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洞庭渔火季 > 十四康复学校和保幼院14(第1页)

十四康复学校和保幼院14(第1页)

知青杨永富的弟弟患有较严重的自闭症。听医生建议,他将弟弟带到单位来,想换换孩子的生活环境,调动他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刚一开始,大家的努力基本没有效果。晓春和再春一直试图去接近他,人家就是不搭理。

兄弟俩就变着法子在他面前玩。第三天,小家伙终于有些动静了;不到一个星期,那孩子已和晓春兄弟有了简单的肢体语言沟通。兄弟们在玩的时候,他就在一边悄悄地盯着看,有些想参与的意思,却又顾虑着什么。兄弟俩每每主动邀他玩,他又会静静地躲到一边去。

做大哥哥的看在眼里,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就央求桂爹,让孩子们尽量多带他弟弟一起玩。又拿糖果、饼干给晓春兄弟表示感谢。

桂爹自然是满口应承。别说人家求上门,他要是早知道,一定会交代孩子们主动去做这些个举手之劳的事情。对人家又有那么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桂爹交代儿子们说:“你们就不用去打猪草了,陪人家弟弟玩好就行。至于猪草,我每天去夹两棍桡扁草就行了。”

湖里的桡扁草长得有一米多高。两根长竹竿,绑住中间,伸入水底夹住桡扁草,向一个方向转动,水草就会缠到竹竿上。一夹棍下来,就可捞起几十斤。煮熟了喂猪,是顶好的青饲料。

桂爹建议那位知青哥哥:“就把你小兄弟放在我家里吧。这样孩子们方便有更多时间陪他玩。”问过了小男孩,他竟然破天荒地点头表示同意。

这是桂爹家收留的第一个孩子。那是一九七四年三月,春节过后没有多久的事情。

两个月以后,不明内情的人已看不出这个孩子和晓春再春的区别了。几个男孩整天疯疯癫癫地玩在一堆。除了那一口城里话,还以为桂爹家本来就有三个年龄差不多的调皮鬼嘞。

另一个知青侯丽娜把她聋哑的妹妹带了来。她知道那种身体的缺陷是不能靠改变生活环境,或者是靠疗养来医治。她只想让小妹妹在这广阔大自然里过得更开心快乐些。

小姑娘比再春略大,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也娇气,这也嫌脏那也嫌累懒得动弹,还嫌男孩子们太吵太闹。

仨男孩知道人家是嫌自己,就故意疏远她:“又不会说话,人家说话也听不明白,还嫌这嫌那的。动不动指着这里捏鼻子,指着那里捏鼻子。鸡在地上拉屎是脏,可也不能不让鸡拉屎啊!谁叫你用红鞋子去踩踏了?”

小丫头还经常指着男孩子们,接着在自己脸上比划。那是在羞他们:流鼻涕也羞、衣服破了也羞、吃东西不洗手也羞……

男孩子们不跟她玩,她又渴望着和他们在一起;男孩子们不理睬她,她就流着眼泪回去给姐姐比划老半天。

桂嫂子以为是自家孩子欺负了别人。就算没欺负,一个聋哑孩子也说不清楚啊!流着眼泪回去,免不了大人要误解。

谁知人家侯姑娘一会就把妹妹送了回来。她把什么事情都向姐姐讲清楚了。说小伙伴脏,又不注意卫生,但她还是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至于说地面邋遢的话,做姐姐的就故意隐去不说了。原来她们姐妹说的是手语,表达起来跟我们平时说话可没有什么区别呢。

桂嫂子就一边教孩子注意卫生,多向这位小姐姐学习;一边招呼小女孩到自己身边来,从头到脚细看了一遍,又仔细夸了一遍。

小女孩听不懂,姐姐就间中用手势比划两下。就算没有姐姐的手语,小女孩的心也要被面前这位阿姨的热情融化了,破涕为笑也就是自然的事。

城里人就是会玩!小女孩将仁丹丸子倒掉,留下个带小孔的圆盒子。将味精灌进去,时不时摇出来几颗,放手心里一人给一颗。男孩子们小心捏在指尖放进嘴里:那叫一个鲜的,一不小心把舌头都鲜掉了!

