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幽梦影原文及译文 > 第8部分(第3页)

第8部分(第3页)

由戒得定

【原文】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

【原评】

袁中江曰:此二氏之学也。吾儒何独不然!

陆云士曰:《楞严经》、《参同契》精义尽涵在内。

尤悔庵曰:极平常语,然道在是矣。

【译文】

由修行达到心神专注,有专注的状态而获得大状态,渐修渐进就能进入空灵超越的境地;练精而化为元气,练元气而化为元神,达到空虚寂静的境界则就不会再有任何私心杂念了。

【评析】

这则文字前边谈佛教戒、定、慧三学;后边谈道教内丹学精、气、神修炼之理。

佛教认为,要修成正果,首先要恪守规律,领悟佛法,进入禅定状态,如此修行,方可制心一处;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认识真理,进人不为物累的自然状态。

道教以成仙为终极追求,他们认为要成仙便须修炼。道乃是养生之学,道教中内丹的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之说,作为“道”顺生天地万物的程序;说万物既生之后,都禀因道而有的精气神三宗;而要返本归真,这便与道合真,结丹成仙,归于虚寂的“道”, ;不受尘世污染,便无任何沉滓。

作者旨在指出佛、道二教宗旨都在探讨人生理想归宿问题,和其彼此的交互影响、渗透。

南北东西

【原文】

南北东西,一定之位也;前后左右,无定之位也。

【原评】

张竹坡曰:闻天地昼夜旋转,则此东西南北,亦无定之位也。或者天地外贮此天地者,当有一定耳。

【译文】

南、北、东、西,是固定不变的位置,前、后、左、右,是随时变化的方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评析】

作为个体它的参照物不同,于是产生的结果就不同。文中所说的东西南北和前后左右作为不同的方向,它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东南西北是以日出方向作参照而确定。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释“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这样以太阳初升的地方为东方,西则为日落之处。因为太阳的升起与降落方位是不变的,因此东方固定之后,其他的方位也就因此而被确定了下来。

而前后左右之所以为不固定方位,在于它以人自我为中心。人的位置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二随时变动的,以它为参照物必定会随着身体的变化,前后左右也跟着变化。所以说前后左右只能是相对的不固定的。

从这里我们体悟到,客观规律是恒久不变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个人的意志做事,那么终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的。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

【原文】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非袭夫大养济院之陈言也。盖名山胜境,我辈每思褰裳就之,使非琳宫梵刹,则倦时无可驻足,饥时谁与授餐!忽有疾风暴雨,五大夫果真足恃乎?又或丘壑深邃,非一日可了。岂能露宿以待明日乎?虎豹蛇虺能保其不为人患乎?又或为士大夫所有,果能不问主人,任我之登陟凭吊,而莫之禁乎?

不特此也。甲之所有,乙思起而夺之,是启争端也。祖父之所创建,子孙贫,力不能修葺。其倾颓之状,反足令山川减色矣。

然此特就名山胜境言之耳。即城市之内,与夫四达之衢,亦不可少此一种。客游可作居停,一也;长途可以稍憩,二也;夏之茗,冬之姜汤,复可以济役夫负戴之困,三也。凡此皆就事理言之,非二氏福报之说也。

【原评】

释中洲曰:此论一出,量无悭檀越矣。

张竹坡曰:如此处置此辈甚妥。但不得令其于人家丧事诵经,吉事拜忏;装金为像,铸铜作身;房如宫殿,器御钟鼓,动说因果;虽饮酒食肉,娶妻生子,总无不可。

石天外曰:天地生气,大抵五十年一聚。生气一聚,必有刀兵、饥馑、瘟疫以收其生气。此古今一治一乱,必然之数也。自佛入中国,用剃度出家法,绝其后嗣,天地盖欲以佛节古今之生气也。所以,唐、宋、元、明以来,剃度者多,而刀兵去刀数稍减于春秋、战国、秦、汉诸时也。然则佛氏且未必无功于天地,宁特人类已哉!

【译文】

我曾经说过佛道两教是不可以被废掉的,这并不是因为沿袭大养济院的说法。名山大川,游览胜景,是我们这些人都喜欢的,假使没有了道观、寺院,那么我们疲倦时在哪里歇息,饥饿时谁给我们吃的呢?忽然遇见暴风骤雨,泰山顶上的无大夫送书真的可以保护的了你吗?再假如身处幽深的山谷,不是一天可以出得来时,难道可以露宿山中等待明天的到来吗?虎豹蛇虫难道就不会伤害人吗?又假如这些都为官宦所有,真的能不征求主人同意,而任我们任意游玩、追怀古人遗迹不加以禁止吗?

还不仅仅是这些。倘如这是为甲所有,而乙又想夺为己有,这就会引起两者之间的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