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苗床底部铺了一层家肥浇上水后覆上一层土,把番薯种间隔三厘米排好后覆上土。土的厚度约二至三厘米,不能超过五厘米,以免影响出苗。
在苗床的四周,有一道火墙贯穿在苗床里,得日夜不停地烧,保持苗床的温度能达到二十五度到三十度。
在苗床的上面,加了一层小顶棚,保持苗床的温度。还紧贴土壤盖了一层油布,以利于种子的孕育。
在天气好时,可以掀开油布和小顶棚的两端通风,防止高温烧苗。
从杨大虎手里买的番薯,是非常珍贵的番薯种子。在大叶朝还没有人种植番薯,也不知番薯产量有多高。
所以,李紫玉决心种植出番薯来,不仅改善这里的粮食种植结构,也想让这里的人们能吃饱饭。
番薯的产量在现代可是很高的,亩产最低能达到一千六百公斤,也就是说,亩产能达到三千多斤。
这个产量在这里,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建房在即,李紫玉就让步九趁着送小山他们,买了几口大锅,和配套的蒸屉,用来做饭或者蒸馒头。
还让他抓空去了王铁锤家一趟,让他抽空给打两张铁皮来,新建院子的大门用。因为上次李紫玉去的时候,光顾着看手雷了,就把铁皮的事情忘了。
还有就是赵仲礼,家里建房帮工的会来不少人,他再在家里很不方便,而且他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所以,李紫玉就让步九找吴凡想法安置一下赵仲礼。后来听说赵仲礼自愿进了培训基地,去接受魔鬼式的训练。
自从醒来,赵仲礼就没问一句他母亲,可能也是知道已经凶多吉少了。
对于赵仲礼的选择,李紫玉不予置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愿他这一次不会后悔。
谢谢wangjun1016再次打赏的两张月票!谢谢蓝幽若谷打赏的平安符!谢谢
viviantzeng再次打赏的月票!
谢谢各位亲们的打赏、推荐、收藏和订阅!谢谢各位亲们的不离不弃、一路相随!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建房(一)
李紫玉家没有皇历,就去老村长家查了大叶朝皇历,农历二月初五,宜破土、动工。
李紫玉没想到这里也有皇历,这让她有些意外。而且这里叫皇历不是黄历。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说明了这个皇历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负责颁布。
这个皇历印刷的很精美,这里的造纸技术还是很先进的。皇历里面详细注明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为七十三候。为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做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每个日子里都注明了吉凶祸福,比如,适宜什么,忌讳什么等等。
古代建房是大事,破土动工都要先看日子,看是否是吉日。就是在现代,某些大公司都供养着看风水的师傅,每逢做大的决策时,都会向风水师傅问询吉凶。
尤其是建筑公司,选址、破土、动工、上梁、都会问询吉凶。
农历二月初五也是阳历景泰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节气已经过了惊蛰了。
所以,李紫玉家把建房动土的日子定在了二月初五。
所以。她给郑师傅捎去了消息,把动工的日子改在了二月初五。村里的青壮年也都一一通知到了,还找了几个帮忙做饭的妇人。
因为人员太多。村里的人还是回家吃饭,每天的工钱往上提了提,改为每日五十文。
李紫玉还和老村长赵清商量了一下,让他从外村再找几个青壮年作为小工。外村的小工因为得管饭,工钱是每日三十文。
老村长跑了两个离羊草沟子村近的村子,又找了二十多个人来。村子里就有四十多人,再加上郑师傅的建筑班子。施工队伍将近一百人。
每日吃饭的人,加上家里的人员、柴斌夫妇等,足有六七十人。所以。做饭的妇人李紫玉找了五个人。
小花娘、嘎子娘、何大森媳妇李晓燕、王春秋媳妇李兰英和杨婶。家里王秋月、姑姑和小欧从旁协助,每日三餐也足够应付了。
这些妇人的工钱也说好了,每日三十文,和外地来的小工一样。这工钱可是够高的了。到哪里都没有这个价钱。
李紫玉是想着。这些做饭的活一点也不轻松。每日里一日三餐也够忙活得。而她现在手里也充裕,也不在乎这点小钱,还可以让她们心存感激。
世上什么都可以用钱来买,唯独人心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李紫玉只是用不多的钱,买村里人一个好,自家在村里的口碑也能因此好一些。
杨婶是自己张罗着来的,说是尽尽心意。原因是杨叔吃了那十付药后,真的完全好了。只是身子还有些虚弱。将养些日子就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