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过来,又细细看过堆在仓库里的瓷器,蒋贵南对于渠江县瓷器厂的情况还算满意,不过他对县瓷器厂的上sè和画工却是腹诽不已,觉得老土、毫无新意和jīng品气质,简直是在làng费牡丹红这一富有特sè的瓷器。
苏望听完蒋贵南和他带来的技术总监的抱怨后,沉yín一会道“蒋总,我明白你的意思。假设锦鹏公司与我们县瓷器厂合资成功,我猜测贵公司一定会走jīng品路线,打牡丹红这一特sè牌。所以我能理解蒋总你对画工、上sè的要求,因为只有走雍容华贵这个主题路线,才能尽显牡丹红瓷器的特sè和优势。”
蒋贵南愣了一下,随即微笑道“想不到苏书记对市场营销颇有造诣。”
“哪里,蒋总,我只是个mén外汉。只是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主,我们领导干部不懂一些经济和市场知识不行呀。至于县瓷器厂工人们的画工水平偏低,我有一个建议,供蒋总参考。我们朗州师院有个美术系,水平还不错,出了好几位画家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的意思是我们县政fǔ出面,与朗州师院联系,开设一个培训班,组织县瓷器厂的一批青年工人去培训。给瓷器绘画一般都是流水作业,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只要把基础打好了,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我详细这批青年工人中会出现一些技术高超、艺术感强的人,届时就能挑大梁了。”
蒋贵南脸sèlù出喜sè,握着苏望的手道“苏书记你想得很周到,你不去做生意可真是太可惜了。而且我可以看到苏书记对这次合作的诚意。”
苏望哈哈一笑道“做生意和在地方工作都一样,都是要会做事。只要蒋总满意,我们渠江县一定会全力配合。”
实地考察还算不错,苏望和蒋贵南一合计,马上进行合作事宜的初步谈判。虽然蒋贵南对渠江县瓷器厂非常满意,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敞开腰包。以最小的付出收获最大的收益,是任何一个商人的本能。
初步谈判先探讨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安置瓷器厂现有的职工和干部。因为瓷器厂开办历史不过二十来年,所以退休人员很少,负担不重。加上该厂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走下坡路,几年来一直萎靡不振,所以有mén路的关系户也不愿意来。因此瓷器厂的“吃白饭”的人也很少。
在了解县瓷器厂人员情况后,蒋贵南表示工人可以基本上全部接收,转作合资企业的员工,但是干部却要酌情处理。
苏望淡淡一笑道“蒋总,请放心,瓷器厂干部去留问题我们渠江县会协助处理。不过我要说一句,瓷器厂还是有部分恪守职责的好干部,他们对工作负责,把瓷器厂当成自己的家,所以这些干部是蒋总迅速恢复瓷器厂正常生产的臂助之一。而且作为合作方,渠江县有权派遣干部到瓷器厂,保护和监管自己的利益。”
蒋贵南沉思了一会,最后点点头道“苏书记,如果能够合作,原瓷器厂干部我们会慎重处理。至于你所说的渠江县派遣干部到瓷器厂,届时我们会再详细谈一谈,我们锦鹏公司会尊重渠江县对自己利益的保护。”
接下来是县瓷器厂目前四百万的债务,这笔债务有百分之五十是银行贷款,有百分之二十是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有百分之三十是拖欠的水电费用和渠江县财政的“短期借款”等等。
苏望首先表明一个立场,这笔债务渠江县不会承担,但是也不会让锦鹏公司进行完全承担。于是苏望提出一个建议,以债转股,首先银行的贷款将成为银行在新企业的股份,而水电费和县财政的“短期贷款”将由渠江县政fǔ协调处理,但是将作为渠江县政fǔ在新企业的股份,而且这些股份不算渠江县与锦鹏公司合作的基础股份。这些股份所占比例将按照合作双方投入资金和资产的总比例进行分摊。
蒋贵南和他的财务总监合计了好一会,面有难sè地说道“苏书记,你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当然是个大难题,锦鹏公司想与渠江县瓷器厂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当然希望控制的股份越多越好,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能占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股份。如果按照苏望的计划,股东将会增加三家银行,而渠江县无疑将占有更多的股份。而锦鹏公司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加大投资,把合资企业的盘子扩大,稀释这些可以转股份的债务。
苏望也不着急,笑呵呵地说道“蒋总,谈判嘛,总得有来有往的。有问题不要紧,只要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蒋贵南沉yín一会道“苏书记,这样吧,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合计合计,不如我们继续进行后面的洽谈吧。”
谈了一天,分歧不少,达成初步协议也不少,最后蒋贵南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渠江县政fǔ对渠江县瓷器厂进行账目清查,以彻底搞清瓷器厂的资产情况,不过为了确保清查的准确xìng和公正xìng,锦鹏公司希望请一家国内会计事务所,在双方监督下进行账目清查。
苏望眼睛亮了一下,转头对一直在记录的范海阳说道“海阳,蒋总这个建议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你要记下来,我们要和人家合作,必须把自己的底子nòng清楚。”
蒋贵南心里觉得有点奇怪,对合作企业进行账目清查是合作前非常正常的工作,怎么眼前的苏书记会如此郑重其事地jiāo待?说他不懂企业运作和市场合作,可蒋贵南却已经认同,苏望是他打过jiāo道的官员中最懂企业和市场运作的。
不过蒋贵南没有出声,他知道坐在对面的苏望不仅是他的谈判对手,还是一位官员,谁知道人家心里有什么算盘。人家不仅要考虑政绩问题,还要考虑县里方方面面的问题,绝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二百一十六章瓷器厂的“逆袭”(五)
第二百一十六章瓷器厂的“逆袭”(五)
苏望拿着洽谈记录来到了孙吉盛的办公室。~~孙吉盛看完了手里的备忘录,微微皱着眉头道“小苏,你说如果合作的话,我们县能占到多少股份?”
“孙书记,具体要占到多少股份还要看账目清查的结果,因为只有县瓷器厂的总资产出来了,我们才能确定投入多少,占有多少股份。”
“那你的意思是对县瓷器厂进行清查?按照锦鹏公司的意思请会计事务所来清查?”
“孙书记,我个人认为先不着急请会计事务所来盘底,应该是我们自己对瓷器厂进行一次查账,否则会计事务所清查出来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孙吉盛眼睛缩了一下,看着苏望意味深长地说道“查账,小苏,你说说这个账怎么查?”
“孙书记,我的意思让县审计局去查吧。自从改制领导小组接管了县瓷器厂之后,所有的账簿都已经被封装和妥善保管,县审计局查起来应该没有太多问题。”
孙吉盛的嘴角挂上了一丝笑意,过了好一会才淡淡然地说道“嗯,小苏,你是改制领导小组组长,这查账的事情是你份内的事。”
顿了一下,孙吉盛才悠悠地说道“老麦这个人啊,真不知道说他什么了。小苏啊,以后你要是有了子nv,一定要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