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n朱元璋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这悲伤的场面感动了在上的苍天,同时也感动了一位姓汪的老妈妈。汪妈妈看到这两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她就想帮助一下。她让自己的儿子把朱元璋送到寺庙里,还为他准备了一份香火钱,送给寺里的高僧,求他们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收留下来,也让他多少有口饭吃,不至于活活饿死。

贴士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此去,各度凶荒。我为兄哭,兄为我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朱元璋《御制皇陵碑》

“空门礼佛,出入僧房”,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才遁入空门,当了和尚。所以说,朱元璋并不是像传说当中那样,仅仅是为了还愿,为了强健身体,才去做了和尚,而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在邻人的帮助下,投入了寺庙,保了一条活命。

游方僧就跟乞丐差不多

朱元璋来到了寺庙,本来就是为了讨一口饭吃,可是寺庙同样也遭到了灾荒的打击。没过多久,寺庙的住持就对和尚们说:“各位,现在庙里已经没有粮食了,你们来到这里,本该同舟共济,可是没有粮食了,大家还是各奔一方吧。”

朱元璋在回忆这一段生活的时候,写了这样几句话,他说:“居未两月,寺主封仓。各为生计,云水飘扬。”朱元璋来到庙里还不过两个月,寺庙的主人就把粮仓封了,为什么?如果在太平年间,四乡的百姓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寺庙捐献粮食。现在四周全在闹灾,如果寺庙里的粮食被这些和尚吃光了,将来寺里吃什么?寺主吃什么?剩下的这么一点粮食是绝对不能动的。为了大家生计,还是自投生路吧,“各为生计,云水飘扬”。

朱元璋在寺里不过只做了不到两个月的“行童”,还没有弄清楚经书是怎么回事,就被迫离开了寺庙。那么,他离开寺庙后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呢?朱元璋写道:“我何作为?百无所长。”说我能够做什么呢?百无所长,什么本事都不会。十六七岁的孩子,又没有什么手艺,怎么能够独立生活?

朱元璋还写道:“依亲自辱,仰天茫茫”,要是投靠亲戚的话,也会自取其辱,遭人家白眼,寄人篱下。既然不愿意投亲,那怎么办呢?“既非可倚,形影相将”,不去投靠亲友,只有他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走南闯北,“云水飘扬”。他把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描写得十分凄惨。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意思是说,早晨我看到哪一家人家的烟囱冒烟了,赶快走几步,那家做好了饭,及早讨上一口,去晚了就没的吃了。到晚上,天要黑了,要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看见前面有座古庙,就赶快走几步,拖着疲惫的身躯踉踉跄跄投入庙中。他常常是倚着高高的山崖,望着天空中皓皓明月,听着猿猴凄凉的叫声,父母已经远去了,无法寻觅,像失了魂一样,到处游荡。寒风刮着,传来凄厉的鹤鸣,一会儿突然飞起霜雪来,身体像一株被风吹得飘忽不定的野草,而心却像热水开了锅一样煎熬。

※虹※桥※书※吧※。

第12节:第三讲 当和尚首先为了吃饭,然后才是念经(5)

贴士

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形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若沸汤。

—朱元璋《御制皇陵碑》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离开了寺庙,开始了他流浪的生活。僧人到外乞讨,有一句好听的话叫做化缘。还有一句话,如果在化缘当中是叫喊着化缘,叫做“叫化”。说好听的叫游方僧,说不好听的就是披着僧袍的叫花子,就是一个乞丐而已。

风霜雨雪,夜月惊魂,莽莽天地,身如飘蓬。朱元璋就这样形同乞丐一样,历经艰辛。他“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颍州”,走遍了包括庐州、六安、光州、息州、汝州、颍州,今天皖北、豫东、苏北这一带广大的地区,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朱元璋从17岁的少年经过了三年多的磨砺,经过了艰难困苦,已经到了二十岁出头的年龄,是一个接近成熟的青年人了。

朱元璋又写道:“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我走了三年多,像浮云飘荡一样,已经二十出头了。在这三年当中,他开阔了视野,增添了人生的经验,磨砺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可是朱元璋在这个时候毕竟还是一个普通人物,他来到寺庙是为了活命,他出去云游是为了讨饭。

后来,灾荒渐渐过去了,他想再次回到原来出家的寺庙,于是就辗转回到了故乡的於(音吾)皇寺。大家会问,说有的书里面记载他出家的寺庙叫做皇觉寺,怎么是於皇寺呢?实际上,他最早出家的时候,这个寺庙就叫於皇寺。如果读古音的话,也可以读作“吾皇寺”。直到后来,当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才把这个寺庙的名字改成皇觉寺。

好不容易能踏实地念经读书了

按照《皇朝本纪》这部书中的记载,朱元璋在游历了庐州(今安徽合肥)、六安、光州、固始、汝州、颍州等地方之后,又回到了皇觉寺,开始了新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生活呢?“始知立志勤学”,开始知道立大志,勤奋学习了。朱元璋现在留下了《明太祖御制文集》,这表明朱元璋会写文章,会做诗。以前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的朱元璋,在云游了三年多之后,回到寺庙当中,开始读佛经,读各种各样的书。就这样,每一天都伴随着青灯黄卷,开始了做一天和尚念一天书的生活。他的作文做诗的能力就是这时候开始练的。

就这样,三年的颠沛阅历使他懂得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应该是一段平静的寺庙生活了。可是,关于朱元璋在寺庙里的情况,又有了种种奇异的传说。据说,在朱元璋住在这座寺庙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远远地看见这座寺庙里发出红光,“众咸异之”,大家都很奇怪,以为这座寺庙着火了。红光出现了一次又一次,久而久之,人们才发现是因为朱元璋在寺庙当中,所以这座寺庙才发出红光。

还有一些传说比这个更玄。朱元璋每天都要打扫寺庙的厅堂,寺庙里面有很多佛像,都矗立在狭窄的厅堂里,显得很拥挤。有一次,他看见佛像的脚挡住了他打扫的道路,就随便说了一句,“赶快缩回去”。结果这个佛的脚果然就缩了回去,给朱元璋让了路。

又传说,一次,佛像的前面有一个蜡烛台,被老鼠给咬坏了。朱元璋心想,你这个佛有什么用?能管什么事?蜡烛台放在你面前,老鼠来吃了,你都管不了。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在这个佛的背后写了几个字—“发去三千里”,我惩罚你,让你到三千里外反省一下。

这不过是一个玩笑,结果没想到这天晚上,很多和尚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那尊佛来向他们告别,说我要离开寺庙了。和尚们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寺庙?佛说我要被发往三千里以外。和尚们又问,谁要发你到三千里以外呢?佛说是当世主发遣我。当世主是谁?指的就是朱元璋啊,是未来要做皇帝的这个当世之主。

天一亮,大家说,昨天晚上我们都做了个梦,怎么回事啊?说当世主要把这尊佛发到三千里之外。一问,才知道是朱元璋的一个恶作剧,在这尊佛的背后写了“发去三千里”几个字。朱元璋说:“戏耳。今释之。”朱元璋说这只是个玩笑,现在我已经赦免他了。结果到了晚上和尚们又做了个梦,梦见这尊佛来感谢被赦免。

扫梵宇伽蓝像,令缩足起,待我扫,即缩起。

佛前烛鼠伤,责伽蓝不管,书其背曰:“发去三千里。”其晚,僧梦伽蓝行,曰:“何也?”曰:“当世主遣发三千里矣。”明早,僧见伽蓝背有字,追问之,圣祖曰:“戏耳。今释之。”晚,又梦伽蓝来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