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一个极其漂亮的姑娘。 叶如晦看了一眼便马上把视线转回到茶壶上的花纹上,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尴尬。 不过想到刚才对方有问话,自己不回答的确有些缺乏礼数。 于是他转过头,看着对方,轻轻说道:“茶还不错。但我喝其他茶叶喝习惯了,有些不习惯而已。” 姑娘了解的点点头,随即问道:“少年郎,那你平时喝什么茶?” 叶如晦轻轻回道:“每年春尾。都会在山上摘一些春尾来喝。” 听到这句话,姑娘好奇的看了看叶如晦,打量着他。看着他普通的穿着。 再度开口问道:“你说你每年喝春尾,可是我看……” 本来要继续质疑叶如晦的姑娘忽然想到些什么,“你说每年摘些春尾,唔,你是梧州人?对了,除了梧州,其他地方都不产春尾。” 叶如晦点点头,因为姑娘说的一切都对。 然后姑娘再度问道:“那你为什么来陵安,又为什么进了这里?” 听着这句话,叶如晦的脸又红了,他想了想最开始的那个姑娘和刚才的小厮,他摇摇头,极为尴尬的说了一句话。 “我是被推进来的。” 被催更了, 还是求票,收藏。 (本章完)
第26章 可否代写一封信
(看见书友留言,说少年郎应唤宁缺。此时我幡然醒悟,我应与宁缺背道相驰。) 或许很多年以后,后世在研究叶如晦的生平的时候,都不会现,这个在史书留下重重一笔的男人,曾经有过如此往事。 那时候,天下安定,有一个老人在偏远的洛城后面的那座小溪山上,对着一个满是杂草的小坟包轻轻呢喃道:“先生所谓少年意气,不过如此。” …… …… 茶几乎是要喝完了,而话也几乎是要说尽。 叶如晦的心不在此处,茶水也就感觉着索然无味。看着周围的环境,叶如晦此刻只想快些离开。 喝完最后一杯茶后,叶如晦起身,从怀里摸了些碎银出来,放在桌上。 不过还未得到他张口,姑娘也就先出了声,“既然觉得茶水一般,本来是不该收银子的,但是这里也是几月未曾开张。也罢,你可识字?” 叶如晦点点头,轻轻回道:“自然是会的。” 虽然他不知道姑娘是为了什么,但是他还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姑娘笑了,轻轻道:“那感情好,你帮我写一封信,就当是抵了这茶水钱。” 叶如晦面露难色,轻轻开口说道:“出门在外,我并没有带着笔墨。” “无妨,虽然这里说不上是什么书香之地,但笔墨自然是有的,你稍等片刻。” 看着远去的姑娘,叶如晦心神一阵摇曳。 男人见到漂亮女人总要迈不动脚才对。 可惜,叶如晦只能算个少年,所以他只是摇曳而已,并没有其他想法。 等到姑娘将桌子收拾整洁,将笔墨放上。叶如晦缓缓坐下,研了研墨,蘸了笔。 笔是狼毫笔,纸是普通宣纸,而砚台也只是普通货色,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 一切准备就绪过后,叶如晦正了正身。 才开口问道:“写给谁的?” 姑娘脸色一红,仿佛有些娇羞,许久才轻轻道:“写给我未婚夫。” 叶如晦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但并没有表现出来,他点点头,在纸上写上信的开头: 意映卿卿如唔 他用的是大楚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小篆,这种字体,曾被南唐诗仙李青莲称为“金石有异,灵气满篇。” 李青莲一生就多用此字体。到了晚年更是推崇备至,也正是因为李青莲的缘故,小篆才得以风靡全国。 而叶如晦的先生也是很推崇这种字体,那个老人当时问他要学哪种字体。 叶如晦指指行书却被老人狠狠一下,于是叶如晦也就只有用小篆了。 不过后来,老人还是教了他其他几种字体。 想到这里叶如晦有些痴了,那个老人,自己是再也看不到了。 