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石门开的声音怎么形容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的檀木门扇上,不知记录了多少历史的声音。 主持人还没有到,前来开会的人三三两两地坐在靠墙的沙发上闲聊。

第 3 军军长罗历戎没有介入同僚们的高谈阔论,空洞的目光怔怔地盯着 地面,显得心事重重。

昨天,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军务局长俞济时从南京飞抵北平。罗历戎 奉召特地从石门赶至,参加这次由蒋介石亲自召集的高级军事会议。会上究 竟要讨论什么,他尚且不知。他盘算的是要不要把那揣度已久的想法在会上 端出来。无疑,这是个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对蒋介石的喜怒 无常,他也是深深领教的,提得不好,非但不会应允,反而会召来一顿臭骂。 “老兄,琢磨什么呢?”罗历戎微微一愣,抬起头,站在面前的是第 16 军军长袁朴,大概刚刚打了胜仗,容光焕发的脸上荡着一股得意的春风。罗

历戎木然地摇摇头。

正在这时,会议厅的门一下子打开了,戎装佩剑的侍卫官在门口高喊: “委员长到——”

立刻,所有的人都像弹簧似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原地立正,目光不约而

同地射向门口。 几秒钟后,全副戎装的蒋介石出现在会议厅。紧跟在后面的是特派视察

员罗奇和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罗泽辏А?br>

桌子两侧的将领们屏声静气地凝视着蒋介石:极富感情的嘴唇紧闭着, 唇上那撮小胡须几乎绷成了一条直线。眉宇间隐含着一股肃杀之气,光洁的 额头上似乎浮荡着一抹翻滚的战云。蒋介石环视了一下四周,两肩猛地向后 一耸,脱掉那件黑色斗篷,大步走到桌前,在上首位置坐下。随后,向两边 招招手,各位将领才离开站立的地方,纷纷按序入座。

“诸位。”蒋介石清了清喉咙。

将领们的屁股刚与椅面接触,又“刷”地一下弹起,一阵皮鞋后跟相撞 的“咔咔”声,笔直的身躯如同一根根栽在地上的水泥桩子。蒋介石满意地 眯起双眼,他为此而陶醉。他喜欢这种威严的场面,喜欢这带有几分宗教色 彩的崇拜仪式,喜欢人们重复他的语言。每逢这时,他总是尽量去延长时间, 以细细体味那种主宰天下命运者所特有的愉悦。

片刻,蒋介石脸上浮起一丝矜持的笑容,微微欠了欠身子,伸出双手, 向下按了按,示意众人坐下。

会场顿时肃然。众将领像往常一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心中的偶像。 只有坐在蒋介石右侧位置上的李宗仁表情平淡,看不出众将领目光中的 那种虔诚。在风云莫测的官场与沙场上,李宗仁与蒋介石曾几度合作,几度 分离,甚至几度兵戎相见。1929 年,蒋桂战争以李宗仁、白崇禧败北而告结

束,但蒋李之间的冤缘却从此蒂结。

1933 年夏,蒋介石要李宗仁、白崇禧派兵去江西“协剿”红军。白崇禧

虽不得已派了两个团,但到达江西后,只实行深沟高垒和遥相对峙的政策, 尽量避免与红军正面接触,以保存实力。1934 年 11 月上旬,蒋介石再次电 令李、白,要桂军到湘江堵截红军。李宗仁、白崇禧连夜召集高级军事会议, 李宗仁在会上说:“围剿红军,理应在江西四方筑碉,就地消灭。如今要网 开一面,也应将缺口开向闽粤两省,把红军驱至沿海,便于就歼。但是,老 蒋却将缺口开向西南,压迫红军西窜入桂,以期我军与红军在械斗中两败俱 伤。实现其一箭双雕之目的。”为保存桂系实力,李宗仁在对红军的作战上, 想方设法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同时,为应付蒋介石,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 绝招:让广西民团的团丁扮演被俘红军,拍摄了一部《七千俘虏》的电影, 到处放映。蒋介石对此又气又恨,既不好责备,又不肯嘉奖,私下里骂白崇 禧的军队“简直是外国军队”。“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从庐山拍电报到桂 林,约李、白速赴庐山,共商抗战大计。不久,李宗仁被任命力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开赴徐州前线。离开广西之前,李宗仁特地拜见了早年追随孙中山 的国民党元老、德高望重的老同盟会员陈劭先,请劭老出面成立了一个“广 西建设研究会”。李宗仁所以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劭老早在 1928 年便在国 民党内举起了反蒋大旗,他正好利用劭老的声望,联络国民党内外的反蒋人

