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手铳并发展手枪我不反对,但专门为骑兵搞手铳其实没什么意义。我不想让你去做没意义的事而浪费精力。”李平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说词。
“我们的骑兵很弱,所有人都很焦虑。如果能有办法增强他们,哪怕一点点也是值得的。我现在的精力够用,这一点你不用担心。”宋宝来这次很坚持。
但宋宝来其实误会了,李平的固执和保守其实并不是为了他。
现代军用手枪的通常射击考核是25米固定靶,而不是步枪的最低100米固定甚至移动靶,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即使这样,不经过认真严格的训练,打手枪想上靶也不容易。这和步枪简单练练甚至不练都可以轻松上靶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是由手枪的枪管长度、重量和据枪方式等综合客观因素决定的,非主观所能轻易改变。
而手枪速射打移动目标就更难了。
至于在颠簸的战马上想要在几秒中的对冲时间内击中同样无规则移动中的对手那就更加难上加难。
这个问题想一想马一秒中能跑多少米,相向对冲的话几秒能跑完就明白了。
其实,除极少数天赋异禀者和走狗屎运外想在运动中的战马上用手枪快速射击击中同样运动着的目标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现代军用手枪如此,古董型的火绳式手铳又是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
这还必须是在那几秒前就已把火绳装到位的情况下。
然后打完的手铳要不要了?再拔刀或持矛还来不来得及?
手铳包括手枪出现的几百年间,直到近代,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中都一直未能成为骑兵常见装备决不是一种巧合或者说别人想不到。
只不过是不仅不实用,还会害死自己而已。
三眼铳在明军中只昙花一现就立即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与清军的落后与傻可没关系。事实上,正在上升期的清军对先进军事技术是极度追求的。
所以理论常常很好,但实践总是另一回事。
这就跟多炮塔坦克在实战面前不堪一击的情况类似。
但面对这一次宋宝来的试探,李平却沉默了。
他在看着炮手们一门门的反复试射以及一组组满场飞的测量和记录人员发呆。
他突然意识到,就像这些火炮对比试验一样,很多事其实都必须要用实例来说话,用实例和数据来导出真理,而不是自己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且,他也不应该扼杀任何探索与求知。
就像不是因为尝试过多炮塔坦克,人们永远无法确切的知道它不实用一样。
李平自己的知识总是渺小的,他更需要激发人们科学的求知精神。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尝试的过程。
错误与失败本身也是一种知识,至少告诉了你此路不通。
想到这些,李平决定答应宋宝来的请求。
但他也提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试制出的骑兵手铳必须在装备部队前进行大量的模拟实战测试,而且三眼铳也被加入到测试之中。
如果数据理想或者说有用,他也将不再反对为骑兵部队装备三眼铳。
不明所以的宋宝来当然高兴起来,并立即就想出了好几个做手铳的想法。
正在宋宝来兴高采烈的跟李平畅谈他的新想法时,一个飞奔而至的骑兵打断了他们。
然后,两人全都大惊失色。
远远的正在关注这一突发情况的张清心里当即打了个突。
张清初看到那名十分急切的骑兵时就已经产生了不详的预感,现在李平和宋宝来的僵硬身影让他完全确定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注释:
明军装备的红衣大炮有效射程一般来讲是250米至3000米左右,也许有个别能打出更远的,但肯定是个例。说能打出10里的基本都是夸张之言和戏说,也不符合当时的火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