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宁心怡跟两个老太太聊得可起劲儿了。
一个是有心倾听,一个是有意倾诉,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
三人就在南墙根这边揣着手,硬是唠了两个小时,两个老太太还意犹未尽。
木匠婶子笑着说:“小宁知青可真是个好姑娘,像你这样愿意跟我们老婆子说话的人太少了。”
赵三奶奶也说:“可不是?我看小宁知青是整个知青点里最好的知青。”
宁心怡笑了,“两位老太太也是我见过的,除了我姥姥外,最可爱的老人家了。”
“哎妈呀,听着怪不好意思的。”木匠婶子说,
赵三奶奶又说:“你明天去公社看看能不能买到那种劳保手套,小姑娘手嫩,等过些日子倒粪的时候可别把手磨坏了。”
“倒粪?是什么。”这是宁心怡没听过的名词,她虚心请教。
木匠婶子跟她说了什么是“倒粪”,就是把大粪从大块状的变成细碎小块状的过程。
虽说形状变了,但是肥效却没变,变的是更容易均匀地撒在地里,这是春耕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施肥步骤。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呀,没有肥,庄稼长不好,收成就不好。
“原来是这样啊,受教了。”宁心怡扯扯嘴角,一想到在不久的未来她要干这样的活,就有点儿反胃。
赵三奶奶说:“没那么臭,加了大牲口的粪,再加上一些草料沤好了,又加了土进去,真没那么臭,这活不难干。”
“哦。”
这解释没让宁心怡好过,“不知道要倒多久?”
“全体社员都出动的话,也就两三天的功夫。”木匠婶子说,“不过,在春耕前还能再分一次粮。到时候咱们一块儿去搓苞米呀。”
“还能再分粮?”
“能!”木匠婶子笃定地说,“咱们一大队,是整个红旗大队里最好的大队。干部们有心,粮食一年能分三回。没有哪家是没饭吃的。”
赵三奶奶不断地点头,对村干部们很满意。
就在这时,又是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娘,回家了。我大哥回来了。”
赵三奶奶赶紧起身,“哎呀你看,唠起来都把这事儿给忘了,小宁知道咱下回再唠啊。”
“就是,下回再唠啊。”木匠婶子也说,“天色不早了,快回去吃饭吧,我听说你们知青点里的人都缺粮,可别回去晚了没饭吃。”
宁心怡也赶紧起身,“行啊,咱下回再唠。”
一顿寒暄,各归各家。
她走的时候看了眼扶着赵三奶奶的人,一个长得挺高大的小伙子,看上去跟老木匠的小儿子差不多年纪。
再一想,老木匠和木匠婶子应该是两口子吧?她早就该想到了。
那么赵三奶奶的小儿子肯定跟木匠婶子的小儿子是好哥儿们了。
宁心怡确定了,说打媳妇的人就是这小子了。
刚才听赵三奶奶说,这小子叫嘎娃儿,真是个别致的名字。
别看跟老太太们聊了两个小时,收获也是大大的。
村里的基本情况她都搞清楚了,村里有几个寡妇,又有几个懒汉,还有几个爱偷鸡摸狗的。
又或者村里哪户人家的小子娶了娇气知青,婚后被婆婆管得整天闹腾的,又有哪家闺女招了个知青女婿,还有谁家小子整天盯着人家女知青,又有谁家的姑娘总爱往男知青那边靠,还有倒贴着给人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