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等我从村子里出来时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一)*狂的*类

(二)迷信的鬼神书类(《封神传》《西游记》等)

(三)神仙书类(《绿野仙踪》等)

(四)妖怪书类(《聊斋志异》《子不语》等)

(五)奴隶书类(甲种主题是皇帝状元宰相乙种主题是神圣的父与夫)

(六)强盗书类(《水浒》《七侠五义》《施公案》等)

(七)才子佳人书类(《三笑姻缘》等)

(八)下等谐谑书类(《笑林广记》等)

(九)黑幕类

(十)以上各种思想和合结晶的旧戏

这几类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这宗著作,在民族心理研究上,原都极有价值。在文艺批评上,也有几种可以容许,但在主义上,一切都该排斥。倘若懂得道理,识力已定的人,自然不妨去看,如能研究批评,便于世间更为有益,我们也极欢迎。人的文学,当以人的道德为本,这道德问题方面很广,一时不能细说,现在只就文学关系上,略举几项。譬如两性的爱,我们对于这事,有两个主张,(一)是男女两本位的平等,(二)是恋爱的结婚。世间著作,有发挥这意思的,便是绝好的人的文学。如诺威Ibsen的戏剧《娜拉》(EtDukkehjem)《海女》(FruenfraHevet)俄国Tolstoj的小说AnnaKarenina英Hardy的小说Tess等就是。恋爱起源,据芬兰学者Westermarck说由于“人的对于与我快乐者的爱好”。却又如奥国Lucan说,因多年心的进化,渐变了高上的感情,所以真实的爱与两性的生活,也须有灵肉二重的一致。但因为现世社会境势所迫,以致偏于一面的,不免极多。这便须根据人道主义的思想,加以记录研究。却又不可将这样生活,当作幸福或神圣,赞美提倡。中国的*狂的*,不必说了。旧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思想,我也不能承认他为是。又如俄国Dosto…jevskij是伟大的人道主义的作家。但他在一部小说中,说一男人爱一女子,后来女子爱了别人,他却竭力斡旋,使他们能够配合。

Dos…tojevskij自己,虽然言行竟是一致,但我们总不能承认这种种行为,是在人情以内,人力以内,所以不愿提倡。又如印度诗人Tagore做的小说,时时颂扬东方思想。有一篇记一寡妇的生活,描写她的“心的撒提”(Sutteo),(撒提是印度古语。指寡孀与她丈夫尸体一同焚化的习俗。)又一篇说一男人弃了他的妻子,在英国别娶,他的妻子,还典卖了金珠宝玉,永远的接济他,一个人如有身心的自由,以自由别择,与人结了爱,遇着生死的别离,发生自己牺牲的行为,这原是可以称道德事。但须全然出于自由意志,与被专制的因袭礼法逼成的动作,不能并为一谈。印度人身的撒提,世间都知道是一种非人道的习俗,近来已被英国禁止,至于人心的撒提,便只是一种变相。一是死刑,一是终身监禁。照中国说,一是殉节,一是守节,原来撒提这字,据说在梵文,便正是节妇的意思。印度女子被“撒提”了几千年,便养成了这一种畸形的贞顺之德。讲东方化的,以为是国粹,其实只是不自然的制度习惯的恶果。譬如中国人磕头惯了,见了人便无端的要请安拱手作揖,大有非跪不可之意,这能说是他的谦和美德么?我们见了这种畸形的所谓道德,正如见塞在坛子里养大的,身子像萝卜形状的人,只感着恐怖嫌恶悲哀愤怒种种感情,决不该将他提倡,拿他赏赞。

其次如亲子的爱。古人说,父母子女的爱情,是“本于天性”,这话说得最好。因他本来是天性的爱,所以用不着那些人为的束缚,妨害他的生长。假如有人说,父母生子,全由私欲,世间或要说他不道。今将他改作由于天性,便极适当。照生物现象看来,父母生子,正是自然的意志。有了性的生活,自然有生命的延续,与哺乳的努力,这是动物无不如此。到了人类,对于恋爱的融合,自我的延长,更有意识,所以亲子的关系,尤为深厚。近时识者所说儿童的权利,与父母的义务,便即据这天然的道理推演而出,并非时新的东西,至于世间无知的父母,将子女当作所有品,牛马一般养育,以为养大以后,可以随便吃他骑他,那便是退化的谬误思想。英国教育家Gorst称他们为“猿类之不肖子”,正不为过,日本津田左右吉著《文学上国民思想的研究》卷一说:“不以亲子的爱情为本的孝行观念,又与祖先为子孙而生存的生物学的普遍事实,人为将来而努力的人间社会的实际状态,俱相违反,却认作子孙为祖先而生存,如此道德中,显然含有不自然的分子。”祖先为子孙而生存,所以父母理应爱重子女,子女也就应该爱敬父母。这是自然的事实,也便是天性。文学上说这亲子的爱的,希腊Homer史诗Illiaa与Euripides悲剧Troiades中,说Hektor夫妇与儿子的死别两节,在古文学中,最为美妙。近来Ibsen的《群鬼》(Gengangere)德国Sudermann的戏剧《故乡》(Heimat)俄国Turgenjev的小说《父子》(Ottsyidjeti)等,都很可以供我们的研究,至于郭巨埋儿,丁兰刻木那一类残忍迷信的行为,当然不应再行赞扬提倡。割股一事,尚是魔术与食人风俗的遗留,自然算不得道德。不必再叫它溷入文学里,更不消说了。

