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着急得在书房踱步,嘴里骂着请进府里的名医都徒有虚名,又想着该如何避免丢了脑袋上的乌纱帽,干脆找人顶了个研究出药方的名头上报朝廷,反正药方在手,证据好做,先把这个功劳占据为好。
闻峥此时已经离开了这处府城的范围,进入闻氏一族最开始所在的阳宁府城。
阳宁府先遭遇洪灾,死伤众多,才有后续疫病爆发之事,所以论起疫病的严重程度,阳宁府才更需要治疗的药方。
其次原身的父母就在县城里出的事,要搞清楚当时的情况,还得回到原处才能寻找出些许蛛丝马迹来。
闻氏一族离开时,阳宁府城先遭遇洪灾,后面临起义军的到来,起义军本呈现摧枯拉朽之势,闻峥进入阳宁府后一打听,才知道起义军都已经占领了阳宁府城,却倒霉得遭遇了疫病和干旱,脚步由此停滞下来。
刚进入阳宁府范围内没两天的闻峥,因为过人的听力,再次“无意间”听见别人的交谈声后,注意到即便起义军没有再扩张了,却还占据了阳宁府,而没有被镇压或者驱逐。
可能有朝廷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觉得起义军会自取灭亡而没花费大力气镇压,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这伙起义军不仅会打仗,也会治理。
之前闻氏一族躲避洪灾迁移,根本没和起义军打过交道,当时只听说是乌合之众,现在发现错了。
阳宁府最外围的几处地方还受朝廷管辖,对待病人的方式和隔壁府城差不多,可进入到起义军占据的范围后,就发现区别很大,越到府城越是不同。
闻峥对起义军的好奇越发高涨。
从外围走到中心,先是看见身患疫病者虽被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有大夫医治,每日尽量供应饭食,虽然都是些杂粮菜干,但至少是每日新鲜做出来的,这才是一个朝廷正常应对瘟疫的方式。
再往靠近府城的方向走,没有染上病的农民在起义军的组织下,找了没被洪水淹没太久的高地,暂时开垦出来应急耕种。
农人们虽然有些畏惧起义军,但是并不恐惧,虽然不理解,还是按照起义军的吩咐日常注意干净,饮食注意,避免染上疫病。
每日还有手臂上绑有草环的起义军,敲响铜锣,一遍遍说着注意的事项,偶尔还会看下手中的小册子。
一身黝黑粗糙的皮肤,又打扮成普通农人的样子,弯腰低头,年龄看起来比实际老了十多岁,带着羡慕的眼光走在田地边,很快就被注意到。
“你是从哪来的?”询问的时候还放缓了声音。
闻峥带着嘶哑的嗓音编造了一个说法,说洪灾的时候和家里人分散,后来到处都是疫病没处可去,听说起义军对普通百姓还不错,又想着分散的家人,干脆就回来找条活路。
“你回来是对的,给我说下名字和家在何处,家里人又有几口,是何姓名,日后还能帮你多打听家人的消息。”起义军看了闻峥一样,尤其注意脖子和手腕,看清楚后放下了一点戒心。
借着从闻氏族人说的情况,给自己编造了身份,闻峥谢过后才小声打听道:“大人,你刚才敲锣时说的那些是有什么说法不?”
“不用叫我大人,我以前跟你一样是在地里刨食的农人,叫我王大就成。你听得倒是清楚,这是咱们起义军首领传过来的防疫之法,虽治不了疫病,能够防止蔓延就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小兵说起就一脸崇拜。
说着小兵手里面的小册子就放低了位置,上面的内容出现在闻峥眼前。
估计是古代的识字率过低,册子上面除了文字外,大多都是手绘的画,将这些知识在画中展示出来。
让闻峥惊讶的是,上面的画分明是现代才会有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