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怪他,我们本就互不相识,他不愿意来园中,不奇怪。我倒是听说顾学政那边。他都没有答应去,难道是想保持明哲保身的原则吗?如今形势未明。倒是个好法子。”
说到这,赵峨眉幽幽一叹:“对于我,他始终不过是一个稍微有些印象的过客罢了。”
人生相遇无数,但其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匆匆过客而已。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更何况只是个陌生人?
那嬷嬷又道:“对了,小姐,他曾上陶然阁,在影壁上题了一首词。老身已按照你的吩咐,抄写过来了。”
说着,毕恭毕敬地呈上一张纸墨。
赵峨眉饶有兴趣地接过,打开细细看起来。看完后,眼眸犹自有晶莹的光亮闪动,红唇喃喃,却还在回味着结句那意味深长的惆怅之意。一如自己,处身于热闹无比的城内,却一个人温酒独坐。
这般感觉,真是莫名,彼此明明不曾照面,可对方所写,缘何总能打动心扉?又或者,他只是有感而发,写给别人的?
赵峨眉问道:“这词已流传出去了吧。”
嬷嬷回答:“是的,得了词文,那酒楼老板当即命人抄写了许多,到处分发开来,现在恐怕那陶然居,已人满为患。”
这本身就属于一种给力的宣传手段,做得好了,能极大地拉动人气,商机无限。
“你去将那影壁买下来,明天一起带走回京师。”
闻言嬷嬷赶紧应是,退了出去。
此时又有一批天灯飞上天了,赵峨眉目光犀利,甚至能看到灯火将一些字迹映照出来,不外乎一些祈福许愿的字眼。祈祷长辈安康的、祝愿良人如意的、还有渴望美好姻缘的……
一道道,各有措辞。
那是属于红尘凡人的心愿快乐,只是赵峨眉已走得太远,无法感受到了。
……
叶君生并未动手,而是坐在坡上,看三女的手艺。就在此时,一大批孔明灯飘飘摇摇的飞上夜空,底下则是一片虔诚的目光注视,不少人干脆直接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数以百计的灯火,千千百百的人群一同许愿,场面非常的壮观。
嗡!
与此同时,叶君生顶上灵光中那一小口由道气凝聚成的小鼎非常活泼地旋动着,似乎要冲出去,吸收这众多的民心民意,化为己用。
百千人们跪拜许愿,就有无数的民心民意产生。
只可惜这些,却不是叶君生所能接受的,他也不敢。毕竟这般民意的愿望,他根本难以让人实现。接受了的话,最后很可能会违背,反而受到反噬。就像背信弃义的人,最终会被人唾弃。
在这方面,叶君生的贤道途径与三十三天的神道截然不同。三十三天封神,赐予玉符赦命,能够净化香火意念,变成纯粹的力量,民心反噬效果不严重。但封神同样有局限,只能吸收信奉自己的那一部分香火。
比如说总不可能百姓去龙王庙求雨,而你这当火神的也去抢香火,捞过界,那是不可能的。
神道,等级森然,很是分明。
道气所凝聚的小鼎,表现活泼,幸而有天地玄黄顽石印镇压住,否则表露出来,会露出痕迹。
天地玄黄顽石印,先天纯阳之宝,号称“镇压第一”,可不是盖的。虽然目前破解的禁制重数不多,但只要炼化了,在敛息隐匿方面的效果,非常了得。
此刻在场黑压压的人,目光基本都望向天上,目送孔明灯上天。叶君生的目光却有些游动,眼角余光,忽然见到在相隔十数丈远的山坡上,站立一名白须飘飘的老者,面目慈祥,身穿一件白布麻衣大褂。
见到此老面目,叶君生脑海灵光一闪,顿时想起这副形象就是之前在那枚镇尸精魂片中一缕意念所化出来的模样。
他竟是那骷髅门的长老,在荒山中建立石屋养尸的幕后异人,怎地也会出现在此地,观看放灯?
叶君生心思转动,偷眼仔细观察,就见到对方盘坐不同,闭目养神的样子,双手结在胸口处,隐隐捏出一种古怪的姿态——如此看来,难道他竟敢于此时阴神出壳,吸收众多的民心民意?
想到这个可能性,叶君生不由大是狐疑:鬼修魔宗,注定不会被道释接纳,更难以封神,除非他们占据主动,统治了三十三天,翻身当主人。对于这个远大目标,自古以来魔宗术士都一直为之努力,故而斗争不断。因为他们修炼,同样需要香火念力的帮助,修为才能跃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