其实由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来, 叶如晦的字中正平和,不是什么大气磅礴,反而以平淡见长。 是大楚最流行的小看着便使人很舒服。 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后,再吃农家小菜一般。 虽无山珍海味般味道鲜美,但依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看着叶如晦写下几个字,姑娘探过头来看了看,看的很认真,可惜终究是不识字,便没有说话。 气氛一下子便有了一些尴尬。 叶如晦轻轻开口解释道:“这就是问候你未婚夫的意思。” 姑娘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然后就静静的站在一旁,什么话也不说。 半响, 叶如晦无奈道:“你还没说写什么呢。” 姑娘不好意思的摇摇头,才开始陈述信的内容,无非是一些思念和劝勉的话。 叶如晦凝神仔细听完后,他才微微思索,把姑娘的话转化在纸上。 一共三百余字,既有姑娘对对方的思念,或者是有琐碎的生活小事,总之来说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 叶如晦写完后,把笔放下,轻轻吹干墨迹,才轻轻问道:“姑娘看这样可否?” 姑娘一脸尴尬。轻轻摇摇头,才开口道:“可不可以念给我听听?” 叶如晦点点头,开始把写的读出来,因为每读一句,自己便要把一句解释清楚,所以他读的时间也是比较长。待一切都做完之后,叶如晦把信纸装进信封里。把它交给姑娘。 看着姑娘小心翼翼的接过去,然后把它收好。 叶如晦还是轻轻问了一句,“这里环境清雅,为何无客?” 姑娘摇摇头,轻轻叹道:“上个月这里死了人,然后生便无人上门了。嬷嬷心地好,把姐妹们的卖身契都给烧了,大家都回家了。只有我和青青还有小蛤蟆还留在这儿。不过嬷嬷也是老了,这两天还卧病在床,怕是撑不过几天了。” 叶如晦点点头,收拾好包袱后,他起身告辞,不过才转身,他又转过头来问道:“姑娘可知书院在哪个方位?” 姑娘看了他一眼,才缓缓说道:“是哪个书院?” 这次轮到叶如晦惊讶了,以书院在陵安的名头,对方不至于不知道。 于是他再度开口,轻轻问道:“难不成还有第二个书院?” 姑娘点点头,轻轻说道:“的确有两个书院,一个在城东。另外一个在城南。” “虽说都叫书院,不过城东那个是教的四书五经,是咋们大楚最厉害的书堂,而城南那个书院已经荒废数年,只有一栋烂茅屋。” 叶如晦若有所思,心中想到,老师只说把信带到书院,却未曾说过有两个书院。 不过既然另一个书院只是个烂茅屋,他也就不担心走错的问题了。 他摆摆手,起身沿着来时的路慢慢往回走,不一会儿便出了门,往大街上去。 看了看天色,叶如晦寻思着找一家客栈歇歇脚,明天再做打算。 而同样在陵安的郭硬,此刻正在一座烂茅屋前,看着四周,就这样静静的站在这里。 刚才茅屋里的人问了他一个问题,他不知道答案,只有思考。 他整整思考了一炷香的时间,也没有想明白,不是问题太难,而是太匪夷所思。 当时,茅屋里面就问了他一句话。 你吃鸡,那鸡作何感想? 依郭硬的想法,鸡肯定是不甘被人吃。 不过里面的人,否决了他的看法。 书票收藏 (本章完)
第27章 书院那些事
