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客栈是家传。
不过家里没有正经厨师出身,做的全是本地家常,除了红白喜事人家请,平常吃饭的也少,进紧供往来住店客人一日三餐。
云岗镇偏僻,但是靠山,来进山货的一年也有十几个,一住就是个把月。
蔡老板维护的全是这些老主顾。
生意不好不坏,算上家里十亩良田,也够他在镇上做个小小财主。
自打官道修好,那财运是一天一个样。
齐城来的那两位,临走在他客栈花了不少银子。
本以为人走了,客栈重回冷清。
没想到行风镖局的镖头,接着又将客栈全包下来,给的银子不比富丽华公子的少。
你说高兴不高兴?
只希望这财运能一直下去。
但是蔡老板知道自家短板,心里还是隐隐不安,坐在店里冥思苦想,要给客栈求个出路。
隔壁租出去的小间叮叮当当,闹得心烦。
他穿着春衫,手里握着紫砂茶壶,走出客栈。
客栈旁边的小铺面,不到三丈的地儿,空闲了许多年。
本来是客栈刚开业的时候,那边留的一间小小灶房,只够修一个大火炉,用来烤鱼。
后来烤鱼的师傅年纪大了,被考上举人捐了官的儿子接走享福,手艺没传下来。
蔡老板就将灶房关了。
他一直想将灶房和客栈之间的墙给打通,但是灶房小,打通也给不了客栈多少地方,还白费银子,于是就闲置下来。
谁想到,被许娘子看上,租了去,还是钱管事亲自来说的价格。
两人都是给墨公子干活的,就是钱朵不来,蔡老板也不会多要银子。
钱朵开口,他一挥手,又免了两层房租。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一文都是白赚。
蔡老板走出客栈,见隔壁已经收拾的差不多。
原有的火炉没有拆,阿福将积灰清扫干净,连着灶房里的杂物一起丢了出去。
许娘子推了辆活动板车,往灶房门口一横,正好成了卖货的案板。
案板上摆着两个大盆,另外还有个长长的面案。
蔡老板抽抽鼻子,不禁对案板上的两大盆好奇:“许娘子,你们这是卖的什么?”
许娘子笑:“卖烧牛肉和家传卤煮,我儿子打烧饼。”
“哎呦喂!”蔡老板一听,站直身子:“你可真会挑地方做买卖。”
他店里那几位老主顾,每次来,都抱怨说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菜,早吃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