照上文所说,我们应该提倡与排斥的文学,大致可以明白了。但关于古今中外的一件事上,还须追加一句说明,才可免了误会。我们对于主义相反的文学,并非如胡致堂或乾隆做史论,单依自己的成见,将古今人物排头骂倒。我们立论,应抱定“时代”这一个观念,又将批评与主张,分作两事。批评古人的著作,便认定他们的时代,给他一个正直的评价,相应的位置。至于宣传我们的主张,也认定我们的时代,不能与相反的意见通融让步,唯有排斥的一条方法。譬如原始时代,本来只有原始思想,行魔术食人肉,原是分所当然。所以关于这宗风俗的歌谣故事,我们还要拿来研究,增点见识。但如近代社会中,竟还有想实行魔术食人的人,那便只得将他捉住,送进精神病院去了。其次,对于中外这个问题,我们也只须抱定时代这一个观念,不必再划出什么别的界限。地理上历史上,原有种种不同,但世界交通便了,空气流通也快了,人类可望逐渐接近,同一时代的人,便可相并存在。单位是个我,总数是个人。不必自以为与众不同,道德第一,划出许多畛域。因为人总与人类相关,彼此一样,所以张三李四受苦,与彼得约翰受苦,要说与我无关,也一样无关。说与我相关,也一样相关。仔细说,便只为我与张三李四或彼得约翰虽姓名不同,籍贯不同,但同是人类之一,同具感觉性情。他以为苦的,在我也必以为苦。这苦会降在他身上,也未必不能降在我的身上。因为人类的运命是同一的,所以我要顾虑我的运命,便同时须顾虑人类共同的运命。所以我们只能说时代,不能分中外。我们偶有创作,自然偏于见闻较确的中国一方面,其余大多数都还须介绍译述外国的著作,扩大读者的精神,眼里看见了世界的人类,养成人的道德,实现人的生活。

在“人的文学”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周作人写出了大量“平淡而有情味”的闲适散文。这些“闲适的小品”名篇大多写于1920年代,代表作如《雨天的书•;序一》、《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鸟声》、《乌蓬船》、《苍蝇》、《吃茶》、《喝酒》、《初恋》、《怀爱罗先珂君》、《两株树》等。它们被公认为是现代抒情记叙小品的经典名篇,周作人也由此赢得小品文“圣手”的赞誉。这些小品文是“知识和趣味的两重统制”,平易宽博,情趣盎然。这其中有他与浙东妇孺同乐的平民意识,乌蓬船中听雨的诗境,品茗茶时的悠然自得乐趣,喝酒时不过分放纵的樽节自控,情感的基调是欢乐明快的;也有北京绵绵冬雨的令人窒息的“阴沉”与“气闷”,感慨文化古都都缺少“精炼”的“茶食”,听不到悦耳的报春“鸟声”,以及得知“初恋”情人死后的淡淡的哀愁,情感基调是“气闷”和“苦涩”的。周作人小品文艺术是植根于他对“生活的艺术”的理解的。他在《北京的茶食》中说: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他的“闲适的小品”就是基于对生活的开阔而深刻的理解,为了生活的“消遣与调剂”而写出的。这类平和冲淡、闲适苦涩的小品文里,“景”、“知”、“情”、“趣”、“理”浑然一体,有着朴素而清新、单纯而丰富、闲适而苦涩的独特风致和隽永神韵。周作人“闲适的小品”的成功,启示着现代散文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开创了以他为代表的现代小品文流派。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常心发现随处可见的“美”和创造“美”,然后就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办到的。而自由、爱情、欲望、自我实现、权力、财富、责任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快乐。

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

微笑的后面蕴涵的是坚实;无可比拟的力量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吃不到的葡萄就把它看成是酸的;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调节到快乐的频位上;还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要记住:不能容忍不完美;只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痛苦而已。

现在的已在你手中;只要看护得好就不会丢失;缺乏的对于你来说却始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谜;能否得到;怎样获得或获得多少都是未知数。所以与其对缺乏的艾艾怨怨;不如乐视囊中所有。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当你遇到不好的部分时;先学会思考;如何在这里学习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牢骚太盛防断肠〃。

为别人会做而自己不会做的事自卑;不如想想你会做哪些别人做不到的事。

看得开;想不透;做不到;是我们的通病。我们容易将别人的事看得如水中倒影般清澈;而一旦涉及到自己;就会有老眼昏花之态。只要能活着看到日月星辰;就不要烦恼。

原谅别人;是对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释放了自己;才能有健康自由的心态。

人生许多的苦恼都是从〃知道〃而来;人间许多事情;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便没有所谓的痛苦〃。不该看到的事;不该听到的话;不该了解的机密最好别去查问——不知是福。

有时候人必须接受无可奈何的命运安排。

满足不在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是获得快乐的最简单方法。

第九章  生命之意义 第四十七节 自己快乐,同时让别人也快乐

著名诗人卞之琳有一首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