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杂谭》每十天一期。每期数页到十数页不等,真是无法想象其东家是以什么样地技术来支持这样大的印量的。有心人曾算过一笔账,这《京华杂谭》的印数每期至少都在一万份以上,虽然其价格极低,但算下来也是一笔了不得的收入。
当然《京华杂谭》印量虽然巨大。但其质量却差得多。它采用地,便是最为便宜的毛边纸,很容易弄破。印得字迹也不是使用寻常油烟墨,不是非常清晰。但由于它极为低廉的价格,依然受到了包括最下层普通民众在内的众多读者的热烈欢迎。
受近几年来各地大兴义学的影响,长安地方以及规模比较大的城市,民众识字的越来越多。但是如《太极学刊》那样地书籍,一般人还是无法看懂。也不是很感兴趣。这《京华杂谭》则不成问题,本来它写的这些事情就文意通俗,又有很多与日常百姓相关的话题,还有连载的传奇故事,受到追捧是非常自然的事。
除了内容讨人喜爱之外。《京华杂谭》地销售方式也比较灵活。如其他书籍都是有固定的书坊来销售的,但《京华杂谭》却是专门雇着一群少年,在长安城繁华地段叫卖。只要是路过行人,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一份,非常方便。当然也有许多权贵大户,对《京华杂谭》也非常感兴趣的。就可以直接到出版书坊去订购半年或一年的,每当新一期出来,自然有人会送到府上。
《京华杂谭》出版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恐怖地销售业绩。可以说长安城内,举凡智商没有太大的问题的,都知道出了这么一份东西。就连对《太极学刊》极为推崇的李世民,也命人采购了多份《京华杂谭》,供宫内诸嫔妃浏览。而他自己,对其中刊登的民间一些消息。也是很感兴趣。
两种期刊的问世,彻底将大唐出版业的热情激发了出来。在此之后,先是郑家、崔家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学刊。在这件事情上,范阳提供了郑崔两家都没有敢想象的巨大支持——奚家地活字印刷技术第一次进行了转让。
事实上在奚家以前大量印制书籍的时候,关于其掌握的技术,便有多种猜想。
但这事就象一层窗户纸,虽然说一捅就透,但隔着便什么也看不到。直到郑、崔两家的学刊也能够大量、快速出版后,有心人才终于确信范阳方面一直拥有快速印刷的新技术。
除了郑、崔两家之外。第四个掌握活字印刷技术的,却是少府监印作署。
国子监的《百家讲坛经录》系列发行得红红火火。最开始时当然是用雕版印制的。朝廷开始雕版印书时,还没有专门机构,便由朝廷专管制造的少府监中尚署来完成地。只是等百家讲坛开讲后,中尚署几乎就全围着这部书忙活。府监看不是头,干脆与孔颖达商议之后,上奏朝廷,将这一部分单设了部门,专门成立了印作署,为朝廷及国子监印制各类书籍。
此次奚家将活字印刷术交于朝廷,受到了朝廷极大的重视。而奚家也得到了一个后世人无法想象、唐时人称羡不已地奖赏——李世民亲
,赐姓为李!
其实之所以痛痛快快将活字印刷术交出去,卢鸿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虑。除了为着大局着想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实验,尤其是在得到太极书院格物院的支持后,范阳方面的印刷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金属活字和油墨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而采取滚筒的半机械印刷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
所以用已经不再先进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是卢家高层都首肯的一件事,事先当然也征得了卢鸿的同意。
但卢鸿万万没想到,朝廷会赐下这么个奖励来。前世记忆中奚氏被赐姓李,应该是后唐的事了。没想到这次居然提前到了唐代。一想奚老大是不是要改名成李老大,卢鸿总觉得有些好笑。
任何秘密到了官方手里,就很难再保密。
活字印刷也一样。活字印刷交到印作署,主要是为了国子监的新出期刊《国风》服务。而《国风》出了没两期,市面上就出现了采取类似活字印刷的技术印制的新刊物,名字很有些恶搞地叫作《京华杂谈》。
这份《京华杂谈》与《京华杂谭》并没有关系,除了名字相似之外。还有一点相似的是,其东家比之前者更为神秘。除了有一个名叫“杂谈坊”这样不伦不类名字的书坊门面,其他的世人一无所知。
—
其内容大致与《京华杂谭》相同,不过要大胆得多了。很多小道消息、青楼艳史之类的东西都是照登不误,一时之间大有后起之秀的态势。只是其发行量虽然供不应求,却只得出到二千份左右,据称再多也印不出来了。其结果便是每期一出来,便会被早早等在杂谈坊门口的各类书商以及购书者一扫而空。
再过几天,类似的刊物又冒出来了两三家,形式大多差不多,只是印数都远远达不到《京华杂谭》的水平。一时之间,大唐举国都为了这数份期刊热闹起来,连带着纸和墨都紧俏了许多。
印刷出版,都轰轰烈烈,今年大唐士林可说是好戏连台。但卢鸿就郁闷得很了,在家吧有恶友上门,去国子监吧逃不出一帮师生的魔掌。更痛苦的是,这事还不好和别人说。
他总不能正大光明地对孔颖达说:“恩师,学生实在懒得干活,你给我找个不干活的地方吧!”
所以为了美好的明天着想,卢鸿这次真是发动了脑筋,开动了机器。国子监这边,似乎无法可想。但要搞定祖述这一帮子,还是有些办法的。
这一天,祖述又大大咧咧地来到了卢鸿的院子,后边还带了卢平和卢齐。
洗砚说了,卢鸿正在著文,一时不能见客。
不能见?那没事,洗砚呐,去把前两天你家公子那新茶给我们泡上…还有,我听说小九他这里那些个杂谈啥的都挺全的,去给我们全都搬过来吧,你也不用陪着我们了,该干啥干啥去…还真有人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