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长孙无忌有事来奏,看到李世民这般模样,惊问何故。
李世民简略将刚才他们父子二人对话的过程叙述了一遍,长孙无忌听完,也是大为感动。
李世民最后感叹道:“无忌,父皇这样说,又使我生出了许多感慨。
我即位之后,经过我们君臣努力,终于实现天下大治。
群臣议论起来,将这些功劳都堆在我们头上。
其实追根溯源,像现在农桑事旺,若非父皇于武德二年初定《租庸调法》和《均田法》,我主政数年之间岂能就成功了?其他如各种律令及主要做法,皆是父皇奠定基础。
我所做的,无非是将之更严格执行罢了。”
顿了一顿,李世民又道:“这里面也有大郎的功劳。
武德年间,我多在外从事征伐之事,大郎为太子居京城,许多事都是他亲手来做的。”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心情激荡,在这里衷心赞扬李渊和李建成之功劳,心里随之感动,又不免感到有一丝不和谐。
他这些年追随李世民,早将李世民看作神人似的。
现在李世民既然亲口赞颂别人之功,他心中虽并不能完全接受,但也不好出声辩驳,只好连连称是。
好半天,李世民的神色方才恢复正常。
说道:“无忌,我看父皇的日子已经不多,该是为他准备后事的时候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是呀。
古者皇帝即位之初就营造陵墓,短者十余岁乃成,长者需五十年才建成。
太上皇即位之后,一心扑在天下之事上,无心顾及自己的陵墓。
臣那日与嘉敏一起去探望太上皇,见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看来时日不多,现在即着手来做,已经显得仓促。”
“嗯,明日朝会上要与群臣商量此事。
我想呀,要依汉长陵故事,建造时务从隆厚。”
长陵为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其高九丈,规模宏大。
李世民第二日在朝会上说出自己的意思,不料立即遭到了虞世南的反对,其奏曰:“圣人薄葬其亲,非不孝也。
如此为何呢?他们深思远虑,以为厚葬其亲反而成为亲人之累,所以不为。
。 想看书来
太上皇归葬献陵 老狐狸魂归碛中(6)
陛下之圣德度越唐、虞,然厚葬太上皇却以秦汉为法,臣以为不值。
陛下说在陵中不藏金玉,以防人来盗墓,然依汉长陵故事,其陵九丈,外人看见丘垄如此巨大,怎么会相信里面没有金玉呢?且太上皇往日曾对臣说过,其陵寝建造,务从俭约。
陛下说要务从隆厚,就是违了太上皇的初衷。”
“虞卿以为应如何建造呢?”
“臣以为如《白虎通》所规制,造建三仞之坟,其器物制度可加删减,以刻石立于陵旁,另将太上皇之事迹制成一书,将之藏于宗庙,奉为子孙永久之法。”
“如此与常人之坟并无分别,父皇为开国之主,这样就太简陋了。”
“想汉时造长陵,历时数十年。
陛下若造如此规模陵园,以数月之功,万万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