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哈军工优良传统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张述祖起草好给陈市长、粟司令员的报告,内容简明扼要,只有五六百个字,表达大家愿以平生所学,奉献给我军建设的愿望,同时希望兴办类似兵工大学这样的军事技术学校,为部队培养技术人才。大家讨论几遍,都说没有意见。张述祖把报告先递给曾石虞,笑道:“曾夫子,你先签个名吧!”

第5章 风雨人生 张述祖喜迎上海解放(6)

曾石虞郑重地说:“遵剑岩兄之命,兄弟就冒昧地带个头吧。”

张述祖和大家都跟着签了名。

7月1日上午,张述祖和鲍廷钰一起去上海市军管会,呈送了这份报告。

出了军管会,望着外滩上熙熙攘攘的景象,张述祖心中突然泛起一丝忧虑,陈毅将军日理万机,他能注意到我们这群旧时代书生的报告吗?再说自己毕竟是国民党兵工署的委员,好歹也算个旧社会的行政官员,共产党真的会相信自己吗?黄浦江吹来的热风使他感到烦躁不安。

8月中旬以前,张述祖仍然和朋友们经常联络,但大家嘴上都不再提起给陈毅市长打报告这件事。

只有许哨子清楚,张述祖他们这份报告一直送到陈毅市长的手中,陈毅十分重视教授们的意见,他批示道,教授们的意见很好,我们的确需要这样的兵工学校,但这不仅是一个地区或三野的事,可以先建一座“庙”,把这一批专家先养起来,组织起来,不能让这一批宝贵的技术专家再走散。

陈毅把张述祖的报告转给华东军政大学。

8月底,许哨子陪着华东军政大学曾秉权等两位干部来到张述祖的家中,以军大首长的名义诚恳地邀请兵工大学留沪教师们去军大,军大拟筹备军事科学研究机构,经费可尽量供给。

张述祖又惊又喜,他给陈毅市长的报告终于有了回音。要知道,华东军大的校长就是陈毅啊。张述祖当即表态,他愿意去南京,听从华东军大的调遣,但他需要向十多名教授们通报这个消息,听听他们的意见。

使张述祖不快的是,有些人不太愿意离开大上海,而且对薪金待遇上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协调关系,张述祖往返沪宁几次,与军大的曾秉权商量。令他深为感动的是,建国前夕,饱受战争破坏的国家经济正处于困难之际,军大领导仍决定对愿意来宁的教授们给予较高的待遇,在薪金待遇上尽量满足要求。

那天,张述祖从南京回到上海家中,张禄康和钟以文来找他,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任新民回来了,他可是历经艰险,足可以拍成一部惊险电影片呢!”

张述祖对当年兵工大学的高才生任新民印象极深,一听说任新民从美国归来,高兴地说:“那我们要给他接风洗尘呀!”

张禄康说:“我们已经摆完酒席啦,那天陈修和从东北来到上海,我们既欢迎陈修和,又请来任新民,为他洗尘,一席两用,皆大欢喜。”

接着张禄康和钟以文向张述祖讲起任新民的历险故事。

任新民是安徽宁国人,生于1915年12日。1929年10月,年仅14岁的任新民在宣城四中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宣城暴动失败,地下党团组织遭到破坏,他与组织失去联系。1934年,任新民考取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卢沟桥事变后,又转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1940年毕业后任重庆兵工署21厂技术员,中央工校教员,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讲师。

1945年6月,任新民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聘为讲师。

任新民十分关注中国的时局,看到新中国即将诞生,他感到欢欣鼓舞,决心尽快回国,没等到研究课题结束,他就辞掉了布法罗大学待遇优厚的职位,乘上开往中国的轮船。同他在一条船上的还有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翰和中国化学家侯德榜。

1949年6月21日,任新民乘坐的那条美国轮船到达吴淞口,眼看要靠岸了,任新民知道妻子虞霜琴已等在上海公平路码头,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凭栏远望,大口呼吸着黄浦江清晨潮润的空气。突然,天空响起飞机的轰鸣声,几架机翼下印着青天白日标志的轰炸机呼啸着飞过头顶,一会儿,爆炸声起,江边升起一股浓烟,远处一条大船中弹了。美国轮船立即掉头,开向公海躲避。任新民愤怒、焦急又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轮船奔香港驶去。

第5章 风雨人生 张述祖喜迎上海解放(7)

滞留在香港的任新民度日如年,幸好找到一位留美同学的哥哥帮忙,他总算搭上一条走私船,先到南朝鲜仁川,再折回天津。任新民一下船就直奔北平,然后又南下赶到上海弟弟家,此时已是8月中旬了,两个月的颠沛流离,任新民面容消瘦,疲惫不堪。兵工校友们的慰问,妻子又匆匆从宁国老家赶来,这才使他心情安定,体力也渐渐恢复了。

老同学张禄康请客,任新民欣然前往,当年兵工学校的老校友们欢聚一堂,共庆上海解放。陈修和是陈毅的堂兄,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兵工,沈阳解放后,他受命出任沈阳兵工总厂厂长。张禄康说起华东军大请张述祖组织大家到南京去办研究室,就问任新民愿不愿意参加。任新民说,北大的老师正聘他去北大任教,他不想去南京。但招架不住陈修和与其他兵工校友们的劝说,任新民也就跟着报了名。

9月初,张述祖带领十多位教授到南京,这还不算正式报到,主要是让大家和军大领导见见面。

军大副校长聂凤智将军和祝榆生代表军大首长热情欢迎张述祖一行,并设宴款待大家,当晚安排大家住在南京饭店。

任新民和曾石虞住在一个房间,曾石虞进了房间,眉开眼笑地说:“哎呀,这么高级的旅馆,我从来还没有住过呢!”当年,任新民跟曾石虞学过化学,师生之谊甚笃,一别多年,有说不尽的话题,他们直聊到大半夜。第二天,任新民请假回安徽老家探亲。

9月下旬,张述祖等人到了南京,正式在军大报到上班,不久家眷们陆续迁至,大家都住在百子亭一处高级住宅楼里。但是,曾石虞没有来,他喜欢教书,仍留在上海复旦大学;赵国华也因工作脱不开留在上海交大。

最早报到的13位高级知识分子是:张述祖、马明德、任新民、赵子立、沈正功、张禄康、鲍廷钰、钟以文、张宇建、何乃民、岳劼毅、周祖同、金家骏。后来又增加了朱正、何承坚等人。

华东军大为这些研究人员成立了军事科学研究室,不久,研究室又归属华东军区司令部领导。许哨子到军大拿回了花名册和工资单后,军区参谋长张震将军宣布由作战处处长王德任研究室主任,张述祖任主管业务的副主任,“三八式”老干部、军训科副科长胡翔九任主管后勤、行政的副主任。许哨子仍然是司令部和研究室之间的联络员,他自己也参加研究室的科研工作。

9月中,任新民的爱人虞霜琴风风火火找到研究室,报告一个惊人的消息:任新民在宁国老家被当地公安部门扣留,说是“特务”,虞霜琴千辛万苦前来南京求救。

胡翔九和张述祖面面相觑,哭笑不得。“简直乱弹琴!”胡翔九气愤地喊道。全室的研究人员也焦急地找他俩催促:“快想法子呀,救人要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