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敬请放心讨贼,一切都在卑职身上!”周尚等人拱手作别道。
此时前部斥候早已散出,排头一面红底白字“汉”字大旗,后面紧随“陆”字帅旗,旗下八百舒县义兵,皆玄皮甲胄,持盾配刀,步伐齐整,足音铿锵。后军是一千乡勇左右散开,身披皮甲,无胄,手持长矛,背负弓箭,紧紧护持着辎重粮草大车。
周旭与叔父周尚等人辞别后,深深望了一眼人群之中的陆宁楠——东汉末年,儒家礼教禁锢甚深,到底不便当面相送——拨马归入行伍之中。
“旭儿,此去皖县西南二百余里,每日急行军八十里,三日可抵皖城,你意如何啊?”陆康持缰徐徐前行,问向周旭道。
“大人这是在考校在下兵事。”周旭微微一笑道:“《孙子。军争篇》云:‘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如急行,则后军乡勇辎重皆弃也。贼寇远在蕲春,距皖县三百余里,况贼寇势众,急切间不能相聚,故我军可缓缓而行。依在下浅见,日行五十里宿营,五日内赶到皖县即可。”
“不错!”陆康颔首道:“据细作相报,贼寇尚在囤积粮草,联络蛮夷,非数日不能进发。”
一路无事,转眼太阳已偏西,陆康抬头望了望日色,问道:“已到申末时分了,我军现在何处?”
“大人!”邓当拱手道:“据斥候来报,我军已近桐乡。”
“传令!宿营!”陆康吩咐道:“乡勇扎营造饭,义兵设防警戒,外圈设拒马木栅,内圈以辎重车辆代营垒!”邓当将命令传下,士卒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旭儿。”陆康带着周旭巡视,随口问道:“可知以车代垒出自何处?”
“《吴子》云:‘车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周旭略一思索便答道:“《史记。卫将军列传》又云:‘於是大将军(卫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大人略加变化,以辎重车代替武刚车作为营垒。”
“嗯!”陆康颔首道:“那你可知以车代垒的用处?”
周旭微微一笑道:“我大汉军制,凡宿营时墙垒、沟壑、塔楼缺一不可,塔楼可瞭望射击,沟壑可阻敌骑突袭,墙垒可护我军士卒,但一扎一拆之间,十分繁琐,不利于我军机动。故卫大将军设武刚车营、李陵设大车营,皆为车营可防御、可瞭望、可射击,一举三得也。”
陆康赞许道:“旭儿,你已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矣!”
夜晚,中军大帐内,陆康居中端坐,周旭坐于下首,二人秉烛交谈。
“旭儿,依如今情势,破黄穰部容易,难的是如何说服江夏蛮夷。”陆康手捻须髯道。
“据我所知,江夏蛮夷以潳山蛮雷承、巫蛮许焕两部势力最大,其余各部皆以其马首是瞻,若能说服二人,则蛮夷定矣。”周旭答道。
“现在的问题是无人可出使蛮营,说不得只能老夫亲自走一趟了。”陆康叹道。
“不可!大人乃一军统帅,需坐镇中枢指挥,岂可轻临险境?”周旭忙出声阻拦:“在下愿往!”
“旭儿,你虽博览群书,又能言善辩,终是太过年少,恐怕雷承等人不能信服。”陆康摇头道。
正在为难之时,帐外义兵来报:“禀郡守大人!营外一人徒步前来求见,自称会稽虞翻。”
“哦?”陆康与周旭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笑道:“说客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