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刀尖上的搏杀演员表 > 第22章 东去东去二(第1页)

第22章 东去东去二(第1页)

在李洵印象中,他这个三叔的形象极其复杂。

早年在家里是个文弱书生,后来跟着阿爷从军,就此脱胎换骨。

李洵还记得,被父亲接到军中不久,他就跟随三叔深入了一次草原。那时他还小,三叔对他也是关爱有加。尽管那次数千里的远征早已过去二十余年,但是在李洵心中,对彼时的记忆却越发清晰。

他们穿过一条条河流,越过一片片草场,从柳城向北,恨不能走了上千里地。

也就是在那时,李洵第一次见识了书生三叔动刀子的水平。

从军多年,李洵也不再是那个奶毛未脱的小子,说一句杀人如麻绝不为过。又因他自幼亦曾饱读诗书,见事远比许多无文的武夫明白。

若无意外,李洵自觉定能接住父亲的基业,哪怕做不到李世民的功绩,也绝不会相去多远。

可惜,在他的身前,就多了这么一个三叔。

平心而论,三叔的能耐还在治政上,真说起用兵之道,也就是中规中矩,一个中人水平。

从他两次南征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在义昌,三叔是靠着人多势众加上发机飞火,吓走了刘守光。而随后与杨师厚对峙,与朱温对峙,就显得平平无奇,没有任何出彩之处。

在魏博,那是借着魏博内乱插了一杠子。也就是拿下那几个兵头有点意思,后面对上刘鄩,还是弄了半年没结果。到了,是梁军自己出了个二傻子,自己人坑了刘鄩一把。

做个比较,诚如三叔自我标榜的,他真是诸葛武侯一类,推崇有制之兵。也就是士卒精炼,装备豪华,从在安边城开始折腾辅兵,三叔就是这个套路。

但是在用兵之道上,实在没什么创意。

对了,当初在山北打秃头蛮,那还是郑守义指挥的。

说三叔推崇有制之兵,其实也没啥新奇。

大唐从立国也是这个套路打底。

甲兵精利,一直就是唐军的基石。只不过,安史之乱以后兵制败坏了,到而今,在有制之兵这条道路上,全天下就两家做的最好,一是汴州,一是幽州。

所以,汴州做了伪梁,幽州重立大唐。

当然,李洵也清楚,之所以只有汴州与幽州做得好,未必是别人不懂,而是这个真的很难。

因为要有钱啊。

能够用钱粮硬砸出这样的军队,还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也是本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叔还是很有能耐的。

甚至李洵也承认,若无三叔捉钱练兵,阿爷的事业也未必如此顺风顺水。

可是,对他这个三叔,李洵也不能全无怨念。

怀着复杂的心情,大侄子李洵进了中军大帐。

唐王正在伏案疾书,李洵不敢凑近,就隔着数步躬身行礼。

大侄子来了,唐王停手将写到一半的文书推在一边,让李洵挨近坐下。

“洵哥儿到了。”

甭管心里如何想,李洵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答道:“刚到。”

唐王目光穿透帐门,不知往哪里转了一圈,重新回到李洵身上,道:“我欲与汴军决战,争取一战功成。调你回来,是有事要你去办。”

将一份地图摊开,上面花花绿绿标注了各种符号,他的手指顺着一条线滑动。这是一幅黄河附近的地图,唐王的指尖从唐军大营出发,向南绕过了整个梁军的防线,直接点到了汴梁城的脑袋上,瞧得李洵眼角一跳。

便听他这个三叔道:“郑帅已定河西,咱这边也不好再这么无所作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