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禁止手淫呢?
当时我之所以对“手淫”一词精神紧张,反应过度,是因为与之不久前的一段经历有关。那里刚刚参加了自闭症家庭联谊旅游,在旅途中,我无意间看到有个被送进福利院的男子(当时回家探亲)突然在大客车上手淫起来。
他母亲有点尴尬,和蔼地劝他:“在角落里做吧!”随后带他去了客车后面。毕竟是年长的前辈家长,能临阵不乱,从容应付。我一边佩服,一边心跳不已。如果换成彻之,我不惊慌失色才怪呢。
听那位母亲说,在福利院没有单间,他只好躲在卫生间解决此事,但偶尔不巧被女老师撞见,她们会大惊小怪,奔走呼号,弄得满院风雨,儿子为此挨了不少骂。好不容易回家探亲,就让他自由一下吧。仔细想想也是,孩子挺可怜的,作为母亲,心疼儿子也理所当然。
此后,有位专家在讲座中回答家长有关性问题的提问,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让他们没有精力手淫,就要用马拉松之类的大运动来消耗他们的体力。如果在做,就得严厉批评,坚决制止,不惜捧他一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其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我听了既惊又气,不以为然:难道手淫可以用体罚来压抑吗?精子蓄积既满,且阴茎长粗变大,此乃正常生理现象。想抚摸几下聊以自慰,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福利院的男性职员、讲台上的专家,衮衮诸公,难道你们自己没手淫过吗?普通人做的事情,为什么自闭症者就不能做呢?
为何要禁止呢?据说因为担心想要触摸女性,引起性犯罪。想要触摸女性也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人类正因为有这样的性起,才得以子孙绵延。压制手淫的话,性犯罪的危险度反而会更高呢!
制定规范,传授自我控制的方法,以求防患未然,这正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比起繁琐的教育来,禁止压制当然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正好避重就轻,但那是无视人性和人权,不合天理和人道吧。
我认为只要约法三章,好好教导,问题就可以解决。认真地教他手淫的方法、合适的场所、恰当的时候。①
(这是二十五年前社会福利方面的事情了。如今已进步不少,人体结构以及性的知识已被纳入教学范畴,手淫也作为正常的事情被许可。)
数年前,有位母亲找我商量好儿子服药的事情(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药剂师)。其子正在服用的药物多达八种,药剂的副作用使他几近危笃,不减量恐怕不行。由于他正处于青春期,问题行为加剧,情绪暴跌,时常自伤或伤人。无奈之下只好饮鸩止渴,增加药量。问及他的生活情况,答曰所在的福利院禁止手淫。于是我提个建议:与其增加药量,不如认可手淫为好。福利院也试行武林,果然他情绪趋于稳定,暴力化身绝迹了,用药减量问题迎刃而解。
批评、禁止手淫,实属荒诞。既然那是正常生理现象,并非苟且之事,那么对这种行为进行否定的学校指导就是错误的。也许正是担当教育指导任务的老师们有必要从错误的性认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说别人容易,其实我自己也和别人差不多。在被告知小彻有摩玩性器的毛病时,我不也是当场懵了,不知如何才好吗?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摆脱陈旧的性观念。
①译者注:孔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昔时大禹治水,疏堵并举,以疏为主,终于大功告成;今者人之大欲,虽不比洪水猛兽恐怖,但也要以疏导为主,妥善解决。
*严格遵守“别在人前做”的原则
我想,彻之既为男性,到了一定时期,有这种自慰的动作也是当然的,但问题是他有没有“在人前做会很丢脸”这个想法呢?好像有点悬。
