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愿意见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政府资助的建设项目变成在美国具有主导地位的投资形式。自1910年甚至更早时起,一些经济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体系非常具有创新性。企业家,或者那些自己的公司刚刚起步、梦想成为企业家的人总是不停地思考如何创造新产品,从中赢利。这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不仅带来生产力的上升,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让工作变得有趣、刺激、有挑战性,并且变成了机遇之源。如果绝大多数投资都是以各州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出现,那么我觉得新想法——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法,或是新的基础设施……我想说的是,各种新想法不会再从私人部门出现,因为购买力都体现在政府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上。它们有资金,消费者却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经济还会有足量的创新吗?如果由政府资助的企业决定要建设哪类基础设施,我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我觉得高度官僚化的政府机构或由政府资助的企业不可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创新性。一种由政府支持的企业主导,并决定建设哪些基础设施的经济更应被称为“政治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由资本主导的机制,资本四处寻找那些有新想法的人,不管他是谁,他的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它们只寻找有新想法的人。但一旦走向“政治主义”,就是由政治考虑来引导想法。一旦思想的形成变得政治化,就必须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创新也会受到抑制。 。 想看书来

2006年诺奖得主菲尔普斯教授:寄望2010(5)

记者:有些人认为美国已经抛弃了资本主义。

菲尔普斯:有人说“已经抛弃了”?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美国政府的大量措施正在打消创新的积极性,比如说制药业。制药业在最近几年衰退不少,一旦政府介入进来创立一个受其资助的公司进行药品研发,也许这是很快的事了。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与过去一个世纪里激烈竞争的私人企业相比,它的创新力度会有多强?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但我愿意打赌,政府资助的机构不会像原先彼此激烈竞争的私人企业那样表现良好,或具有充分的创新力。

美国增长模式必定改变,明年经济或将见底

记者:还是关于改变的问题,您觉得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会改革吗?

菲尔普斯:增长模式是指什么?

记者:比如说过去美国经济大量依赖进口。就像中国过去出口量巨大,但现在情况变了,我们希望刺激国内消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那么在美国,您觉得将来的情况会怎么样?

菲尔普斯:我觉得家庭或是消费者会损失大量财富。现在股票市场的损失已经非常惨重,房地产市场的损失也很大。我没有看到近期数字,股东财富损失大约占GDP的40%,大概是6万亿美元。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缩水6万亿,这是房市的状况。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房产价值下降并没有引起现金收入的减少,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必须勒紧腰带。但如果仅看股东财富的话,6万亿是个很大的数字。由此很容易推出房地产需求会每年下降5 00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GDP会减少大概3%、4%的房地产消费。这对于美国进口中国产品来说,会是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世界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咱们具体来谈谈这两个国家。

菲尔普斯:我不得不说,中国不能总是大声抱怨。因为中国是这种受八年政策激励的,疯狂、不切实际的消费的受益者。所以,就这些。另外,中国还是高股价的受益者。所以,就这样,对不起。

记者:那然后呢?

菲尔普斯:我觉得中国将不得不刺激国内消费,这就意味着中国家庭会加大消费支出。中国还可以生产更多的资本,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到最后,中国家庭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储蓄率。我的意思是,他们不是永远都这样。他们想变得多富裕呢?所以,最终他们会不得不停止储蓄。当然,中国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更好地控制污染问题。虽然对两国来说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我觉得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美国会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如果事实的确如此,我想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国的发展,那么美国呢?美国人会不会把消费限制在自己的收入之内?

菲尔普斯:以前他们是先花后挣,将来会是先挣再花。

记者:您觉得这会发生吗?

菲尔普斯:当然,我肯定这会发生。虽然有些文章认为美国人都是笨蛋,但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疯狂。我觉得他们会回到过去的储蓄模式当中,比如说20世纪上半叶。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时候失业率可以得到控制,经济会有复苏的迹象?

菲尔普斯:我们不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知道。如果要我猜测的话,我会说2009年大概会是零增长的一年,从第一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大概这个样子。在这段时间里,因为生产率提高的原因,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因为生产率提高,今年就业率会继续下降,失业率上升。在2010年——这只是猜测,我估计产品生产量会上升,就业率会持平,不会下降,失业率会停止上升。也许我们可以希望在2011年,就业率和产品生产量会上升。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1)

(对话人物: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

罗伯特·希勒(Robert ),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

【对话1+1】经济衰退与“动物精神”的消失

记者:您好,希勒教授。您有两本书即将在中国发行中文版,一本叫《次贷危机解决方案》,另一本叫《动物精神》,两本书都与危机有关,首先,您可否告诉我们这两本书关注哪些问题?

希勒:我们正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我觉得现在是停下来认真思考将来怎么做的时候了。一本书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改进金融系统来应对经济危机。描述了政府和商界应该做什么,以避免此类危机再次发生。另一本书是我与乔治·阿克尔洛夫合著的,主题是心理学与经济。我们相信,人类心理是先前繁荣和当前衰退背后最主要的驱动力。我们现在之所以处于如此困境,是因为在繁荣时期,人们太兴奋、太放纵;现在面对现实的冲击,人们又变得过度害怕与悲观。

记者:这两个主题已经被人们讨论、思考过很长时间了。咱们先讨论您提到的金融系统的改变。您觉得金融系统,尤其具体到美国,应该进行哪些改革?

希勒:我提出了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经济大船正在下沉,我们必须弥补漏洞、阻止进水。这是短期,绝大部分人现在正致力于此。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长期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如何建造更好的经济之舟,让它不再进水。我的观点是,与其他人不同,我们不能关停、改变或是阻碍金融市场的运作,而应该让它更好地运作,以适应21世纪的经济。这不仅适用于美国,而且适用于整个世界。我认为世界各地的金融原理都是相同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