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推背图魏忠贤 八千女鬼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李成妃断了半个月饮食仍未死,客、魏不疑是有神灵相助,只怀疑是近侍暗送了食物。于是矫诏将成妃的近侍全部贬至南海子,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处死。

还有一位胡贵妃更冤,只因偶然说话不当,“误触”了客氏,客、魏就忌恨在心。趁天启帝出宫祭天之际,将胡贵妃害死,然后谎称暴病身亡。天启帝也是糊涂到家了,老婆接二连三地死,他也一点儿不放在心上。

客、魏的辣手催花,在后宫形成了巨大的恐怖气氛。正如《明宫词》所叹:“横陈此夕真恩数,明日还疑事又非。”今晚能躺在皇帝床上是大好事,明天就不知要遭遇什么了。皇帝的宠幸,成了后宫女子们的祸端。

那时宫人们个个胆寒,见了面也只能“道路以目”,都不敢讲话,彼此看一眼就匆匆离去,唯恐大祸临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6)

天启帝之愚,可以说古今罕有。清人评价:“若此恣害宫闱,作威擅杀,即明季亦所未有。”(《明通鉴》)明末的历朝中,后宫形势确实只有这一段最可怕。

天启帝共有过三子二女,子嗣并不算单薄,可是居然没有一个活过了周岁的。皇长子生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生下来不久就夭折。皇二子也是同月生的,活的时间稍长,九个月的时候呜呼的,是得惊风症而死。当时有人推测,大概是内操放炮给吓死的。皇三子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十月生的。这个小孩有些来历,他的母亲是容妃任氏,其人“丽而狡”。据说是魏忠贤亲自在京师民间挑选出来,献给天启帝的。皇三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也就活了八个月,在王恭厂火药库大爆炸时受了惊吓,给吓死了。

据刘若愚说,除了放炮、爆炸吓死的外,那时宫里养猫甚多,冬天烧火炭也不得法,皇子女还有被群猫齐叫给吓死的、被火炭给熏死的,总之是没养活好。

后人分析,天启帝的子女寿命之所以不长,都是因为客、魏摧残后宫太甚之故——大人都担心保不住命,哪还有心思好好伺候孩子。

可是,昏君没有谁认为自己是昏的。天启帝闹到后继无人、家室不保,明明是魏忠贤惹的祸,他却不断地给魏忠贤加恩,一直加到了吓人的程度。大概在那以后一千年里,河间府都再出不了第二个这样品级的大人物。

读史到此,让你不能不生出题外的感慨:真的是位置越高越聪明吗?

正直者折翼,卑鄙者飞升。凡是这样的荒谬大行其道,无论是哪个君,还是哪个国,也就离死不远了!

客、魏暴虐内宫,把皇帝的几个老婆逼得落叶飘零,所存无几。仅有良妃王氏(习称东宫王娘娘)、纯妃段氏(习称西宫段娘娘),也是与张皇后一批由刘克敬选进宫的。均因无子,尚能保住平安。

我们读史,总不免要搀杂一己的好恶在内。可惜,历史在局部的地方或在个人的命运上,并非总是善有善报。曾为国家力挽狂澜的张皇后,在北京城破之日,不得不随着她的小叔子和弟媳自尽,又能奈何?

据说,李自成毕竟还有仁心,并不想虐待皇族。得知崇祯帝上吊在煤山,叹息道:“我来与你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见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

当时周皇后的尸体也被抬到东华门,容色如生。李自成见周皇后的全身衣服用线密缝,猜她是为避免死后受辱,便又叹息了一回,命人将崇祯崇帝和周皇后的尸体搬运到魏国公坊下,发钱二贯遣太监买柳木棺收敛,尸体的头下面枕着土块(意为不弃社稷故土),放置在东华门外施茶庵。后又换成较好的红、黑漆棺,派人抬到昌平天寿山皇陵处(见《爝火录》)。因为崇祯帝在位时没有来得及给自己修建陵墓,昌平当地士绅自己凑钱,打开早死的田贵妃坟茔,与其合葬。后清军入关,才为崇祯帝修建了“思陵”。

至于与他们同一命运的张皇后,最终魂归何处?不得而知。

那个由魏忠贤选来的容妃,据说是魏的养女。甲申巨变时,农民军逮住了她,她大言道:“我天启皇后也。”众将士竟呆住了(见《菊隐纪闻》)。

因李自成进京之前有严格军令,“不得掠人财物与妇女”,否则杀无赦。农民军开始几日军纪还好,因此未敢动容妃一根汗毛。这个女人最后落到清军手中,被当成受优待的皇族,结局可能还不错。

还有那位在“移宫案”中曾骄横不可一世的李选侍(西李),就更是命大福大,不仅平安度过了甲申这一劫,而且还好好地活到了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历史的细节,哪里有什么公平可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林党可不是好对付的(1)

魏忠贤在内廷和后宫横行霸道,所遇到的抵抗很微弱。王安虽有威望,但为人性格疏阔,心肠软,太低调,不似老辣的政治人物,被魏施以诡计轻松干掉。后宫的娘娘们更是缺乏###经验,无法招架客、魏这一对恶狼。

但是想要专权,仅仅摆平了宫里边还不够,因为明朝的中枢行政实行的是二元制,皇帝和司礼监掌握一部分,另有一多半的政务,是掌握在外廷大臣手里的。就政务的透明度和民主化来说,明朝要远超过以前各代。因此,魏忠贤必须在外廷也要打开局面。

说到泰昌帝和天启帝初年的外廷局面,可以说是最不利于魏忠贤这样的“大珰”胡闹的了。因为那时候,有个势力庞大的“东林党”。

东林党,这个名字很响亮,与“正人君子”几乎是同义词。

在这个名头下,聚集着一批赫赫有名的正直廷臣,比如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赵南星、郭正域、叶向高、孙慎行、邹元标、刘一璟、韩獷、周嘉谟、周朝瑞、杨涟、左光斗等。这样的正直之士,只要朝中有一、两个,就够魏忠贤喝一壶的了,何况在天启帝之初,他们盘踞了各路要津,深受泰昌、天启两代皇帝信任,势力正盛。甚至史书上有一个成语,似乎就是专为他们而创制的,叫“众正盈朝”。

东林党,巍然挺立。看魏忠贤挟起的滔天浊浪,如何能击垮这正义的大堤!

老奸巨猾的阉竖,也遇到头疼的问题了。

在这里,我们先略回顾一下东林党的来历。

“东林党”并不是这个政治集团的自称,最初,是他们的政敌叫开的。这里的“党”,那时也不是一个好词,其意与“沆瀣一气”差不多,也就是现代俗话里的“抱成团伙”。东林党人当然不能接受这一蔑称,反讥对方为“邪党”。但是这一政治集团总要有个名称,后来的人们习惯了,也就以“东林党”名之,渐渐地,最初的丑化意义就消失了。

东林党的得名,源远流长。追溯到最早,是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与顾宪成有关。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他家境穷苦,老爹是开豆腐店的,但他人穷志不短,从小以学为乐,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考取进士。入仕途之后,从户部主事做起,后任吏部文选司郎中。这是个主管官吏迁升、改调的司局级位置。

顾宪成素来直言敢谏,不阿权贵。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有病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