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摇了摇头:“这孩子!”
他猛地抽出横刀,大喝一声:“闪开!”便将横刀如标枪一样投了出去。
“碰!”一声,锋利的横刀扎在大门上。
一刹那,正在闹腾的四百多士子都安静下来。
正在踢门那个书生吃惊地看着订在门上的横刀,半天才叫了一声,“我的妈呀!”
一连退了好几步,“扑通!”一声坐在水里。
杨华哈哈大笑,一把扯掉身上的蓑衣,露出大红色的官袍,大步走了过去。
看杨华的官袍等级不低,书生们都默默地让出一条通道,目送杨华三人走到大门口。
杨华走到大门前,伸手拍了拍门环提气大喝:“余良,我是杨华,把门打开!”
“杨将军来了。”
“杨国公来了。”
“杨大人,你可要为我等读书种子做主呀?”
书生们同时乱糟糟地叫了起来。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零六章 经义
着下面四百多读书人,杨华有些感叹,看他们的衣着直就同自己以前在东京时见到的那群太学士一个模样。这个西夏,根本就是一个袖珍版的北宋啊!
杨华朝赵行德递过去一个眼色,赵行得会意,立即提高声音,用一口浓重的西夏口音道:“大家安静,我是大宋朝灵州知州赵行德。你们的意见杨将军也已经知道,杨将军已奏明大宋天承陛下,将新归顺我大宋的夏国各州、府、军的情况同皇帝陛下说得分明。杨将军已经请得圣旨,专为夏地读书人开一恩科,考场就设在灵州,日子就定在下月初一。大家且都回去,到时候再来考试吧!”
话音刚落,众人都兴奋得有时鼓掌又是顿足,齐齐大叫:“太好了,功当从直中取,如何走得那歪门邪道。”
“终于要考试了,我已经考了五届了,再拖下去,人都老了!”有个年届半百的书生仰天长啸。
“万岁,万岁!”
蕃学衙门的朱漆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个瘦小的老头探出一个脑袋来,大声道:“可是杨大人,下官余良。”
“斯文败类。”
“国之虫!”
“士林公敌!”
见到他,一众读书人同时谩骂。
余良脸上明显地带着一丝惊恐和惭愧。
杨华一笑,举步进去:“我是杨华,慌什么,乱不了。”
蕃学衙门地方很大,有四个很大的院子,看得出来西夏国君很重视文教。
进了大厅之后,余良慌忙拜下去,连声道:“还好杨大人来,否则还真要弄出大乱子来。”
杨华不屑地哼了一声,也不理睬,只朝赵行德递过去一个眼色。
赵行德将余良从地上扶起,温和地说:“余大人,你我也是兴庆府的旧识了,杨将军不喜欢虚礼,咱们直接说正事吧。杨将军已请得天子圣旨,决定在夏地单独建一个考场,为国取士。你是灵州学政,这次科举还得请你大力协助。”
余良大喜,连连说:“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于是,二人便开始在旁边商量推敲起这次大考的程序和细节。
杨华因为对科举不熟,也不插话,捧着茶碗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权当学习。
听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把西夏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