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改变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看来,人们不得不接受那块恶意的面包片了。

错误是我们的影子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并非偶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人类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开始飞向太空;人类有能力修筑巨型水坝、核电站和空间站;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

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人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正是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人类得意忘形。对于亘古长存的茫茫宇宙来说,人类的智慧只能是幼稚和肤浅的。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也不能完全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

人类还有个难以避免的弱点,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灾难才得以发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这个幽灵搅得满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

“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我们最好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尽量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

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

犯错一定是坏事吗

人们为了避免错误,绞尽脑汁地设计了许多“完美模型”,但任何完美的模型也避免不了人们犯错误的天性。

事实上,人们已经吃过无数次迷信“完美模型”的大亏:“泰坦尼克”曾被认为是“不可沉没”的;马奇诺防线也被称作“不可逾越”的;在发生核泄漏之前,每个核电站都声称自己的安全系统是“万无一失”的……

虽然错误是我们的影子,但它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可怕。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只不过我们要尊重它,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1929年夏天,波士顿红袜队垒手——卡尔?耶垂斯基成为棒球史上第15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

传媒对他十分注意,数百名记者在破纪录的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 。。

6墨 菲 定 律(3)

有一位记者问他:“耶垂斯基,难道你不怕这些注意力会使你发挥失常?”

耶垂斯基回答:“我的看法是,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我的打击数超出一万次,也就是说我有七千多次未能成功地击出本垒打。仅是这件事实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许多人认为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事实上,它们是一体的两面。以耶垂斯基为例,击打有打中与打不中两种情形,这同样适用于创造性思考:它能孕育出新创意,也会产生错误。

然而,仍有许多人不喜欢犯错。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寻找“正确答案”的观点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的思考更加保守。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被教导要寻找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好的,不正确答案是坏的。

这种价值观深植于学校的奖惩制度中,如:

90分以上:优;

80分以上:良;

60分以上:及格;

低于60分:不及格;

这种制度,让我们从小学会要尽可能答对,最好不要答错。换句话说,这种制度教会了我们“犯错是坏事”的观念。

假使你知道一点微小的错误也会对你不利时,你会牢记不可犯错。更重要的是,你学到不要置自己于失败之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守的思想模式,害怕成为一个“失败者”。

有一个年轻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后来,他到心理诊所咨询,专家发现他的问题就在于不懂得接受失败。

他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各项大小考试从未不及格过,这使他不愿意尝试任何可能招致失败的工作。他的思维已经被塑造成这样一种模式:失败是坏事,而不是产生新机遇的潜在垫脚石。

瞧瞧周围的人,有多少中级管理人员、家庭主妇、老师和其他无数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任何新事物?

许多人都牢记不可在公众场合犯错,结果我们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