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宝瞳笔趣阁无弹窗 > 第560部分(第1页)

第560部分(第1页)

刘东话落,邹仁怀本待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刘东已经离开堆放连环画的铁架走到了旁边盛放瓷器的架子上,而且很快拿起了一件青花梅瓶看了起来。

而他的这番动作也让邹仁怀的话又重新咽回了肚子里!不过刘东的这番谨慎反而坚定了邹仁怀打算通过古玩加深彼此关系的念头。

相比刚才连环画中惊喜,邹仁怀的瓷器收藏中虽然不乏清代乾隆缠枝莲纹葫芦尊、清代雍正青花梅瓶和清代康熙五彩将军罐这样的珍品,但手中掌握有乾隆殉葬大量珍贵古瓷的情况下,这些价值几百上千万的瓷器,反而刘东没什么感觉了!

只是大概用欣赏的目光看了几眼后,便很快转移到旁边的玉器上。

玉器也跟瓷器一样,虽然能够进入邹仁怀收藏品中的玉器,绝大部分都是工好料绝的珍贵玉器,甚至不乏清代如意坊的皇家玉器,但刘东更多的还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谈不上惊喜!

在获得孙殿英的藏宝后,刘东感觉自己无论是眼光还是品味一下子提高了几个等级,以前觉得的非常珍贵的东西,现在反而没有一些价值不高但意义非凡的艺术品更让他感兴趣,当然国宝除外!

“没想到邹老先生这里居然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说着,刘东把锦盒中的书画拿到收藏室中间的长案上小心的打开了。

“呵呵,虽然跟刘先生手中张僧繇《五行二十八宿真形图》这样的国宝无法相比,但这幅李成的《奇石寒林图》算是我所有收藏中最近珍贵的三甲之一了!”邹文怀道。

“三甲?不知道另外两件是?”刘东饶有兴致道。

要知道李成可是五代大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

与荆浩、关仝、巨然并称为‘五代四大家’,作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李成更是与北宋名家范宽和关仝并成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他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不超过十幅,每一幅都是传承千年的国宝级艺术珍品,可以想象能够跟李成真迹并称的东西也应该价值相若,并称国宝才对!

“其中之一,刚才刘先生已经看过了!”邹仁怀道。

“看过了?”刘东一愣,等他顺着对方的眼神集中到摆放瓷器的铁架时,脸上陡然流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邹老先生所指便是何朝宗的观音像吧?”

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逝后,邹仁怀不禁道:“刘先生果然不愧是鉴定大师,眼力非凡。没错,我这所有收藏品中价值最高的三甲之一,正是这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像’!”

何朝宗是德化窑瓷塑的代表人物,他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成熟的作品,决不轻易烧制,所以何朝宗的传世作品较少,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

何朝宗瓷塑,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美如脂玉,质感强,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流传下来的何朝宗德化窑瓷器任何一件都是国家一级艺术品。

而且在国外,何朝宗的瓷器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 何朝宗的作品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 、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 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 在西欧人眼中; 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铜簋

ps:  感谢书友‘红色警报119’‘紫天 tl’‘时空证明’(两张)‘peterwhy ’的月票支持,以及书友‘maplecsu ’的打赏支持!

同时也非常感谢上个月给东人月票和打赏的书友,这个月更新恢复,两更保底,偶尔三更,期待大家更多的支持,谢谢!

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铜簋

……

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莫高窟、云冈石窟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大多会集大批能工巧匠,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宗教雕塑及雕塑群并非个人的独立创作,而是一大批人的集体创作。

况且,从功能上看,此时的宗教雕塑艺术是服务于宗教和政治,艺术的意义是从属的,工具性的。而何朝宗的每一件瓷塑作品从取材、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都是独立完成的,他的作品服从于材质,服从于内容,服从于人类的精神诉求,体现出艺术独立的、自主的品质特征。

所以说何朝宗是中国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并不为过。

也正因此他的雕塑作品才格外的珍贵,如果不是刘东从李老手中继承了一个何朝宗的雕塑作品,而且后来又从荷兰范加尔的收藏中得到了两件的话,也绝对为亲眼见识到何朝宗的作品而震惊!

“那第三件呢?”刘东目光在何朝宗观音像上停留片刻后,继续问道。

“这最后一件,就是它了!”

说着,邹仁怀从旁边的铁架上拿过一件高越20厘米左右的青铜簋走了过来。

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邹仁怀手中这件青铜簋,有着夔龙状的双耳,鼓腹圆肚的器身上有着三组不同的纹饰,口沿处的云雷纹,鼓腹上的兽面纹,以及最底下的螭龙纹,图案精美华丽。而且没有出土青铜器常见的大块绿锈,反而是有些黑沉的表面上带着一层乌光,很显然这是经常被把玩的关系,青铜簋的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浑厚的包浆!

不过这件精美的青铜簋,刘东仅仅是欣赏了一眼,便转移到了它顶部的盖上,倒不是因为这个只有边沿处带有夔龙纹盖子有多华丽,而是在邹仁怀拿起来后。刘东在上面发现了三行,共计21个铭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