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人史纲心得体会 > 第51部分(第2页)

第51部分(第2页)

三、琉求航道琉求(琉球群岛)是一个比日本还古老的王国,最初名“夷邪久国”。第三世纪时,中国遥称它为“夷洲”,而遥称日本为“禀洲”。二三○年,中国三国时代东吴帝国皇帝孙权派遣大将卫温,泛海东征直洲(日本)。卫温到了夷洲(琉球)后,不敢再进,捞掠数千琉求人而返。从明州(浙江宁波)到日本,顺风顺流时,三日三夜可到。从福州(福建福州)到琉求,顺风顺流时,五日五夜可到,有时三日三夜也可以到。但从这两个港口,由陆路去首都长安,步行至少也要一个月。

——有一件事可注意的,台湾岛比琉球约大四十倍,而且距大陆更近,但中国直到十四世纪,还没有把它发掘出来,只知道有这么一块陆地,陆地上有生番而已。②在航向琉球途中,有时可以望见台湾的山峰,所以遥称台湾为“小琉球”,有时又称为“毗舍耶国”,但始终没有觅出一条航路。我们想到的原因是:台湾海峡只有南北海流,而无东西海流。只有南北季风,而无东西季风。帆船时代,很难横断航行。即令船舶损坏,失去控制,也只会北漂到琉球,南漂到越南,不容易漂到台湾。

①倭奴国一作倭国。《后汉书》东交列传作倭国、《旧唐书》、东夷传作倭奴国。

②三国时,东吴大将卫温曾到过台湾。

工商业都市兴起

两百年间,地球上有三大超级强国:位于南欧的是东罗马帝国;位于西南亚的是阿拉伯帝国;位于东亚的是万年不倒翁的中华帝国。中国与罗马因地理相隔,不易接触,但跟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以东地区诸国,却有陆海两路频繁的交通。商业繁盛必然促使新兴都市的崛起,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福州、明州之外,在内陆还有洪州(江西南昌)、扬州(江苏扬州)。在西面则有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益州(四川成都)。都市中的都市,自然是首都长安,陪都洛阳。

以广州为例,可以了解当时都市的形态。广州一地,仅西洋侨民(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估计总在二十万人以上,他们居住在一起,单独成为一个社区,社区内街道纵横,完全阿拉伯式建筑。有自己的行政管理,并使用自己的法律,只在跟中国人发生争执时,才由中国政府用中国法律裁决。这好像是不平等条约下的领事裁判权,但不同的是,这种特权是中国政府主动授予。西洋人到广州后,往往继续向内陆深入,以求更厚的利润。于是分为两道,一道由陆路北上,经大庾岭到洪州。另一道由海路前往沿海其他港口,或从长江到扬州。扬州是杨广被绞死的地方,西洋侨民估计至少有数万人,商船、酒店、旅邸,以及以美色闻名的妓女,使扬州成为被羡慕的天堂和诗人赞美的主题。张祐诗:“十里长街市井边,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神仙,指妓女,形容妓女美如神仙。)杜牧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徐凝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显示出扬州这个商埠的纸醉金迷。

但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南,而在西北。河西走廊在大分裂时代,兵马踏践,荒凉不堪。自上上世纪(六)末叶,全国统一后,因与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以及更西诸国的交通恢复,水利建设跟着发达,遂成为一个广大的黄金走廊,稻麦稼禾,青葱千里,人给户足,以致谚语说:“古凉州,甲天下。”商业都市从敦煌到长安,一连串排列下来,像一条灿烂夺目的珠宝带。尤以敦煌为最,它同时还是一个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用各种文字,如中文、西藏文、梵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写成的佛教经卷和文学作品,在市面上流行,供应过往的各国商旅行人购买。

西南地区的成都,也是财富集中地,当时又有谚语:“扬州一、益州二。”扬州通海,是水陆码头。益州(四川成都)则纯是内陆贸易,南临新兴的南诏王国,商人们可以穿过南诏,到达印度,不过道路艰险,并不能构成贸易动脉。所以成都的繁盛显然不靠对外贸易,益州四周是一个富庶的大盆地,它本身的条件就够它发展。

首都长安,集中全国精华。它除了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外,同时还是全国商业中心。跟任何国家的首都一样,长安市民大部分是消费者,人口密集。内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包括远自非洲来的黑人(昆仑奴)。他们很多在长安永久居留,开设商店酒家,用西洋女子作招待(胡姬),以与中国的男性酒保竞争。他们往往跟中国人通婚,连姓氏也都中国化。大多数都操中国语文,而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有些人还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政府正式官员。如进士及第的李彦升,就是阿拉伯人。

