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这次预计要在北京待三天,除了参加南泰的年会,还要处理一些其余的事情。
其中一件就是应邀参加之前投拍的那部文艺片的首映。
虽然这部文艺片最后在国外没有得奖,但是入围了就大大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再加上电影签了一个非常懂营销的公司,现在整个电影的知名度已经打出去了,而且完成了第一批的预售。
就预售结果而言,李渔的投资似乎稳赚了。
首映那天,李渔坐在电影院里全程看完了这部片子。
片子演的是八十年代的农村,主演就是两位农民。少年时期的天真烂漫,中年时期的强壮有力,意外、疾病、年迈造成的佝偻身形,潜移默化的家庭地位改变。短短的一百分钟的时间,导演用他的镜头细腻地记录了他们短暂的一生。
李渔其实是很少看文艺片的。她是个俗人,文艺片的慢节奏通常抓不住她的眼球,但是这部片子看下来,李渔竟然觉得还能共情很多。
影片里面很多场景跟她小时候亲眼所见的相差不大。影片开始那种淳朴的快乐,和后期那种穷困、绝望都是她小时候经常感受到的。
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风调雨顺,则粮仓满满。但是从古至今看下来,又有多少个年头是风调雨顺的呢?大多数都是水患、干旱、虫害。除了天灾,还有时不时的人祸。
底层的人,其实活着真的就已经用了他们最大的力气了。
这种环境下,大多数的人在患病之后都会选择结束治疗,回到家里等死。
有些病痛太过,实在熬不住了,就随意地在茅坑、大河、山头、树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留下的活着的人,有些会短暂地伤心一下,但是大多数都是如释重负一般,欢欢喜喜地办理了丧事。
转头,随着太阳再次东升,他们就立刻将这些离世的人丢在昨夜的晚风中,早已随风散了。
但这也根本不能怪活着的人,在活着就很累的时候,他们又哪有丰沛的情感来留给已经离开的人呢!
首映是有活动的,电影放完后,导演还有主创在台上感谢观众、感谢投资人,李渔作为最大的投资人,自然是被单独感谢了的。
“这部片子是我很多年前就想拍的了,但是这个题材并不受大家喜爱,所以很多平台、公司都不愿意投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存钱,可惜这存钱的速度一直赶不上各类价格的增长速度。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有幸认识了咱们的投资人!就是她的慷慨解囊才有了这部影片。所以这第一个感谢,我是一定要留给李渔李总的。。。。”
导演在台上说得很是动情,有镜头在记录,镜头也随着导演的手和视线转到观众席上,李渔带着口罩的脸就这么进入了镜头。
导演说完,李渔伸出手对镜头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又翘起大拇指比了个赞。
同场的观众的视线也都转到她身上,有些惊讶于投资人的性别,而且看起来还很年轻。
站在男主旁边的苏元也一直看着李渔,虽然李渔戴着口罩,但是苏元还是可以看到她明亮的双眼里面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