城东有座书院,城南也有座书院。 两座书院一座天下闻名,另一座,也天下闻名。 前一座,是整个大楚读书人心中的圣地,无数前贤曾在此进学。 写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圣叶曦,醉酒赋诗的诗仙李青莲。忧国忧民的诗圣杜言,以一己之力延长大魏国粹十五年的兵仙韩围,都是学院的学生。 而书院也是招生极其严格,除了每年的朝试前二十名能够有机会入读书院之外。 其他人,要想进入书院,便只有参加书院统一的招生考试。 而这种考试,从每年报考的人数和录取的比例来看,是极为困难考进的。 而从书院出来的读书人好处也是巨大的,大楚任命官员之前的考试可以不参加。 见到正三品以下的官员完全不用行礼。 普通老百姓只知道书院教人儒家的四书五经,却不知道书院涉猎之广。 无论是纵横之道,亦或是王霸之术,更或许是法术势,书院皆有开设。 不过随着天下安定,中原一统,学习儒家的读书人才更多,因此大楚百姓才多以为书院只是开设儒家这一学派而已。 而另一座书院,便要神秘的多了。 位于城南的它,只有一座破茅屋,却有无数修道者想要进入其中。 没人知道茅屋里有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是里面的人认可你,你便能够得到书院的传承。 而这种认可的方式很多,有叫你去杀人的,有问你问题的。也有什么都不用做的。 能从这座书院的出来的人不多,几乎算是一脉单传,这一代在世间行走的书院弟子叫柳青,是天机阁上次榜的第一人。 至于榜为何没有书院的人,是因为天机阁也不清楚书院主人的境界究竟几何。 不过就算如此,也依然没人能够敢轻视书院,只有一人行走世间的书院作为四大宗门之一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柳青,更是年轻一代的绝顶强者,能够力压禅宗不与和郭硬一直霸占着次榜第一的位置。 至于叶长亭,因为他是剑阁上代阁主的关门弟子,是这代阁主的师弟,所以人们更喜欢把叶长亭归于上一代。而其实,叶长亭也只比柳青之流大四五岁而已。 两座书院各有千秋,共同见证着大楚的兴衰。准确来说,在大楚之前,在陵安未建立之前,这里还是一座小镇的时候,这两座书院便屹立在这里,千年不见衰落。 就算历代皇室,也没有对这两座书院有太多的干预。毕竟,可能你朝堂之上的中枢大臣就有书院的学生,你的大军统帅也可能就曾在书院进学过。 而灵武帝看的是更加透彻,直接在祖训里写下了永世不得动书院的字句。 而书院历经千秋,也不曾有任何干涉朝政的举动。两者也到是相安无事。 至于城南那座,更不曾有任何老头子从茅屋里出来。 …… …… 城东书院里有个老头子,他早就满头白,却依然是精神奕奕。 此时此刻,这个老头子正在他自己的小院里烤着一只从田间顺手牵羊牵来的土鸡。 先前未烤之前,恰好有教授学业的书院先生从他的小院旁过,便被老人直接喊进来给鸡拔毛。 这个门人弟子无数的先生也不敢有丝毫推辞,只是苦着脸的走过来,蹲在地上,给鸡拔着毛。 至于那个老人,只是躺在一旁的躺椅上,闭着眼睛养神。 只听年过半百的书院先生苦着脸对老人说道:“您老人家还是少干这些偷人鸡鸭的事了,咱书院也不缺钱。” 正在拔毛的书院先生忽然头上一疼,抬头一望,只是看见满脸皱纹却不见丝毫老态的老人轻轻望着他,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正在书院先生一脸疑惑自己是如何让老人失望的时候,老人没好气的说道:“你们这些小辈,一点也不爽利,要是你小师叔在这里,要知道我想吃鸡,不得麻溜的给我去捉来。哪像你,让你拔个毛都叽叽歪歪的,像个妇人一样。” 被训斥一通的书院先生也不敢有任何不满,本来按照他在书院的身份,除了他的先生和师兄,便无人敢训斥他。 他先生和师兄又是出了名的性子温和,这样,平日在书院里,多的是其他学生的尊敬,哪有人敢出声训斥,不过可惜,今天被他遇见了这个书院里辈分高的吓人的老人。 便是先生在老人面前,也只能低头挨训,不敢有丝毫怨言。 等他把鸡毛拔干净后,自己已经是一身鸡毛,看着十分狼狈。 这要是让他学生看见,怕是不敢相信。 “顺便把内脏清理了。” 起身要告辞的他,直接又被老人出言留下。 书院先生一脸幽怨,这要是被他的学生看见,怕是要惊掉大牙了。 他开口,做着最后的挣扎,“周夫子说君子远鲍厨。” 老人看着他窘迫的样子,仿佛想起了当年那个孩子。