中国被当时各国崇拜的程度,远超过其他两大超级强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对宗教是排斥性的,只有中国对各种宗教兼容并包。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足迹先到中国,此外还有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袄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波斯阴阳教)先后都传入中国,教堂寺院,各地林立,尤以长安为最多。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为中国人为荣。他们来到中国之后——西洋人多为经商,东洋人多为求学,便不想再返回,千方百计地要留下。各国派到中国的使节,也往往不肯返回他的本国,就在长安定居,有些使节到中国已四十年之久,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从语言到文字,全盘华化,但他在法律上仍是外国使节。本世纪(八)八十年代时,这种只来不去的使节,就达四千余人。他们来的时候,中国富饶,各国朝贡使节,一进入国境,中国政府即负责他们的饮食住宿,四千余位(而且有增无已)使节,四十余年招待,使第二个黄金时代结束后的中国政府不胜负担。七八二年,宰相李泌命他们选择,或仍保持他们的国籍,那就得早日回国;或放弃他们的身份,成为中国国民。结果全部归化为中国国民。

四  唐王朝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结构,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巨大变化。即令受到来自东西两洋宗教上和商业上的冲击,跟以前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不过有若干部分隐晦,有若干部分突出。我们把它的纵剖面,作成下页表:

贵族,当时的术语称为士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尊贵的封爵贵族,即皇族、戚族、封三、封侯。皇族、戚族是天生的统治阶级,封王、封侯则依靠爵位参与政权。

第二部分是门第贵族,即世家士大夫。南北朝时代那种把持政府、世袭官职的煊赫情形,到了唐王朝,仍有强大的残余势力。北魏帝国颁定的那些“郡姓”,照旧成为一种特殊阶级,高居平民之上,继续以做官为唯一职业。这种门第贵族集团中,崔、卢、李、郑、王五个姓氏,也继续保持五世纪时尊贵的地位,世称“五姓”。他们的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有时候还超过皇族。一个例子可作说明,下世纪(九)时,中级官员郑颢,正在跟卢姓议婚的时候,皇帝听了宰相白敏中的推荐,命他娶万寿公主。这是普通人家求之不得的荣耀,但郑颢却因断了卢姓婚姻的缘故,把白敏中恨入骨髓,以致白敏中以后几乎死在他手。五姓当然对自己的身价尽量利用,所以他们的女儿遂成为诈财的工具。选择女婿,除了门第相当外,还要索取巨额聘金,有时高达一百万钱——即一千缗(贯)。唐王朝开国时宰相的年俸才三百六十缗,折合起来,一个女儿的聘金等于一个宰相三年的俸禄,如再折合粮食,等于三万石稻米,即一百五十万公斤稻米,这个数字至为可惊。

第三部分是官僚贵族,即寒门士大夫。指出身寒微的现职官员。所谓“寒门”,就是平民阶级中的庶民,他们普通情形是,通过科举考试,如进士及第、明经及第,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一旦担任官职,他就有资格摆脱他的阶级,而挤入统治者士族之林。他们最初不能避免的因出身太低而受到门第贵族的轻视与排斥,但借着权力和通婚——如娶五姓的女儿之类,就有机会进入门第贵族阶层。

平民,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庶民,即自由人。自由人中最尊贵的一个阶层是吏佐,这是一种特殊身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但本质上却是平民。用现代军队阶级比拟,吏位可称为士官,他们比士兵高一等,但他们永不能升为军官。他们只能从事诸如缮写文件,管理档案之类工作。当官员们横施贪暴时,吏佐因为多是本地人士,对本地情形比较了解,往往成为人民最大的直接灾害。他们如果想升迁到官员——士族的位置,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比吏佐低一等的是农民,这个居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阶层,却跟政府最无缘分,而且在东西洋贸易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只有商人是天之骄子,他们拥有比农民较好的享受,而且一旦和官员结合,还具有政治上的影响力。

第二部分是贱民,也就是奴隶,没有个人的自由。杂户,是政府直属农奴,由地方政府管辖,战时调拨入伍。音声人,地位跟杂户一样,归太常寺管辖,世代担任乐工。官户,是罪犯之家,由司;农寺管辖,男子为农奴,女子多发配洗衣局。工户,少府寺管辖,世代担任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