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美的人啊,却守着一个病秧子,小春恨自己,几次夜里想悄悄离去,让银铃儿全当他死了,还银铃儿自由。
但他舍不得,舍不得每天都能看见银铃儿的笑容,每晚耳畔都有银铃儿的呼吸。
相拥而坐许久,银铃儿擦干眼泪,破涕为笑:“官老爷起来吧,官夫人今天想吃素汤面。”
无论什么时候,银铃儿总能哄小春开心。
小春起身,捡起柴框:“我去生火。”
忙碌了一个时辰,煮好了热气腾腾的素汤面。
两人肩并肩坐着,甜腻的彼此对笑,刚刚拿起筷子时,突闻有人叫门。
“主人在家吗?”
声音稚嫩,竟然像个童子,小春起身应门,见到门外站着两个人。
有一个身背书卷的中年人,旁边也许是他的书童。
中年人笑声朗朗:“路过宝山,见到炊烟,腹中辘辘,故此冒昧不请自来,讨些茶饭。”
“没有什么好款待,只有素汤面。”
小春将两人迎进门,对银铃儿软语:“再煮一些面吧,怕不够吃。”
童子扬眉笑,对银铃儿稚声稚气:“多煮一些,我自己能吃两大碗。”
“不得无礼。”中年人说过书童,对银铃儿拱手,深意的一笑:“劳烦女主人了。”
………………………………
第三百九十七章 代价
四人围聚,热气腾腾的面条。
书童年纪不大,食量惊人,果真如他所说,他吃了两大碗,连汤带面。
中年人吃得慢条斯理,他的吃相很文雅,没有一滴汤溅出碗外。
银铃儿始终低眉不说话,如大多数见到外人的女主人一样。
小春与中年人聊了几句,得知他是要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中年人词句成章,对答有序,像是饱读诗书的,以他的学问,一定能上榜。
问过他们来的方向,进京赶考的确路过这里。
但为什么要进山呢?
中年人说,他略懂医术,路过山时,都要进山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挖到稀世草药。
所以,才在冰封刚消融时就启程进京了。
他的谈吐不俗,又懂医术,这让小春暗自庆幸,也许,可以让这人断断自己的怪病。
“我近两年浑身无力,才二十岁的年纪,竟感觉自己像个迟暮老人,先生知道这种怪病吗?”
“请脉。”
中年人用方巾擦净了手,搭在小春的手腕脉络上。
略微沉吟之后,中年人紧锁眉头:“这种脉象实属罕见,我此时不能定论,需要查一查医术典籍。”
小春略有失望,只道他是随便客气一句,打发自己,淡淡一笑:“如果先生查到了,他日有缘相遇,再劳烦告知。”
“何必他日?”中年人微笑反问,转手指着背来的书卷:“医术典籍我随身带了,今夜查过,明晨就能告知。”
真是让人惊喜,小春看看银铃儿,见她轻轻点头后,才对中年人说:“先生要是不嫌这里简陋,今晚可以住在舍下。”
“如此,多谢。”
中年人起身施礼时,书童咯咯笑,对银铃儿说:“麻烦大姑多给我两床被子,我天生怕冷。”
山上的星星似乎更近,春天的星星也似乎更亮。
久病之下,能得以诊断,自然可以对症用药了,小春本以为自己能高兴的睡不着觉,银铃儿躺在他身边,小手捂在他的胸膛上,很快就哄睡了小春。
小春气息深邃,已经完全睡熟时,银铃儿起身穿衣,蹬好鞋子,悄悄走出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