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你甘愿去死? > 第261章 龙心瞬转令出必从(第2页)

第261章 龙心瞬转令出必从(第2页)

岑思卿知晓,皇帝定是因为退位之事,有意回避自己。但他并未退让,而是站定身形,对着那扇紧闭的殿门,语气温和却坚定:“儿臣今日前来,实乃有要事相商。儿臣恳请父皇赐见,共议国事。”

在岑思卿一番恳切的话语之后,殿内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响动,袁福公公赶忙说道:“太子殿下,请您稍候片刻,容奴才再进去通禀一声。”不一会儿,殿门缓缓开启,袁福侧身让路:“太子殿下,圣上请您入殿。”

岑思卿来到皇帝面前,一眼望见床榻上的皇帝面容憔悴,身形依旧被病气缠绕。他随即恭敬行礼,然后静候一旁,等待皇帝开口。

“你方才说,今日前来是要事相商。是何事?”皇帝气息不稳,声音虚浮地问道。

岑思卿将一份整理好的文书呈给皇帝,并解释道:“父皇,儿臣此番造访永福宫,实为官员调配之要事而来,欲与父皇共商。”

皇帝展接过文书,细细审阅,同时,岑思卿在一旁娓娓道来。

“自地方举荐之制施行以来,四方才俊涌现,其中不乏学富五车且脚踏实地之士。他们在翰林院及各部司职中,历经数月的实践与历练,已有几位脱颖而出。”

说到这里,岑思卿略作沉吟,目光温和地望向皇帝,见其全神贯注,遂继续阐述:“儿臣斗胆提议,对这些表现突出之人进行适时提拔,以资鼓励,好令他们能继续为朝廷分忧,为百姓造福。”

以往,皇帝对岑思卿在官员调配与新政执行上的努力,多持肯定态度。即便偶有异议,也会给予适当的调整建议。

然而今日,皇帝却沉吟许久,神色变得凝重。他缓缓合上手中的文书,目光深邃地望向岑思卿,语气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严肃:“太子在为国选材、推新除旧之事上,始终秉持公心,勤勉不辍,多数举措亦得朕心。但近来,朝中颇有微词,言及官员更迭频繁,某些新任者虽具才情,却似乎对政务之繁杂未能深谙,多有随波逐流、无所建树之态。此等状况,莫非就是你身为太子,亲自遴选人才的结果吗?”

面对皇帝的责问,岑思卿虽感讶异,却迅速稳定心神,然后缓缓上前一步,躬身行礼,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回应道:“父皇明鉴,儿臣在官员调配与新政推行过程中,虽力求公正严明,但或许在细节之处仍有疏忽。此乃儿臣之过,儿臣愿承担全部责任。”

“承担责任?”皇帝的面色愈发阴沉,怒意难掩,继续责问道:“太子难道是将江山社稷视作儿戏?此等疏忽,岂是你一句愿承担全部责任便可了事?如此,朕如何能放心将国家托付于你?”

岑思卿闻言,心中一凛,自知皇帝今日反常之态,必然事出有因,若再争辩恐将视为狡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姿态谦卑却也不失坚韧之色。

然而,皇帝并未有丝毫动容,他依旧冷眼旁观,审视着岑思卿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沉声下令道:“太子,你需即刻反省自身过失,至于今日所议之调任诸事,一概不予批准。”

言罢,皇帝稍作停顿,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决定。随后,他继续说道:“秋闱之事,本由太子精心策划并付诸实施。然观今日之势,朕觉太子尚需更多历练。虽公告已出,然朕意已决,两年一考之新规和地方举荐之制,就此废止,恢复往昔三年一试之旧例。至于其余诸项,仍按太子所规划执行,望你汲取教训。”

听言,岑思卿暗自震惊,立即劝说道:“父皇明鉴,儿臣深知秋闱改制影响重大,若轻率更易,恐将失信于民。还望父皇三思。”

皇帝闻言,眼神冷峻,语气依旧严厉:“国之大计,不容儿戏。失信于民,非朕所愿,但长远来看,亦只能如此。”语毕,皇帝挥手,冷漠道:“朕乏了,太子退下吧,望你好自为之。”

岑思卿虽可将提拔官员之事暂且搁置,但秋闱改革非同小可,他鼓起勇气,欲再作争取:“父皇,关于秋闱改革,儿臣斗胆,愿再陈几言…”

“好了。”皇帝眉头微蹙,打断了岑思卿的话,厉声警告道:“若是太子再行一意孤行之事,置国家稳定与百姓福祉于不顾,朕只能以天下为重,重新考量储君之选。”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凝重。岑思卿闻言,心头一震,深知皇帝必然已经动了重立太子之心。遂收敛了情绪,只得先行离去。

***

离开永福宫后,岑思卿的脚步显得格外沉重。他暗自猜测,今日之事,看似是皇帝做的决策,但背后定与皇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步履间,岑思卿逐渐明晰,自己若是在此时与皇帝产生正面冲突,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将自己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或许这正是皇后所期待的。于是,岑思卿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先不动声色地顺从皇帝的意愿,稳住眼前的局面。

“殿下,”夏至安在一侧,谨慎问道:“可要回清秋阁?”

岑思卿驻足,目光深邃地眺望着前方。既然皇帝对立太子侧妃之事持保留态度,认为可缓图之,那么秋闱改革的策略调整,同样也可静待时机成熟。

“不了。”岑思卿微微一笑,说道:“回景祺宫,本太子今日想独品一壶好酒,好好休憩一番。”说罢,步履间添了几分洒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