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金句制作 > 第165章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第2页)

第165章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第2页)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

世界上不幸的人太多了,不如意才是人世间的常态,我王安石遭遇这些,也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不过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不幸罢了。

王安石坦然接受了命运加在他身上的这一切。

后来,朝廷因为王安石的坚持,加上欧阳修的帮助,最终改授了王安石群牧司判官,王安石这次没有推辞接受了。

群牧司判官虽然也是中央的官职,没有满足王安石外放的愿望,但收入毕竟是高些,可以让他养活家人,度过眼前的难关了。

这里要顺带提一下王安石的家人,很有意思。

王安石有四个弟弟,其中个性最像王安石的,是大弟王安国,嗯,我说的是最大的弟弟,而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大帝’。

王安国也是博学之材,在家族里论学识渊博仅次于王安石,不过此人生性风流,和青楼女子交往颇深。

王安石曾劝诫过他要远离声色,却被王安国反过来讥讽,说王安石自己都不能远离佞人。

这里的佞人特指吕惠卿,这是后来王安石变法的继承者,以后再聊。

王安石家中的女性也不乏才媛。

三个妹妹之中,大妹名为文淑,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女性可不多见,这是一位颇有诗才的才女。

她十四岁就嫁人了,后来被封为长安县君,王安石曾写过一首《示长安君》赠予大妹文淑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後期何日是,寄书尘见雁南征。

这首诗是王安石生平的杰作之一。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自幼聪慧,《梦溪笔谈》里曾记载过王雱的一则童年故事: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献。客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

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虽然有点诡辩的意思,但对于一个年仅几岁的孩童而言,有此急智,也实属难能可贵了。

而王雱也是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可见王安石家族的基因是相当不错的,出了很多人才。

后来王雱也成为王安石在政坛上的得力助手,为王安石的变法立下了重要功劳。

公元1058年,王安石调任度支判官,并进京述职。

王安石作了一篇长达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喜欢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