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联盟加起来,实力也不及对方强大。当初他在IBM阴影下过的苦日子,让他一想起来就倍感心酸。虽说在个人机标准上,DW领先一步,但当IBM放下架子,开始抄袭他们做法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一股巨大的压迫感袭上心头。
郭逸铭感觉到了他的情绪变化,眉头微微一皱,随即朗声笑起来:“哈哈哈哈,想不到一向傲慢自大的IBM,也终于撑不下去了,居然照抄我们的做法,太可笑了!”
“所以我才有些担忧啊,IBM毕竟在美国的影响力太大了。一旦他扯下面皮,行动起来,我们的处境就不妙了。”奥尔森忧色更浓,连连摇头叹息。
IBM带给他的伤痛太深,这已近于成为他心中的梦魇。
当初在小型机市场,他何尝没有想尽办法,试图将IBM的压力化解。可不管他怎么挣扎,IBM的阴影却依然不断逼近,DEC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一再的失败,让他对于IBM,已经在心中烙下了对方强大不可摇撼的印记,挥之不去。
郭逸铭看他这个样子,不得不停下脚步,凝视着他的双眼:“肯尼斯,你能提高警惕,这是好的。不错,IBM是个强大的对手,强大到即便以现在的我们,仍然需要仰视他们。必须要时刻提高警惕,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做出应对。可警惕不代表紧张!如果神经紧张过度,只会让我们自乱阵脚。
IBM是一个巨人,是一个规模大到可怕的怪物。这既是他们的优点,可也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他们的反应太迟钝了!
因为官僚机构的通病,使得他们虽然看到了我们的威胁,但迟迟无法作出有效应对。等他们没完没了的开会讨论,最终得出结果,然后又交给下面的人去计划、去实施,再呈报上来,经过董事会的审议、决定,现在终于做出开放技术的决定,已经太迟了!
如果当初我们刚刚宣布开放技术,他们就立即做出反应,我想现在失败的,一定是我们。别说去年,就是今年初,他们宣布开放技术的话,那些观望的计算机生产商们,可能都会有不少投奔他们。
但他们一如既往地反应迟钝。
奥尔森,看看吧,现在全世界采用我们标准生产的个人计算机有多少——超过四百万台!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是可以轻易动摇的吗?就算IBM开放了技术,但那些生产商们已经在我们这边投入了巨额筹码,是可以说转向就转向的吗?
奥尔森,现在市场已分了!IBM现在跟着我们学,除了拣些我们剩下的残羹剩饭,还能拉拢多少盟友?”
他朝着对方大吼大叫,试图让对方振作起来。
他当然知道,IBM绝没有他说的这样不堪。超级巨头之间的较量,哪里是一个回合就能结束的。IBM被他们的一轮漂亮的组合拳,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第一局的胜利。但他们的人气还在,联邦政府也不会允许DW垄断整个个人计算机市场,今年以来向IBM开出的一份份大额政府订单就清晰地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所以整个战争必然是漫长和艰难的。
在这场可能持续十年、数十年的漫长战争中,DEC这个联盟龙头老大的地位,是西部计算机集团所不可取代的、至少现在不行。没有奥尔森在计算机界的巨大号召力和广泛的人缘关系网,西部计算机集团的产品再好,都挡不住IBM凌厉的攻势,即便最后生存下来,也必然是惨淡经营,勉强维持。
对于科技产品来说,市场源于技术、但又高于技术,市场就是一切!
在西部计算机集团成长最关键的这十年,他需要DEC、奥尔森站在最前面,帮他挡风遮雨,去吸引IBM的仇恨。
说实话,DEC是被他强行绑上战车的。可这本来就是互惠互利双赢的选择,没有DEC,西部计算机公司几乎没有希望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而没有西部计算机公司、尤其是郭逸铭一招接一招的妙棋,DEC也早就在IBM面前丢盔弃甲、俯首称臣了。
所以他要给奥尔森以信心,让对方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全力支持自己。而他,也必须要不断拿出让对方满意的成果,让对方相信,与自己的结盟是正确的,是代表了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的明智决定,并必将取得最终胜利。从而鼓舞他们战斗到底的勇气,将他们的能量、关系全面动员起来,从市场号召力、联邦政府影响力等各方面,抵消IBM的巨大压力。
所谓盟友,就是这么回事。
“可是,IBM同时对外宣布,他们将与微软公司,联手开发基于IBM-PC平台的视窗操作系统。郭,IBM不是在一个方面向我们发动反攻,他们是在向我们全面开战!”奥尔森也知道,畏惧是不行的,可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对IBM的巨大恐惧。
当初DEC面临悬崖边生死一线的时候,他可以豁出去搏一把,就像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可现在发达的是他而不是IBM,现在需要守着这诺大市场和基业的,是他,他的心态就从一个穷鬼变成了死守基业的财主,生怕自己利益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奥尔森在患得患失之下,就好像以前DEC占据了整个小型机市场,面对IBM的步步紧逼一样,对方每前进一步,压缩一点DEC的生存空间,他的心脏就产生一股剧烈疼痛。
开创局面很容易,可要守住局面,却很难!
“微软?他们要和IBM联合开发视窗操作系统?”郭逸铭惊讶道。
这真的是全面战争了。
IBM这个迟钝的巨人,尽管神经传递速度超慢,可他们终究是作出了反应。而且不动则矣,一动就是如此的雷霆万钧。
“你知道微软?这是家小公司,听说老板是个小家伙。他技术上水平一般,但很聪明。当初IBM个人机需要搭载操作系统,本来选的是CPM,但微软的老板盖茨利用向IBM提交应用于IBM-PC平台上使用的BASIC程序的机会,游说对方答应让他带一款操作系统来试试。
然后这家伙转身就从一家小公司手里,收购了一款抄袭CPM的磁盘操作系统。IBM工程师测试了一下,从里面发现了800多个问题。不过听说盖茨的母亲和董事会关系很好,所以最后由IBM的工程师把程序里的BUG都排除了,最后还是同意将其列为并列推荐的操作系统之一。
这家伙极其狡猾。当时PCM的零售价是277美元一份,他却说服了IBM直接将MS-DOS安装在计算机里,搭载销售。表面上说不需要客户另外加钱,实际系统销售价格已经算进了计算机里……
咦?”
奥尔森说到这里,忽然一愣,转头看向郭逸铭。好像郭逸铭的手法,与盖茨是一模一样的啊,也是假装不要客户掏钱,实际已经把软件成本算进了个人机销售价格中。
郭逸铭朝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解释。
“后来呢?”他淡淡地问。
“后来还用问么?”奥尔森越想越觉得两边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心里思索,口中漫不经心说到,“IBM本就被我们压制,现在还要用户额外掏钱,谁乐意?就这样,PCM完败给微软。
虽然IBM的销售数量比不上我们,可也超出一百万台了。微软大概赚了有几千万了吧,对这家小公司来说,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