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乱世红颜番外 > 第55部分(第2页)

第55部分(第2页)

次年,宝应元年(注:公元七六二年,上元年号又只用了两年)的四月,太上皇和皇帝先后逝世,先是皇帝病重,而在西内的囚徒太上皇虽老,却无事。但忽然死在儿子的前面,有人说,这是李辅国担心皇帝死后,太上皇再起,因此先把囚禁中的太上皇毒死了。父子的死期相差十三天。

宫廷中什么事都会发生的,这并不出奇。

据说,太上皇李隆基的最后岁月很凄苦,他日夜思念着在海外的杨玉环。

白居易“长恨歌”中,想象这位太上皇的生活,老年失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寒衾谁与共。”大约是很接近事实的。

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的死讯传到日本时,日本的政局正趋向非常严重的局面。

藤原仲麻吕在朝中斗不过孝谦太上皇,他的权力已危机四伏,不过,他又有庞大的势力,孝谦只能在朝压抑他而无法将之去除。

但是,藤原仲麻吕当权日久,他不能忍受被压抑,他部署着,要动用武力来打倒孝谦。

据说,在自己国家内未曾干政的杨贵妃,到了日本,转而成为政治人物——接她到日本的虽然是藤原家族的人,但是,她却没有和藤原仲麻吕站在一起。有一项传说是:藤原氏分为四房,杨贵妃并不是由仲麻吕这一房人接待的,日本方面的传说:杨贵妃和藤原永手一房的感情很好,可能受这一房的接待。此外,她和吉备真备的往来也密切。

李隆基逝世的第二年,日本国终于发生了兵乱。

藤原仲麻吕以在平城京无法争回大权,便到自己的据点越前(奈良之西的海边城)起兵,侵入越前与奈良之间的近江国,拥立盐烧天皇和奈良的孝谦太上皇兵戎相见,孝谦在军事上是有布置的,近江与奈良之间,有伊势、伊贺和山城三地,环形拱护着奈良都,孝谦派兵出击,自伊势和山城两路作钳形进入近江,把仲麻吕的前锋兵击破。

这一战,藤原仲麻吕完全失败,他战败,在湖边被杀。

孝谦在战胜之后,把倾向仲麻吕的儿子淳仁天皇废了,囚禁起来。完全依照唐朝的方式行事。

大乱平息,是公元七六三年底,日本纪元一四二三,孝谦天皇的天平宝字七年。唐皇朝的代宗皇帝广德元年。

次年,孝谦女皇正式复位,并改名为称德天皇,但年号仍用天平宝字。到了第二年(公元七六五年)才改年号为天平神护。又发生了一次内战,那是和气王叛变,女皇又将之敉平。

据说杨贵妃一直和女天皇在一起,而且获得信任。她参与重要的决策,在和气王事件之后,道镜禅师在朝中代替了从前的藤原仲麻吕的地位,独揽大权,和女皇帝有了权力斗争,道镜以太子之位未定,罚谋篡位,自为天皇。公元七七○年,又被女皇所完全击败;女皇任命藤原永手、吉备真备为左右大臣,这一年女皇帝死了,嗣位的是光仁天皇,由藤原百川和永手拥立。中国方面的史书记载,对孝谦天皇一代皇位的变动很乱,对以后光仁天皇朝、桓武天皇朝也乱。

在日本,当称德女皇死后,对杨贵妃的传说就少了下去,只有说迁都到平安京时,杨贵妃仍然活着……

公元一九七三年作

………

《杨贵妃》附录一(1)

………

杨贵妃,中国历史上最特出的女人

中国历史,就从文献最少的夏代起计,每一个朝代,大抵都有些突出的女人,“特出”,指其本身的姿色美丽以及和政治的关联;任何一个朝代的美丽女人,倘若没有强烈的政治陪衬,便不会享大名,流传后世。

举例来说,最古老的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其次,商殷的纣王妻子妲己,周的幽王之妻褒姒,被列为亡国的美女,是祸水!虽然褒姒并未使周亡,但丈夫被杀,王都东迁,人们也就含糊地将之列入亡国祸水类中。

这是中国史上可考的最早的三个朝代,便已如此了。往后去,文明进化,政治权力兴替间,总会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出现,组织和构成所谓的“历史悲剧”,于是乎,有所谓“女祸”,有所谓“红颜薄命”等等说法。

那些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大致是少有“福寿全归”的。长春不老的夏姬下落不明,西施是否被淹死不知道,后人珍惜一名美人,把她送给范蠡作结,聊以自慰而已;其余如楚霸王的虞美人、汉高祖的戚夫人,死得都很惨。王昭君虽嫁得很好,丈夫死了,丈夫的儿子再娶她(不是她的儿子),一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汉民族的心理上,这样的远托异国,又总是可悲的。再往下数,历史美女,几乎脱不了悲终。而从青春华茂到悲辛收场,有史以来,集其大成而又奇诡多变,故事流传最广最久的,要算唐朝玄宗皇帝的贵妃杨玉环。

我处理中国历史,以夏禹为有史之起点,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传说,完全不能称为史;此后,我的大划分代为: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南北朝的大混乱,唐玄宗天宝之乱,蒙古人统治中国,孙文创中华民国。

这个大划分,以唐玄宗天宝之乱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天宝之乱以后,中国就长期向衰了,这是从文治教化整体的辉煌而言,一时的武力或疆土扩大,是不足道的。

天宝之乱,主要人物或代表人物,自应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但史家和文学家们,把天宝之乱的重点落在马嵬坡事件上,于是,杨贵妃便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代表人物。

这其实是很荒唐的,但让一个并非政治性的女人来承担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包袱,又是中国趣味——中国哲学的奥妙所在。

把这个大包袱让杨贵妃背上,在当时就已如此了,在此,可以引二十八字为证;唐僖宗朝宰相郑畋有诗如下:

“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这一首诗后面十四字去掉也不妨,前面十四个字,写尽了大唐皇朝由危亡到复兴的关键所在:“杨妃死”,危亡的厄运解除,“肃宗回马”,即太子李亨离开父皇而领一军奔灵武自立为帝,展开反攻,收复失土,中兴唐皇朝,亦即“云雨虽亡日月新”七个字所表现的,“云雨虽亡”是杨贵妃的,“日月新”则是唐肃宗的,那意思是:杨贵妃虽然遭难,但唐皇朝终于复兴。

这一首诗包含的意义很广,对杨贵妃之遭难,寄予同情——一死而中兴国家,死亦得所。

——中国的旧诗,作得好的,常能用极少的字包含叙事和评论在内;但毛病在于这需要熟知史事的人能了解,即以上举郑畋这首诗,后来被人改(或抄误)成“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本意全失,且成俗唱了。

我引此,用以证唐朝人把本朝的兴亡之际的大包袱推到杨贵妃身上。而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史的转型期,是以越到后来,杨贵妃所背的包袱也越大了!从夏禹开始到现在,四千零数十年间,没有一个女人身负的包袱有如此之重大的!

平时,我们泛泛而道杨贵妃,一个美人,自霓裳羽衣舞至婉转蛾眉马前死,繁茂悲辛的故事,乃至情天长恨,属于儿女情,但是,扩大了来看这一个故事,所包含的实在很多。

以上是杨贵妃故事政治、历史的方面。

而在文学上,杨贵妃其人更张广大,自公元七五六年杨贵妃死(官定的死期)到如今,杨贵妃其人其事,成了中国文学创作最大最广的共题。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