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海阔天高歌词原唱 > 第66部分(第2页)

第66部分(第2页)

“去吧,你大哥已经叫人准备好酒菜了,正在找你呢。”

李长义的妻子乔氏是个奇人,经常跟着丈夫乘船出海,不管别人说什么,她总是坚持与丈夫同出共进。许多人提起她都带着贬斥之意,莫钟书却对她特立独行的品性很是推崇,甚至因此怀疑她是否也和自己一般是个“怪胎”,因为这样的女子在这个时代太过稀有罕见,不过接触多几次之后就发觉她很正常,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有主见并敢于坚持而已。但这个发现让他更加欣赏这位大嫂,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帮助李长义统领好乌托岛。

乔氏是个很热情的主人,对第一次出海的老太太和潘慧言照顾极其周到,漫长的航程就在三个女人说说笑笑间过去了。

三个月后,他们就到了乌托岛。

这时候的乌托岛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岩石岛了,到处都是鲜花绿草。每次出船,不管是去大食还是中国,李长义都让人顺便运了许多泥土回来,除了道路和房屋,其余地方基本上都铺上了一层土壤,上面种些容易养活的植物。有些地方不易覆盖土层,他就叫人天天去浇上几次清水,养出厚厚一层青苔来。过往的船只从旁边驶过,只见这小岛上一片绿色生机盎然,几乎没有人能将它和那个寸草不生的乱石堆联系起来。

莫钟书已经有两年多没到过乌托岛,尽管这运土绿化的主意还是他提出来的,可这旧貌新颜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太太也爱极了这个地方,住了几天就对前来探望的乔氏建议,乌托岛上少有大树,阳光太猛烈,不如搭些棚架,种些爬藤类植物,一来遮荫,二来造景。乔氏记在心里,第二天就叫人操办起来。

李长义的儿子李跃龙和莫云遥年纪差不多,天天拉着莫家姐弟去海边。三人比赛拣贝壳,瞧谁拣得又多又美,谁输谁赢没人知道,海滩上倒是天天笑声不绝。后来李跃龙又拉着两个小朋友下海游泳。发现这两姐弟只勉强会划几下水,他便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游泳教练,倾囊相授。

直到一个多月后,莫记船队的一条船经过乌托岛回国,一家人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船走出老远,潘慧言还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暮色中的乌托岛。

莫钟书安慰她道:“你要是喜欢,我给你另外找个小岛,随便你怎么拾掇,让你也过一把当岛主的瘾。”这个世界的人口不多,大海中的小岛。尤其是土地贫瘠的孤岛,多数都是无主的,想要做个岛主真的不难。

潘慧言忙道:“千万不要,我受不了。偶然到这种地方来做客,自是快活似神仙。可是这些天我冷眼瞧着。李大哥李大嫂整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我就庆幸你没想要做那岛主。我家当家的太懒,连船队的财务都不耐烦管理,全都扔给了我。要是他做了岛主,肯定要拘着我垂帘听政,太辛苦了。”潘慧言说着就皱起了脸,摇头摆手。生怕表态晚一步她丈夫就要塞个小岛过来。

莫钟书就搂着妻子哈哈大笑起来。潘慧言的脾气绝对算不上温柔,这几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更是没少吵嘴,每次都要莫钟书让一大步她才让一小步。但她有一点好处,从不勉强她的丈夫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这让莫钟书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不敢想象,假如娶了一个不顾丈夫意愿迫着他上进求名求利的所谓贤惠的女人。这一辈子将是如何悲惨。

走到福建的时候,莫钟书让停船几天,带着家人上岸游玩。

老太太七十好几的高龄,莫钟书都怕累着她,为了照顾她。一路走走停停,老太太却玩得比两个曾孙还要起劲。这老太太年轻时有才有貌有魄力,却被关在深宅大院里一辈子,除了出嫁到澄州和后来跟着莫钟书搬迁到江南,这还是她第一次出门旅行,因此一路上兴致勃勃,就连最初的晕船也被她当成一次有趣的经历,准备回到松江就向别家的老太太们炫耀。