他摇摇头,才开口道:“那你小子是要我亲自动手了?” 一生读过无数圣贤书的书院先生,看着眼前的这个老人,一阵无力,自己和他说周夫子,他直接冒出这样一句话。 不过,就算真说,他也肯定是说不过的。 这个世上,听过老人讲学的人不多,但每一个提出来都是当世有名的大人物。 他肯定是没这福分了。 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背后有人拍了拍了他的肩膀,他转过头去,看到的是他这一生最崇敬的先生,也是几多白。 不过看着确实要比老人衰老的多,先生接过他手上的刀,轻轻招了招手。 书院先生行礼告退,不敢停留。 然后小院里就剩下一个静静处理着鸡的老人和一个躺在躺椅上的老人。 良久,把鸡处理好,生好火后,老人才缓缓站起,把鸡用木棍串起来,在火上烤。 而先前处理鸡的老人只是站在身后,不一言。 最后,他才开口道:“老师。树之告诉了我个事。” 而烤着鸡的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听着。 老人顿了顿,才咬咬牙说道:“小师弟走了。” 说完这句话,老人已经是泪流满面,烤着鸡的老人只是一叹,轻轻道:“人都有一死,何必如此?我知晓了,你去。” 老人闻声告退,只剩老人一人烤着鸡,看着这只鸡,老人眼中流露出感伤的意味。 一生只收过三个学生的老人。此刻满头白在风中飞舞,他摇摇头。 三个学生,一个是书院院长,一个是大楚宰辅。最后一个什么也不是。 可他偏偏最喜爱那个最没出息的孩子,大概是也只有他敢和他一起吃一只鸡,还说他吃的多的缘故。 此刻。夕阳已近黄昏,老人重新躺在躺椅上已经是昏昏欲睡。 而那只鸡,早就已经烤糊了。 票与收藏就是对我的鼓励。 (本章完)
第28章 书院一封信,说屈陵
如往年一样,在朝试结束两天以后,书院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招生。 不同于参加朝试一样,书院没有乡试,会试一系列烦杂的流程。 书院招生一向是当天报名,第二天考试。能不能成为书院学子,就在那短短的一场考试里。 那便有人质疑了,如果只是考试,学识高的能上书院的机会不就越大? 对此,书院给出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 若是书院如此招生,兵仙韩围估计是一辈子都进不了书院。 书院位于城东。不是整个陵安最繁华的地方,多的是一些普通百姓,豪门望族几乎都在城北。 城北有巷名六尺,六尺尽头是书院。 这是叶如晦在街上向小贩打听书院的位置的时候,对方告诉他的,为此,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为,连陵安的小贩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 叶如晦顺着小贩所指点的路径一路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城东,不幸的是,他却迷路了。 按照叶如晦本来的打算,把信交到该交的人手里,他就可以回去了。 至于治不治病,其实也不是他关心的,对于陵安,虽有千种好。但他更愿意待在洛城,终老一生,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既然老师信里讲了,他没理由不按照老师的遗愿去做。 按理说是一年一度的书院招生,为何在这城东看不见丝毫拥堵的情况? 书院作为天下顶尖的学府,也面临着没有学生的尴尬? 叶如晦在大街上站了许久。才现有学子模样的人往前方而去。 叶如晦一路尾随,终于看见一条小巷,轻轻观察,两面相距也恰恰是六尺。 这就是六尺巷了。 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