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六、深圳的“三权试点”145

七、另一种三权均衡149

第五篇  外交国防篇:来而不往非礼也153

一、“中央帝国”心态与民族的集体自卑153

二、外交中的党派渊源156

三、周边国家与大国关系157

四、经济外交与价值外交161

第六篇  文化篇:新文明的崛起166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优劣166

二、西方政治文化的镜鉴172

三、择善而从:新政治文化的视野176

四、政治新文明的崛起181

五、中国崛起是一种文化186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管理3+1课题组

后记

一、儒家:教化为上(1)

诸子之学,悉有渊源,非尽出心裁,凭空立说。――萧公权

治国之道在于政权,而政权的管理,往往是取自某一个流派政治思想,然后再细化为切实的制度的。

周代一向被政治思想学者们视为中国政治思想的起点,是因为学界一直有“古代文化至周而盛”的说法。周代的招牌挂了800多年,但中国政治思想显然不是从那时才开始的,其前的殷商时代已经有了雏形,而且还不仅仅是一点萌芽,否则这一朝一代就不可能延续那么几百年了,当时的国家管理虽然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恐怕也有一些制度可循的;不过,典籍失传,史料阙失,显然已经难以考证,只能有待于考古的发现来破解其中的奥秘。

中国文明曾经兴盛于黄河流域。距今2万年左右的宁夏大麦地史前岩画带就有了数量惊人的图画文字,其记述的日月星辰、天地神灵、狩猎放牧和舞蹈祭祀等遗迹,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大致同时期的陶文符号以及后来的甲骨文一样具备了象形、会意、指事等古老文字的要素。――这大概是传说中的虞夏时代,但文字解读的困境使之湮灭于史书的记载。实际上,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基本定型的甲骨文字已经面世,算是进入了文明社会。到了商周之际,部落社会渐进而成封建天下。天子王室借重于自己的王族宗藩统领四方,他们被分封驻守在各地,逐渐形成了诸侯国。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周代最初倒像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国家,形散而神聚。君权天授,所谓的“周天子”坐镇都城,而大大小小的诸侯小国则散落在四周,与古希腊的城邦没有什么两样,也像年代更后一点的神圣罗马帝国。周天子是最大、层级最高的封建领主,而那些诸侯国家原本就是分封出去的王公贵族。――这是西周时的大致形态。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封土建侯的形态称之为连锁网络,就像麦当劳连锁店一样。不过,因为周天子是先王的长子,是宗主,诸侯各国还有“尊王攘夷”的义务,朝贡的时候也有一套礼仪。诸侯各国在外驻扎久了也入乡随俗,有了各自的文化、风俗和传统,离都城较远的诸侯国更是如此。东周时,诸侯各国已经挣脱了周天子的束缚,语言和文字也有了不少变异。

周朝末年,王室已是强弩之末,诸侯悄然坐大。封建制度(封土建侯)行将崩溃,原先那一套维系人心保持秩序的风俗制度迅速动摇崩坏。――这就是儒家眼中“礼崩乐坏,天下无道”之时。春秋与战国一共历经了500多年。到了战国时代,士族与平民之间横亘的阶层界限逐渐消失,贵族从政掌学的特权也转移到了平民。列国并存,雄霸相争;思想自由,学无禁忌。处士横议,流动频繁,竞相奔走于列国之间,兜售一己之论,捞取一官半职,企望权力俸禄名利双收。

天命民本、礼乐兵刑,可以说是中国上古时代政治思想中的主旨。先秦诸子思想无论立说还是解释或阐述,都在其中,无一脱俗。萧公权先生1940年代初就曾断言,“先秦政治思想已具体于春秋战国之前,儒墨道法之学乃因袭而非创造”。孔子的政治思想以成王周公制度为蓝本,“举先王之政以为后生之教”,深入阐述一番之后自成一家之言,被其门徒以及历代读书人奉为至圣宗师。

满肚子的学问有没有用,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卖得出去,有没有哪个帝王诸侯肯出价买下来。――所谓“学得权与术,货于帝王家”是也。孔子秉持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理念,这就为后世全天下的读书人逢迎王权、待价而沽开了一个先例。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动身前往郑国,想找个官来做做,与学生走散之后,孤零零地站在城东门外,时人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听到弟子如实转述此言,一脸苦笑,点头称是,说“然哉然哉”。根据犹太学者萨义德的定义,知识分子就是背井离乡、疏离主流、边缘化而且身份业余的一个群体,怀抱治国理想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并不受人欢迎,甚至还是很遭排斥的,因为他的理念并不适合君主们称霸的梦想。如此说来,孔子倒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善于自嘲的知识分子。

一、儒家:教化为上(2)

君子政治:道德治国

孔子以师儒立教,诸子之学继之以起。――萧公权

先秦学术有百家九流之称,也有“百家争鸣”之说,但政治思想恐怕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