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竭辞都没有定下来,”十一娘委婉地道,“其他的恐怕要等发引以后才会议吧!”
“也是!”三夫人嘻嘻地道,“现在说这些还早了些。”
说着,她精神一振,高声道,“娘呢?她老人家还好吧?”一面问,一面站了起来,“我这就去看看她老人家去?”又道:“哭丧的那天四弟妹可要记得叫我们一声,怎么说我们也是一家人,亲亲热热地一起去了,太后娘娘和太子脸上也有光啊!”
十一娘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让含笑陪着三夫人去了太夫人那里,她则叫了宋妈妈和琥珀进来,吩咐国丧的事。
丧耗的第二天,皇太子穿衰服二十七天,二十七天后穿素服,诸王、公主服斩衰三年,二十七个月除服。百官穿素服早晚到思善门外举哀号哭三天,换衰服是晚哭三天,又再早晨哭悼十天,二十七天除服。外命妇第四天穿素服到西华门举哀号哭三天,二十七天除服。官吏之家禁音乐、祭祀、婚嫁一百天。军民之家穿素服十三天,禁音乐、祭祀、婚嫁一个月。
之后是新皇登极仪,册皇太后仪、册皇后仪、衰服完,先帝的葬祭仪式……等到十一娘和徐令宜坐下来好好说句话的时候.巳是九月中旬。
徐令宜瘦了很多。
“皇上中途醒来的时候,第一个传旨让我进宫……”他愣愣地望着帐顶,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又说不出似的。
十一娘只好转移话题,说些高兴的事:“之前还担心因为国丧,会取消或是推后院试,还是如期举行,诫哥儿也不负常先生所望,考取了秀才。只可惜不能帮诫哥儿庆祝庆祝。”
徐令宜知道十一娘所谓的庆祝,多半就是把家里的人约到一起吃顿饭什么的。
他没有说话,搂了她的肩膀,低声道:“你要是有时间,多进宫陪陪太后吧!刚满七七,太后就执意搬到了慈宁宫去,又请了济宁师太进宫讲佛,皇上很担心。”
有传闻说皇上是死于“脱阳”。据说,当天侍寝的,是八皇子的生母宋太妃。
十一娘觉得人已经去逝了,再去讨论这些没有仔么意义,因此一直没有和徐令宜求证这个传言。
她第二天递了牌子,下午内府就有了回音,让她翌日进宫。
慈宁宫一派肃穆,成了太后的皇后娘娘一下好像老了十岁。
她轻声安慰十一娘:“我已经跟皇上说过了,等忙过这些日子就把谨哥儿调回来。你有没有觉得好的差事,我再跟皇上说说。”又道,“我记得四弟的三子是你带大的,他现在在做什么?要是没什么事,让他到禁卫军来当差吧!”十一娘忙向太后娘娘道谢,柔声道:“贵州虽然僻远,可想着有您一直关心着他,他去了也不苦闷,反而觉得那里不错。每次写信回来都讲些新鲜的事务给臣妾,不仅是他,就是臣妾,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诫哥儿今年八月刚中了秀才。五叔在禁卫军,三伯家的俭哥儿是从禁卫军出去的,都是侯爷拿的主意,诫哥儿的事,只怕还是得侯爷定夺。”
太后最喜欢十一娘从不自作主张。
她微微颔首。
十一娘问起济宁师太这些日子都讲了些什么经。又把她和济宁第一次见面,济宁让她重新布置房子的事讲给太后娘娘听……气氛轻松又不失端庄,太后娘娘脸上渐渐露出淡淡的笑意来。
有宫女进来:“太后娘娘,大觉寺的主持来了!”
十一娘起身告辞。
第七百二十七章 往替(中)
徐令宜显然也很惊讶,望着雍王,一时无语,半晌才回过神来,行礼道:“雍王爷说的有道理。 徐嗣谨年纪太小,难以服众,又是外戚,皇上刚刚登基,应用贤德之臣以告天下英才,为皇上所用才是。徐嗣谨的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皇上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王贤发现雍王的表情显得比刚才松懈了不少,不由暗暗奇怪。回去说给江都公主听。
江都公主气呼呼去见雍王。
雍王被她缠得没有办法,知道皇上最疼爱这个胞妹,要是她顶了真,皇上说不定真会蒙着心把徐嗣谨给调回来,那他的银矿就算完了——他总不能自己跑去跟龚东宁要分子钱吧!这毕竟是见不得光的生意。只好委婉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江都公主,然后劝她:“……我把内府的钱还清了就收手。要是皇上追究,皇上、我和太后脸上都无光,要是不追究,大家有样学样的.只会伤了国之根本。”
江都公主气得浑身发抖:“都是你,干嘛在修园子。”
雍王苦笑:“我不修园子,难道让我掺合到朝廷里的那些事里去啊!”
江都公主语凝。
她觉得谨哥儿太可怜了。
先是帮她办事遇到了陈吉这个二愣子,又被三哥当枪。她转身去了十一娘那里,和十一娘说了半天的家常话,还赏了庭哥儿、庄哥儿、庆哥儿和莹莹很多东西。
十一娘满头的雾水。
“成了亲,毕竟不同了。”姜氏给十一娘奉茶,“有时候也会想走走亲戚,有个人说说话,热闹些。”
也许是吧!
十一娘微微颔首,把这件事放到了一旁,去了徐令宜那里。“怎么突然说要升百户?”她把徐嗣谨的信给他看。“没听说立过战功,也没有听说为千户所做了什么特别的事,会不会是龚东宁暗示了下边的人?”
看样子,普安卫和平夷千户所的人想留徐嗣谨给他们做。徐令宜笑着接过信,一目十行地看了看:“我来问问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