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不太理想。
除了缩减空军基地与机场的规模,撤消一些次要的空军基地,将航空兵集中部署在大型空军基地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兵。
受此影响,六月底,帕特里奇就向五角大楼与日本国防省提出了增兵要求。
按照帕特里奇提交的报告,至少需要增派十二个国民警卫队师与相当于二十万兵力的三十个日军二线师团。
对美国与日本来说,如此大规模的增兵行动都不太现实。
打到这个时候,美国动员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其中仅美国陆军与国民警卫队的总兵力就超过了一百八十万,而且超过九成的美军地面部队部署在中国战场上,其中一大半部署在东北战场上。
继续扩大军队规模,肯定需要时间。
短期之内,只能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从中国以外的地区抽调兵力显然不现实,毕竟美军是全球部署的军队,在中国之外还有上百座军事基地,而仅仅只有十多万驻军,再抽调兵力的话,美国的全球军事网络就将变得脆弱不堪。从南方战场上抽调兵力也不太现实,别说无兵可调,就算有,台湾当局也会提出反对意见。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美军部署在南方战场上的兵力,仅够守住战线。虽然南方战场上的中**队没有发动反击,但是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只要美日联军向北京进军,陈必时就将在东南战场上发起反击,减轻罗耀武在北方战场上的压力。
对日本来说,增兵也困难重重。
虽然日本并不缺乏兵员,在长崎遭到战略打击,上百万日本平民死于非命之后,日本国内的战争气氛已经点燃了,日本当局担心的不是征不到兵,而是征到的士兵太多,影响到了国内生产。但是日本已经疯狂扩军,而基础设施,特别是训练设施的建设工作没有跟上,导致绝大部分日本新兵在上战场之前都没有获得足够的训练,素质十分低下,甚至到了影响作战的地步。
说得简单一点,就算日本答应增兵,也只能派遣一些根本算不上士兵的“武装平民”。
这样的增兵,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拖累美日联军。
增兵不成,帕特里奇就只能在部署上做文章。比如,合并空军基地与陆军基地,或者在空军基地附近设置兵营,以此让同一支部队执行多重任务,提高部队的利用效率。
当然,这也增强了部队的活动强度。
不管怎么说,到了六月底,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认,就算美日联军能够在七月中旬做好攻打北京的准备工作,因为后方不稳,所以美日联军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对付游击队,从而推迟北京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在赤山会战结束后,帕特里奇就知道,美日联军不可能在七月份进军北京。
在他看来,罗耀武会不惜代价的迟滞美日联军,甚至有可能在七月上旬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战役反击行动。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罗耀武竟然用游击队来对付美日联军。
''
第七章 战略围剿
第七章战略围剿
面对游击队的袭击,帕特里奇并没有被动应对。
有足够多的战例证明,对付游击队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动出击。只是站在帕特里奇的高度上,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不一样,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从战术层面考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动攻打游击区。
这一战术,在南方战场上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问题是,在北方战场上,没有施行这一战术的重要基础,即没有一个可以取代美军,并且得到部分中国人认同的政治力量。
要知道,在南方战场上,美台联军能够在清剿游击区的战斗中斩祸颇丰,主要就是台湾当局在游击区建立了新政权,而且得到了部分普通民众的认同,最终瓦解了游击队存在的基础,使得游击队无处可藏。
在北方战场上,并没有这样的基本条件。
可以说,在北方战场上,根本不可能通过战术手段打垮游击队。
要想对付游击队,还得从战略层面上着手。
六月底,在提出增兵要求的同时,帕特里奇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明确提到,美军应该扩大战略打击的范围。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采纳。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拥有了扩大战略打击范围的能力。
别忘了,b…2a的大规模量产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开,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加适合大规模战略轰炸b…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到六月底,美军b…2机群的规模已经达到四百架,加上一百多加b…1b与b…52g,以及八百多架fb…22,美军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轰炸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