莫钟书还顺道去看了看玻璃工场,询问了关于生产销售的几个常规问题。他晾着吕熠这些天也够了,该做个姿态给他看了。

当他们回到松江的时候,已经又是一番新局面了。

原来的莫府,虽然不能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但到底不是豪门大族,莫钟书又不喜热闹,来往的人家不多,有客来也是见潘慧言或老太太的。但现在上门求见他的宾客却是一拨接着一拨。莫钟书不耐烦,就叫管家对人说,他不堪旅途劳顿,病倒了,不能见客。不料这般一说之后,前来探病问安的人更多了。

只怪吕熠的圣旨上语焉不详,道他屡立奇功,却又不具体明说,让众多擅长于揣摩上意的官绅们琢磨了大半年。

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自号陶朱公。现在建兴帝封莫钟书为“陶朱候”,是不是说莫钟书也有范蠡那样的功劳?难道他立下的是“从龙之功”?大家越想就越觉得像那么回事,越商量就越肯定这就是事实。

想当年莫钟书小小年纪就高中一省解元是何等风光,却忽然就放弃科举前途要出海去,这个中缘由曾让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却又完全可以理解了,因为他早就搭上了福王这条线!

难怪他平日对人总是爱答不理的,连给知府送礼都只是派个管事去,自己连面都不露一个。过去大家认为这个人太傲慢狂妄,现在才知道人家傲慢狂妄得有理由。

于是大家就开始竭力回想,自己过去有没有得罪过这样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没有的就心中窃喜,而那些曾经与之有过不愉快的就战战兢兢。不管如何,一听到莫钟书回到松江的消息,这些人就迫不及待地上门来增进友谊或者修复关系了。

正文 第111章

转眼又过去了两个月,莫钟书给工场想了几个办法,但生产出来的玻璃器皿质量并无改善,帽口去除后总会留个明显的痕迹,这样的东西是卖不出好价的。(。pnxs。 ;平南文学网)眼看着年底到了,冯永青的扑克脸越来越难看,今年玻璃工场的盈利比往年减少已成定局。

莫钟书能想象出皇宫里的吕熠是如何的不高兴,不过吕熠越不高兴,他就越开心,因为那意味着他手中的资料更加珍贵。多亏他当初就留了一手。要不是因为之前他建议生产玻璃器皿而工场的生产工艺却不能完善,谢一鸣想要恶心他的时候,吕熠也不一定就会帮他。

当年在大食参观玻璃工场时,莫钟书特意带上了王三和张七两位神偷,他们拿出了行动之前踩点的本事,王三甚至连有几个工匠站在哪个位置都给画了下来,他们记录下来的加工步骤和设施是绝对完善毫无纰漏的。但交货之前,莫钟书故意瞒下了其中两个关键,吕熠等人那时根本就不懂得玻璃制造所以并不知道。莫钟书的目的很明确,等到将来有需要了他再拿出来,等于多送了一次人情,彰显了自己的重要性。

不过莫钟书也会演戏,他先让工场的试产失败了几次。在冯永青送账本回京前,他又对冯永青道:“大家再好好琢磨琢磨,明年再努力看看,实在不行的话,我便再去大食参观一次。”

莫钟书上次去偷技术,虽然安排得巧妙成功得手,但之后胆颤心惊了许久,这些年又目睹吕熠及其爪牙为了保住技术秘密杀了那许多偷窥者,就算是打死他也不敢再做贼了。不过现在东西就锁在他的抽屉里,他便有胆说几句漂亮话来赚人情。

果然不出他所料,吕熠听了这话就感动了,觉得自己没有白送莫钟书一个爵位,在那一千石禄米的基础之上又给他加了一千两俸银。当然莫钟书也没让他吃亏。一得到正式通知就马上写折子呈上,请求把这些俸米俸银都捐赠给京城的善堂。吕熠不在乎这点米银,莫钟书也不稀罕,两人联手共演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君臣佳话。结果就是。朝野内外都赞叹建兴帝礼遇有功之臣,官员们更是甘愿为之肝脑涂地。而世人也见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