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房地产公司都烂尾了,老百姓交了钱,连人都找不见,有的等了几年,有的甚至等了十几年。许多考虑买房子的人就直接到了孙家栋的公司去选择购买,交易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为此次活动还受到政府委托的招商引资任务,省城的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把孙家栋表扬了一番。
陆淮安难得说话,握着孙家栋的手,把沈家辉和古婉丽赞扬了一番。以后能够和这样的两个人共事,他觉得十分荣幸。
孙家栋看着两员大将,心里美滋滋,我孙家栋看上的人能错吗。
老板用人,一般只看能力,只要能办事就行。有时候对德行的要求就低了点。他们知道,什么人都有,如果要求苛刻,公司就没有办法运行。
沈家辉的风评不好,孙家栋不是不知道,但是自己的公司人才良莠不齐,离开沈家辉,还真找不到这么得心应手的人。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纵容差点酿成大祸,受害人竟然是晴晴最看重的古婉丽。
大学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其实有大量的无效社交。学生们对步入社会有一种向往,在这种无效社交中打发着自己的时间。
清大、北大是个另类,不论参加什么,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以前的基础,韩逸在自行车队里很快水涨船高,很快就混到了副队长的位子。说是副队长,其实就是免费的修理工。谁的车子有问题了,都找韩逸。但是出于对自行车的热爱,韩逸也是来者不拒,宿舍楼下经常看见韩逸拿着专业的工具在修理自行车。
有时候,自行车队会和校外联谊,韩逸最近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北语自行车队一个大一的新生。
因为自行车结缘,两人无话不谈。这个人叫赵远策。
整天缠着韩逸为自己鼓弄自行车。韩逸生性大方,就让父亲把家里的配件给寄了过来。他就把最好的轮组和配件都免费给赵远策装上了。看似普通的车架,整个配件下来将近一万多。
有了轮组和配件加持,赵远策在北语里面也算小有名气,这个人还算勤奋,为了自行车不断地训练,配速在自行车队里属于上游水平。
自行车运动,再好的组件也不如发动机,就是大腿的力量。赵远策深谙此道,经常把几万块钱的自行车落在后面。就是韩逸也对赵远策比较佩服。
两个人来往了几次,就无话不谈,成了好朋友。
有时候两个人还约好星期天骑行京城,按照他们的目标,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把京城可以转的地方骑遍。
对于现在自行车刷装备的恶习,韩逸是深恶痛绝,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光碳架家里就存了好几副。难得碰到赵远策这样真正热爱骑行的人,两个人骑着改装过的二手自行车,在京城不同的地方穿梭,也算是一种乐趣。
后来宿舍里聚会有时候就多了一个人,赵远策成了大家的新朋友。
其他三个人对自行车不感冒,即使韩逸修得再好,也只是几个人的代步工具,甚至有时候宁愿走路也不愿骑车。
大家在一起吃饭,自行车的话题往往谈不起来,最多的是家长里短,和汇报最近的感情动态。
每当这个时候,赵远策就安静了下了,一点不像活跃的他。
张喆看着赵远策,与自己有几分相似。赵远策来自云省昆市,大家便起哄说什么时候去云省一游,赵远策往往吞吞吐吐地答应。
通过韩逸大家知道,赵远策家里是昆市做生意的,家里条件相当好。每次骑行,都是他买单,让韩逸很感动。韩逸家里条件不错,大小就不差钱,就是差真心的朋友,几次下来就认可了赵远策这个朋友。
朋友们相处,就单纯了许多,因为缘分聚到了一起,相互之间心里就走得近了些。
李明轩也认可赵远策,因为两个人酒量都相当可以,他们两个人还拼过一次酒,赵远策在李明轩倒下后才倒下,算是略胜半筹,自此李明轩就认了赵远策当哥,其实他还大赵远策几个月。
现在的学生,不仅仅是天赋,拼的还有家庭实力,不乏天才者脱颖而出,但是往往家里条件不好就很难在学习上占得优势。
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内卷,最厉害的是五天五个兴趣班,只要孩子什么科不好,马上就报什么班。一年下来,就单上这些班也是一大笔费用。在国家没有取缔补习班前,有一个小学生上了一个暑假的补习班,下来结了八万块钱的费用,家长淡淡地说,不多,比起效果来,这不算什么。
有的高中生只要星期六和星期日,家长就开着车,往返于私人家教之间,一节课最少一个小时三百块钱。
还有的学生另辟蹊径,在兴趣班上下功夫,甚至在初中的时候就能够拿到乒乓球全国名次,靠的是每天请专业的教练陪练,每年积累下来也是天价。
像张喆这样,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刻苦杀出来的,寥寥无几。
赵远策也是这样的学生。
大家吃完饭后,赵远策骑上自己的自行车一尘绝迹,十分的潇洒。看得其他三个人有几分羡慕,自行车还可以这样骑,三个人心里暗暗决定,以后要多加强训练,把韩逸收拾好的自行车重新拾起来。
张喆观察了赵远策好长时间,他可能被心魔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