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材料帝国TXT百度 > 第187部分(第1页)

第187部分(第1页)

“没事,我本来就是个闲人。”秦海笑着回应道。

柴培德道:“嗬嗬,你秦大老板如果说是闲人,咱们安河人可就没有忙人了。我上次听办公厅的小年轻在计算。说秦海如果在路上看到十块钱,会不会弯腰去捡。他们计算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会,因为你弯一下腰的时间,能赚到一百块钱。”

“呃……这个段子都已经编到我头上了?”秦海大汗,印象中这个段子是后世用来说比尔盖子的好不好,莫非省政府办公厅也来了一位穿越客?

二人说了几句玩笑话,柴培德把话题引回了正道:“小秦,你在长途电话里说,你打算建一家安河材料学院,具体是什么想法,你跟我详细说说。”

秦海点点头,说道:“材料是一切工业的基础,全球工业技术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材料科学的竞争。咱们中国的许多产品技不如人,根本问题在于材料不过关。以浦桑汽车为例,前期的配件国产化工作,很多瓶颈都在于材料和相关的工艺,北溪能够成为浦桑汽车的重要配件生产基地,就是因为我们当初解决了大量的材料技术问题。”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柴培德应道。

秦海继续说道:“材料科学的难度,在于一项技术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一种新材料从提出概念到最终投产,可能需要经历数以万计的实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借助于高精度以及自动化的加工机床,我们能够很快地实现加工制造技术的升级。但材料技术的升级,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柴培德笑道:“我看到的情况怎么是恰好相反,某人说要解决什么材料问题,没几天就拿出成果来了,好像并没有什么积累嘛。”

秦海的脸红了一下,他当然知道柴培德说的某人正是指他秦海,而他在材料技术上的这些逆天表现,其实都是靠着他这个穿越者的金手指。他支吾着说道:“我这边的事情,有些偶然性。其实我也是阴差阳错,得到一些启示,才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比较快的成功。但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材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我不可能样样精通。凭运气能够赢得一时,但要赢得长久,还是要靠扎扎实实的积累。”

“你这个态度是非常正确的。”柴培德评论道,“我一直担心,你少年得志,成功来得太容易,会导致你心浮气躁。现在看起来,你对于自己的成功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这样我就放心了。”

“谢谢柴省长的批评。”秦海摸着脑袋说道。他对于自己有多少斤两,还是看得清楚的。事实上,他的金手指还有不少可以施展的余地,要再做出十倍于此前的成就,也并非痴人说梦。但问题在于,他想要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足以傲视全球的材料帝国,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来作为支撑。打造这样一个团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你继续说你的想法吧。”柴培德说道。

秦海道:“综合我上面说的那些,我认为,我们国家要想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在材料学的研究上就不能有任何耽搁,必须从现在做起,而且是全力以赴地去做。然而,我这一次去京城,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接着,他就把陈贺千向他讲起过的情况以及自己亲眼目睹的情况向柴培德一五一十做了一个介绍,最后说道:“咱们国家现在还处于经济困难的时期,各项投入都无法保障,这一点我完全能够理解。为了保留住这些珍贵的材料学人才,不丧失宝贵的机遇,我打算把他们都集中到安河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科研工作,把中国的材料科学体系支撑起来。”

“这个想法非常好!”柴培德赞道,“国家需要管的方面太多,在这个特定的领域里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你只抓住一点,所以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这也是你为国分忧的表现,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小秦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并非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人。”

“我还真没想过自己有这样高尚,我只是因为一直从事材料工作,对材料学有深厚的感情罢了。”秦海赶紧表示谦虚,他可不希望自己身上带上太多的光环。

柴培德道:“在安河建立一个材料学院,只要你能够保证资金投入,其他方面,包括土地、政策等等,省里都可以给你提供,你不用担心。不过,我向杨省长汇报此事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把这样一个集中全国材料科学精英的学院建在安河省,是不是合适。像这样的学院,怎么也应当是建在京城的吧?”

柴培德说的杨省长,也是秦海的老熟人,他正是原来的副省长杨亦赫,现在已经把前面的“副”字给抹掉了。杨亦赫的担心,说起来也是一个笑话,实在是安河省在国内一直属于经济上偏向落后的省份,领导们实在不习惯自己能够在某个方面具有代表全国的声望。

秦海笑着答道:“其实,所有的精英都集中在京、浦、穗这样的大城市,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布局方式。科研又不是卖菜,哪有动不动就扎堆的道理?国外的研究机构就是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比如加州、麻省等等。这样分开来,可以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也能够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何乐而不为?”

“你说得有道理。”柴培德应道,“杨省长的本意,倒也是非常欢迎你的作法。这个材料学院如果真的能够建成,对于咱们安河在国内的地位,可是有大大的提升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五章 把母校打包拿走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毕竟也是安河人嘛,能够为安河省争光的事情,我当然会尽量去做。”秦海随口卖了一句乖。

柴培德对于秦海的这种话直接就免疫了,秦海为安河省争的光已经不少,这种声明纯粹就是多此一举。他问道:“你想建材料学院,需要省里提供什么帮助?”

“土地。”秦海说道,这是最关键的东西,而能够提供这东西的,也只有政府。

正如秦海向杨新宇说起过的,他希望能够获得2000亩以上的土地,而且还要预留下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他把材料学院建在安河而非京、浦、穗等大城市,本身就已经让人觉得惊讶了,自然不可能再选择诸如平苑这样的小县城来作为院址,只能把学院放在省城红泽的周边。

红泽周边的2000亩土地,放到在后世,差不多得值一两百亿了,他必须趁着地价还没有飚升之前赶紧占下来,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土地的问题,杨省长已经原则批准了,初步确定的位置,大概是在红泽北郊梅岭的前进村一带,你觉得怎么样?”柴培德说道。

秦海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问道:“那个位置,是不是在导弹基地旁边?”

“没错,就在导弹基地再进去一点。”柴培德说道。

秦海对于那个导弹基地是有印象的,他最初出道的时候,曾经被岳国阳请到那里去帮助解决导弹尾翼合金的问题,在那还颇住了一些时日。他记得那是一片丘陵地带,缓坡、平地、小湖交错分布,植被保护得不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倒的确是一个搞科研的好地方。那一带的土地以红壤为主,没有太大的耕种价值,所以征地的成本应当没有多大。

“我觉得那里不错。”秦海说道,“不知道能划给我多大的面积。够不够我建一个学院。”

柴培德笑道:“杨省长说了,你要多少,就给你划多少。那一片基本算是荒坡,只有一个小村子,到时候你把村里的劳动力安置一下就行,你们总需要一些门卫、清洁工之类的人吧?另外还有一个青年干部学院,他们的校舍可以全部移交给你,省里再给他们重新找地方就是。整个一片,里里外外。算上一些山坡,总共是5000多亩。”

“我都要了!”秦海像争宝贝一样抢着说道。开玩笑,那些地方现在是荒坡,日后可就是热土了。自己先圈下来,种上树,以后慢慢开发,十年、二十年的,还愁建不满房子?再说。山坡怎么啦,在山坡上建小别墅还别有一番韵味呢。到时候只有学霸、学阀才有资格分山坡上的房子,普通研究人员就在山下住着,这就叫区别待遇。

“这事需要走一下程序,土地、规划、计划等部门都要画下圈,你还得交土地使用费,期限是50年。”柴培德说道。

“没有问题。”秦海满口答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