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阿勋,好好看书吧!闹到先生那就不好了。”
“…”几个人安慰着。
教室里的议论声很快就没了,除了翻书声,还有偶尔某个人把什么句子或者什哪个单词读出音来,再也没有其他,大家都知道:考试,就要到了。
第二天,肄业局的老师们就对幼童们进行了考试,陈兰彬,容闳还有刘翰清全程围观。
汉文的读写,除了传统经典中的句子还绕不开每rì必须的《圣谕广训》,当然习作也是少不了的,杨彦昌再一次懂了“原来每学期考语文的时候加篇作文也是老早都有的啊。”
相对来说考英语就简单多了,除了诵写字母之外就只有一些简单对话,例如“Goodmorning”什么的,最关键的是洋文的主考官:容闳。
“他绝对在欺负陈老头不会英语。”杨彦昌无比肯定,不止一次他听到几个小子把读音都发到火星上去了,“火星文也是这时候发明的,后世的酱油们,你们弱爆了!”
再一rì,就在教室门口放榜,一批幼童三十人,全员合格。
所有人都乐疯了,有几个幼童甚至买了好多糖果分给所有人一起吃。
他们并不知道,只有十六岁的曾笃恭脸上的欢笑下有着几分苦涩,也不知道同样出任他们洋文教习的曾兰生和曾溥父子俩知道这份喜讯的时候,除了心中对于学生成绩的满怀安慰更多的却是痛苦和无奈。
大家都不知道,其实肄业局里一直都有着,第三十一人的存在。
曾溥这年再过不久就要十八岁了,在派幼童出洋计划开始的时候,曾国藩,李鸿章他们商量选拔的是十二岁到二十岁的学生,然而当折子送到běi ;jīng,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却对学生的年纪提出了质疑。
“若以二十岁算,则肄业十五年回至中国将及三十六七岁,其家中父母必难保必无事故,且年进二十,再行出洋肄业应免时过后学,难望有成。”
短短的几句话,便几乎断送了曾溥出洋求学的希望。
然而,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话搁在晚清一样有效,做为已过世的曾国藩的幕僚,曾兰生和陈兰彬,容闳都有着不错的交情,私下里他们曾经约定过,若是这批幼童中若有一人不合格,曾溥就可以顶替上去,仅仅只需要一人而已!
父亲的开怀,兄长的期望,弟弟的期盼,父子三人的眼光全在最后的结果上。
然而,今rì这份榜单,这份很“完美”的成绩单!却偏偏让父子三人再一次跌至地狱。
“父亲当年出生于新加坡,做过侍应,出过苦工,后来经过教会学校才得以留学美国。”
“汉密尔顿大学啊,比容大人还早了四年,父亲他才是中国留学第一人啊,若不是当时资费不足,何以至此!”
“而今呢?为什么有了机会我却难以抓住!为什么,为什么我就早生了那么几年?”
再过一年么?十九岁的自己希望只会更加渺茫。
这天晚上,曽溥趴在床头泪流满面,“父亲啊,孩儿多想跟弟弟一样,多想能亲手完成您当年的遗憾!”
现在的曽溥并不知道他将会随第二批幼童出洋,有一天,他也会有着跟弟弟一样的机会。
三叩首,感激诸位支持,收藏,推荐,点击,大佬们都懂的。
第二十四节 别了,我的家人和国家
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杨彦昌考试合格后二十天,广东香山。
这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一个差人骑匹大马就入了县衙,惊醒了正搂着小妾的父母官,县尊田明耀,再不久县堂里点卯之后,从衙门里出来几个刚刚才到的衙役就奔往香山各处了,其中一个直直去往唐家。
几个月来唐耀在家的时间更长了,比起生意他更担心自家妻子,要知道杨彦昌的离开就好似挖了杨妙儿心头的一块肉,杨妙儿的身段这些rì子来更窈窕了。
“早知道这样就不让彦昌出那劳什子洋了。”唐老爷很郁闷,“不过话说回来,怎么几个月了也不见个音信的。”
“妙儿说,今个儿一早左眼皮就直条,娘说这就要交好运了。”老唐背个手在院子里踱着步子,“要我说还交什么好运?只要妙儿能放宽了心再胖几分,比什么都好。”
“报,捷报…”
远远地一阵声音传来,“奇怪了。这是哪家再报捷?”老唐有几分纳罕。
“老爷,老爷,有官差来了,有官差报捷来了。”前厅的一个下人传来声音,唐耀急急走去,一边走着,心里却有了些想法“莫非是彦昌有消息了。”
捷报声,震动了整条街,也惊动了整个唐家,当唐耀到了前厅的时候,自己的夫人已然到了,大门口围了好圈看热闹的相亲。
“捷报,贵府少爷杨彦昌高中辛未年头批出洋肄业官生,…”
杨妙儿只听得前边几个字,当听到“杨彦昌”三个字的时候已然软了腿,若不是唐耀搀住了,差点就跌在地上。
“老爷,是彦昌,是我的彦昌啊。”杨妙儿哭喊着。
“嗯,嗯,是彦昌,彦昌成功了,我就说了彦昌是顶好的娃娃怎么会不成?”唐耀的眼泪也掉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捷报到了,杨彦昌再回家只会是十五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