士。

1938 年的一天,蒋介石下榻武昌官邸,忽听街上欢声雷动,便问何事, 左右告诉他,市民们正在游行庆祝台儿庄大捷。蒋立刻沉下脸,面露不快: “有什么可庆祝的,让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胡闹。”蒋介石并不是不喜欢 听捷报,不喜欢的只是这个胜仗是李宗仁打的罢了。

1945 年 2 月,李宗仁被免去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晋升为汉中行

营主任。名义上,这个职务权力更大,按照通常思维,它意味着管辖好几个 战区,实际上,它毫无意义,因为它不直接指挥任何军队,前方军队统统接 受重庆的命令。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被调任北平行营主任。虽说直辖第 11、第 12 两个

战区,包括 5 省(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热河)3 市(北平、天津、 青岛),名义上辖区的一切党政军机构都得听他这个主任的,权力不可谓不 大,可是实际上,连他手下的处长都由蒋介石直接任命,他无丝毫调兵遣将、 控驭下属之权。蒋介石虽说也曾电令中央在华北的各级机关,都要按行营主 任的命令行事,事实上,各机关仍旧我行我素,与行营风马牛不相及,行营 也根本管不着他们。蒋介石的命令不过是敷衍李宗仁面子的一纸虚文。尤其 是中统、军统在北平的特务,更是不可一世,为所欲为。

李宗仁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详细披露了当时的心态:

“??我属下的将领多半系天子门生,既不能命,又不能令。我虽为华北军政最高长 官,事实上却未能行使我应有的职权??”

当然,李宗仁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有职无权,他便索性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得过且过。国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蒋介石专程派参谋长陈诚带着 他的亲笔手谕,到北平宣读:“??为安定民心,鼓舞士气,“平汉路应于 三个星期内打通。”闻此令,众将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陈诚见状,只好 点将,先问孙连仲,孙连仲只是表示对总统手谕坚决执行,但究竟怎么执行, 并无下文。接下来,陈诚又问李文,李文与孙连仲的回答相差无几。问到傅

作义,傅作义的回答更简单,“平汉线不在我 12 战区作战范围内。”陈诚无 法复命,只好去请教李宗仁,李双目微阖,慢条斯理地说:“论军人本分, 当然应该服从命令。不过,为了事实着想,我们更不应该欺骗最高统帅。若 以现有兵力打通平汉线,根本不可能。如果能打通,则早已打通了,还用得 着等到现在?”李宗仁的话说得不阴不阳,但陈诚知道,他指的是 1945 年蒋 介石派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胡博翰 3 个军从新乡北上企图打通平汉线 那件事。结果,平汉线非但没有打通,反而损兵折将。李宗仁接着说:“现 在并未增加一兵一卒,忽然限三个星期内打通平汉线,实是梦想。”

陈诚问:“那如何向蒋主席复命。” 李宗仁说:“只好据实报了。”

陈诚怕据实而报,会遭蒋介石怪罪,脑瓜一转,下油锅也得找个垫背的, “德公,你是者前辈,我能否以您的名义,给蒋主席打一电报,照实报告呢?” 李宗仁尽管知道陈诚的用心,但仍然作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你如 果有难处,而我又是北平行营主任,当然可以用我的名义报告。”李宗仁说

完,随即电告蒋介石: “奉手谕后,即召集各将领讨论,深觉以目前兵力,断难完成任务。与

其知其不可而为之,莫若养精蓄锐,等待有利时机,一举而完成之。”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尽管极为不快,但对李宗仁也没有办法,只好复电:

“接德邻兄来电,考虑允当,前令着即暂缓执行。”

此次,蒋介石专程来北平,因为东北战局把他饶得焦头烂额,平汉路的 事便已无暇顾及了。

按照会议程序,第一个内容是各战区司令长官向蒋介石禀报战况。

主持会议的李宗仁朝坐在对面的第 11 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望了一眼。在 徐州前线时,孙曾是他的部属。抗战胜利后,孙被委任为保定绥靖主任,可 上任时却不准其带一兵一卒。孙来华北指挥的全是空运来的中央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