提心吊胆中的源乾曜话音落下,马上王晙也跟着出声。他还记得当初听了他家的福利之后,因为儿媳妇有了孩子,小贝等人专门开了一部分的福利,营养和配套的抚养措施都跟上了。
如果自己不说点什么,小贝他们回来知道事情,在宝贝糖果屋讲故事的报纸上偏向性地报道一番,还让不让人活了?
王晙可以想象得到,小贝他们先说出自己曾经攻击他们的父亲。然后停了福利。再说自己的儿媳妇怀孕了,所以小贝他们给了福利。接着继续阐述他们不在京城的时候,自己给他们背后捅刀子。
天啊!此报导一出来,自己估计真得在京城这个繁华之地被饿死,这不是政治问题,是道德问题,百姓会怎么想?
所以王晙觉得自己必须把话说清楚,否则千夫所指是能杀人的。
“陛下,永诚兄,说实话啊,刚开始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知道了,我还高兴一阵子,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一直想要给小宝和鹃鹃找点麻烦,准确地说是永诚兄。
为什么呢,因为我嫉妒,永诚兄要是摔个跟头,我能高兴一整天,但我也就这么点心思,要说永诚兄摔个跟头把脑袋给摔破了,感染发烧,我真不希望,要是说把永诚兄摔死了,我会非常难过,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会很后悔,当初不应该跟永诚兄作对。
我和永诚兄没有生死之仇,我只不过带了一点点的小心思,被抓起来的人我还去看过,没管,无所谓啊,他们要是说刺杀张王两家的人,我会着急,他们只是煽动煽动,煽呗,别人不了解张王两家的底蕴,我这个总想这他们倒掉小霉的人还能不了解?
所以呢,我不是隔岸观火,也不是坐山观虎斗,我仅仅是瞧个热闹,我从来没有觉得日本人能掀起什么风浪,我看看永诚兄他家怎么处理还不行么?”
王晙说话时一点没保留,连自己的心思都给说出来,还进行了一下分析。
“我相信王兄的话。”张忠给证明了,他了解王晙这个人,说他好人吧,他有点龌龊的小心思,说他是坏人吧,他还真不是想致谁于死地。你跟他走在一起的时候他希望你摔个跟头,然后偷笑,但如果你摔倒的地方有个尖石头对着你的脑袋,他宁肯伸出胳膊受伤替你挡一下,不希望你再也起不来。
就是这么个人,跟这样的人作朋友有一点不好,是平时的时候你倒霉他嘲笑你,好处是,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他愿意冒着危险帮你,是个很矛盾又很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李隆基自然同样清楚自己的户部尚书王晙是怎么回事儿,点点头,算是认可了。
王晙松口气,得到陛下和张忠的谅解,想来小贝他们回来之后不应该再针对自己。
有了源乾曜和王晙两个人打头,其他的大臣也纷纷说自己的理由,说出来的话让新加如早朝的官员都觉得他们不怕张忠,不怕陛下,也不担心小宝和鹃鹃,反而是对小贝九个孩子多有惧意。
实在是太神奇了,为什么他们不怕真正的权力拥有者,反而担心一群小家伙?
再仔细想想,一部分新来的人明白了,大人可以交流,大不了认个错,小家伙没法沟通,拥有着庞大势力和权力的小孩子才最让人感到恐惧。
李隆基冷着脸看着下面的臣子一个个表态,看着看着就笑了。
指着他们骂道:“一群胆小的玩意,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还像不像个大臣?一群可爱的小宝宝就把你们吓成这样,看样子朕没作错,给了小贝他们很大的权力,对我大唐的官员还是很有威慑的嘛!
无罪加五等,这就对了。无论做坏事的官员怎么聪明。销毁多少证据。只要被小贝他们逮到,就没个好。”
“陛下圣明。”群臣很默契的齐呼。
“说对了,我确实很圣明,此事既然永诚家里已经有了打算,你们则不可以泄露出去,否则就不是朝堂上的那点龌龊了,小宝和鹃鹃会认为你们卖国。那样可就不是小贝他们动手,你们自己掂量掂量。
真挑衅我大唐政治安定,逼得小宝和鹃鹃亲自出手,你们应该明白,朕,保不住你们。哪怕是太子,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小宝和鹃鹃无法忍受,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李隆基这次说话的时候面色严肃,他不是吓唬人,他知道小宝和鹃鹃有底线的,身为大唐人,不去触碰这个底线。一切都好商量。小宝他们会留一线,碰了。没有回头路。
群臣没有出声,但从脸色上却能看出来,他们同样认真,不是怕小宝和鹃鹃,而是身为大唐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与道德。
“继续下一个议题。”李隆基觉得此是到现在算是基本解决了,至于安排谁去负责迎接六诏的人也不需要朝堂上的人来操心,之前问一声是故意让臣子们知道自己与小宝和鹃鹃的差距,省得总是不服气。
对李隆基来说,不服气可以,但你要拿出来真本事,不是你嘴上说不服就可以的,遇到点困难你就退缩,遇到好处就上前,谁不会呀?
自己需要的不是那种人,那种人可以没事儿的时候跟在自己身边吹捧和拍马屁,关键的时候需要的是像小宝鹃鹃一样的人。
如果真想要个让自己舒心的人,小贝他们更合适,谁拍马屁的时候敢跟自己抢东西吃?小贝他们就能,为了一块肉筷子打来打去的,最后不管谁知道嘴里,大家都开心。
自己正常需要的能力,遇到各种自然灾害能够马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