据当时的专家们说,自闭症者缺乏羞耻心,因为他们不理理解周围的状况、人际关系,也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那样的话,说不定哪一天彻之也在车中手淫起来。于是不准上电车,不能与大家一起旅游,哪儿也不能去,生活的空间也被挤压变窄。这正是我担心的结局。
既然不懂羞耻,那么就别这方面不着边际的情感培养,索性教他实际的,哪怕只是别在人前掏出小鸡鸡这个原则也好。
于是在他五岁那年我开始教他绝对不可以在人前拿出小鸡鸡。在家里也立好规矩:洗澡的时候,在浴室的脱衣处出来前必须穿好内裤,洗完澡后不得裸身在屋子里晃荡。这规矩让年幼的政嗣,特别是他的爸爸也贯彻实行。在外面,比如在游泳池换穿游泳衣时,一定让他先套上浴巾(我把浴巾缝制成筒状,在上边装上松紧带),再脱穿内容、泳衣。然后把这规矩的实施范围推而广之,在保育园和学校也请老师协助(在保育园,老师们对其他小孩也实行同样的指导)。
只要在人前不拿出小鸡鸡这个规矩能守住,那么当然就不会在人前做起手淫等动作吧。从五岁开始,一直在到青春期,彻之十分认真地遵守着。
现在,彻之在自己的卧室里手淫(他本人也知道这个单词),因此,他在屋里的时候,其他家人必定要先敲房门。有时里边的应答不是“请进”,而是“请别进来”。
(彻之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着不在人前做这条原则。幸亏从小开始实行“不在人前拿出小鸡鸡”这个规矩啊。)
如何纠正偏食
在哺乳期,我按照育儿指南做好营养均衡的断乳辅食,彻之老老实实地什么都吃,喂得十分顺利。在粥里放几种蔬菜,撒些鱼末肉末,搅在一起喂他。那里市面上刚开始销售婴幼儿用的瓶装食品,这些也买来掺杂着喂,尽量尝试多种食物。据说人的味觉在幼小时期就已定型,所以要让小孩遍尝百味,以防偏食。因此,在配食的时候我十分在意营养和味道。
幼儿时期,绝不偏食,来者不拒。可是给他吃什么都无反应,不知是否好吃。从彻之的表情里读不出吃饭的乐趣。总归还好,什么都吃得下去,没有明显的偏食厌食现象,当时就松了口气:原来小孩的吃饭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政嗣刚好相反,贪吃得不得了,甚至爬到桌子上伸手抓食物,食物的喜恶也非常明显:要吃的东西过来就笑逐颜开,不要吃的东西过来马上推开,反应很快。相比之下,彻之几乎没什么反应,这点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调羹与筷子的使用对手巧的彻之而言并非难事,很快就学会了(无聊的时候也拿来玩耍)。能用上餐具的话,吃饭的乐趣也增添不少,于是我积极地物色一些小孩容易使用的餐具。调羹、叉子、筷子要挑选小孩拿得顺手的;饭碗和调羹则选用凹进较深的,以免舀饭菜时泼洒出来;盘子则寻找厚重结实的,以防叉子戳下去连盘滑走。餐具使用的调教也颇为顺利。
谁知进保育园前一年(三岁半左右)发生了令我困惑不解的事情——彻之突然开始了一种怪习惯,我不触摸一下食物,他就一口不吃。也许因为政嗣刚出生不久,他嫉妒弟弟而出现返婴现象吧。于是对他哥俩一视同仁,一样照顾。迄今为止彻之只知道吃却毫无反应,现在总算在吃东西时会撒娇了,倒也不失为一件令我开心的事。
但开心归开心,入园之前还是要他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于是我不断鼓励他“自己吃吧”,让他自己动手用餐。刚好那里政嗣对什么都跃跃欲试——“我自己来”,正好以弟为师教他吃饭。
*一种种菜、烧菜
进保育园之前,彻之总算会自己吃饭了,但不知怎的,入园之后却无论如何也不吃保育园的午饭。从家带去的面包倒是吃的,园里配餐却一口不沾。其他小朋友在吃的时候,他就坐一边干等,看着人家吃完。还好园里的点心能吃得下去。
也许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精神紧张,使他对园里的饭菜产生了抗拒心理。也曾想过,如果把家里的菜做得和园里一样,也许他会适应吧。
谁知状况继续恶化,他不但不吃园里的午餐,在家也逐渐不吃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