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生命的智慧书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

魏晋“神韵”:生命意识的审美散发(1)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王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在文学馆听讲座》在大连分现场的第三场演讲,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毅教授。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提起魏晋,人们常说的词是魏晋风度,魏晋风骨,但对其内涵,可能并不真正了解。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随口我们就可以说出阮籍、稽康、谢灵运、陶渊明等,文学和美学上出现了大的转折和大的发展。今天请王毅教授为我们讲《魏晋“神韵”》。

一.“神韵”的提出与实质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范畴,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体会一下,“神韵”这么一种表述,很有味道,显示着我们古人那种睿智的体味和提炼,这就是把人对自身生命活力、活力之美在肯定、赞扬,把一种生命意识引入到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中。

最早提出“神韵”的,是南北朝时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他对“第二品”中第一人顾骏之这样评价:“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顾骏之是宋武帝大明年间的著名人物画家,作为对绘画艺术表现人物的要求,并与“精微谨细”的标准形成对立,谢赫批评他所缺乏的“神韵气力”究竟是指什么?基于中国人物画用线条来构成形象的特质,这应该是指绘画中由线条勾勒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灵动飞扬,一种内在的活力、力量感和飘逸感。由于缺乏这种力量感和飘逸感,尽管他绘出的人物在细节刻划方面很出色,但所描绘的对象缺少内在的生命活力和灵性,不能给人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感觉。应该说,这是谢赫所要求的“神韵”的基本含意。

然而,用毛笔作画,或滞或畅,或健或弱,在线条的勾勒挥洒中,是否能够画出对象的“神韵气力”,这又很自然并明显地透露着画家主观的品位和心境。因此,“神韵”又必然涉及到画家自身。顾骏之作为一个画家,精细的技巧很出色,但一个大艺术家应该具备并体现在其笔墨挥洒上的那种“神韵”——超拔飘逸之气还不够,所以他也就无法进入第一品。

不止是评顾骏之一人,在《古画品录》中,或分或合,谢赫频繁地使用了“神”、“韵”、“气”、“力”这样的品评用语,都体现出这样的主客体兼及的特征。除了以“气韵生动”打头的“六法”的强调之外,依他文中品评的次序,其余的还有:

评卫协:“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评张墨:“风范气韵,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评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评毛惠远:“力遒韵雅,超迈绝伦。”

评夏瞻:“虽气力不足,而精彩有余。”

评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

评蘧道愍:“并善寺壁,兼长画扇。人马分数,毫厘不失。别体之妙,亦为入神。”

评晋明帝:“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

评丁光:“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羸,非不精谨,乏于生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