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在应天城内,秦淮河畔,一间戏院之中。
一个青年,手中拿着一张纸条,看着纸条上面的内容,脸色微微一变,然后迅速的将纸条烧毁。
而在青年面前,则是一个太监。
“黄学子,这件事情的尾巴咱家已经帮你收拾妥当了,太医院那边的人也死了,肯定不会有人追查到你这里的,你就放心吧,不过弹劾李景隆的事情,太难了些,毕竟是陛下的外甥孙,你也知道陛下极为重视亲情,或许还得想其他办法。”
太监尖锐的嗓音,让人听着有些不舒服。
“二皇孙那边怎么说?”
黄姓学子皱眉问道。
“二皇孙说,让你尽量笼络江南的学子和官员,有吕家作为靠背,你在京中行事会很方便,不过皇孙希望你能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拔得头筹,这样才能帮到皇孙殿下。”
太监说道。
黄姓学子闻言,点头道:“那是自然,我寒窗苦读多年,若连科举都过不了,也无颜辅佐殿下。”
“如此甚好。”
。。。。。。
李景隆大婚的事情,似乎告一段落了,但这只是明面上的。
几日后。
毛骧带着东西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拱手道:“陛下,已经查明,还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闻言,接过毛骧递过来的东西,开始翻看了起来。
然而翻看之后,朱元璋却是冷笑了起来,道:“好的很。。。咱猜的倒是不错。”
“陛下,根据咱们的调查,他们连合在一起,似乎是从一个黄姓学子来到应天之后开始的。”
毛骧说道。
“黄姓学子?”
朱元璋皱眉。
毛骧闻言,点头道:“正是,原本这些人平日里来往并不亲密,但自从那黄姓学子来了应天之后,在他们当中游走,逐渐行成一种默契,而那黄姓学子,属下调查了一些,此人似乎受过吕家的恩惠。”
“你的意思。。。是他?”
朱元璋皱眉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
毛骧说道。
朱元璋闻言,手指轻轻的在桌面上点了点,思索道:“查。。。咱要确凿的证据,咱不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