男孩子们则带新朋友一起去捡地木耳,摘刺梗子,挖湖鸡腿。

地木耳是生长在湖滩地草丛根部的一种翠绿色真菌。它并不是木耳,甚至连菌子也算不上,它的学名叫普通念珠藻,是一种固氮蓝藻。因为它长得很像木耳,一片片散落在地上,所以多数地方就叫它地木耳,这也是为了把它和木耳区分开来。春夏雨季,雷声响起,地木耳长势正盛,也就有了雷公菜的別各。

肥大碧绿的地木耳捡回来泡在清水里,沉去泥沙,剔除杂草碎屑,打个鸡蛋进去煮汤,或者加些肉碎炒着吃,清甜润滑。翠绿如玉的颜色,让你享受美食的同时,多了一份愉目的感受。

孩子们则更喜拿在手里玩。搓散了满手翠绿,滑滑的像抺过肥皂。小姑娘弄得一身一地,粉红的连衣裙染上几大片“绿叶”。她却再也不嫌脏嫌累了,反正穿回去让姐姐洗就是了。

姐姐看着妹妹玩得开心,自己就更高兴了,哪会嫌弃洗几件衣服呢?

摘刺梗子,是指到菜园的土坎上,小心拨开野生月季花,有从根部新长出的粗壮嫩枝条,拗断摘下。去掉上面的嫩叶和刺,剥去深红色或翠绿色的表皮,剩下浅黄绿色的茎杆。刺梗子清甜多汁,还有淡淡的的茶香味。放嘴里嚼,能听到脆脆的响。

男孩子们会前面开道、后面护卫。拨开草丛树枝,赶走蛇虫蛤蟆,把小公主照顾得周周道道的。他们也学会了在吃东西之前先洗手,到清水渠边将鼻涕洗干净。还会有样学样的坐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说这个像马、那朵像牛,还有奔跑的狗追兔子嘞。学着城里人的生活细节,那可不是在追时髦,也算是一种纯粹的爱美之心,加上些许的新奇感吧。

野生月季是种在篱笆上防止人畜擅入的。密密的一丛一丛,春季会一下子开出大束大束的各色花朵,以粉红和白色居多,也有黄色、深红、绯红色的,间或还有淡蓝色的品种。五片单瓣,每朵只有鸡蛋略大,是有些单薄,但成片成片地开,就显得蔚为壮观了。当地人不叫月季,只叫它簕刺子。

湖鸡腿是一种贴地生长的小草,叶子平铺在地上呈圆盘状,春天开黄色小花。草根肥大到有铅笔粗,手指那么长,灰色或深灰色。新鲜时表皮轻易就能剥下来。剩下乳白色肉质部分,直接吃,口感甜、脆、粉。表面像剥了皮的萝卜那样滑溜,吃起来又有点像鲜嫩的莲藕。但绝无那种“藕断丝连”的烦恼。

想不到的是湖鸡腿和月季一样,也是蔷薇科的植物,相差可大了呢。它的学名叫翻白草,还是一味中药。

晓春也把它当成了药。他曾经在姐姐的语文课本上读过鲁迅的《三味书屋》,知道何首乌长得有像人形的,吃了能长生不老。他就坚信湖鸡腿也有长成人形的,吃了能医好这个新妹妹的嘴巴。他一直以为,说不了话是因为嘴出了毛病,怎么会想到问题出在耳朵上?但湖滩地随处可得的这种小点心,要找到有手指粗的还真需要些耐心,找到长成人形的就更难。

差不多像人形的湖鸡腿吃了不少。小姑娘的嘴没有被医好,但内向木纳的性格却大为改观。

这一年初秋,天气才刚有些转凉爽,桂爹一下子在船运社接回三个小女孩。

那是一家三姐妹,父母都是船运社的职工。因为要走船,一家人长期在船上生活。三个孩子都不能站起来走路。医院的结论是小儿麻痹症,可她们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跟自己生活在船上太久,错过了学步走路的机会。如果能放他们去岸上生活,情况或许就会不同了

桂爹对那一家子的境况深表同情,也跟着赞成了家长们的想法。把孩子接回到家里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话说孔子骑青牛周游列国。一天,所骑的青牛脱缰走失,吃了人家的禾苗,被当地人扣下了。孔子派出他七十二门徒中最能说会道的子贡去索要。可几个时辰过去了,仍然无结果。孔子逆向思维,又派出最不会说话的弟子前去。那位弟子开口问道:“是我们的牛吃了你家的禾苗吗?”农夫答道:“是的。”那弟子又说:“我家的牛到了你家的田里,不吃你的禾苗,它又能吃谁家的禾苗呢?”农夫想了想:“他的牛到了我家地里,不吃我家的禾苗,又能吃谁家的呢?是这么个道理。”于是把牛还给了来人。

船运社的那对夫妇和桂爹都认为“孩子离开船去到陆地上生活对身体有好处。说不定还能尽快站起来学步。”这就是共识。有了共识就要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是那夫妇没有岸上的固定房子,而桂爹家刚好有。那他们家的孩子,不放到桂爹家去,又能放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桂爹接回三个残疾孩子的道理依据!

可他完全没有去想,家里除了自己那一堆,已经有两个不能说是“问题孩子”,至少也是两个需要重点照顾的同事家的小孩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