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线 > 第79章 献荆州粲说刘琮(第1页)

第79章 献荆州粲说刘琮(第1页)

却说刘备向孔明询问寻求保全的计策。孔明说:“新野是个小县城,不能长久居住。最近听说荆州的刘景升病重在危急之时,我们可以借取这个郡来谋求安身之所,那里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可以用来抵抗曹操。”刘备说:“您说的很对,只是我深感刘景升的恩情,怎么忍心谋取呢!”孔明说:“现在如果不夺取,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刘备说:“我宁愿死也不忍心做没有道义的人。”众人都不停地叹息。孔明说:“暂且先处理军队的事务吧。”

却说夏侯惇回到许昌,双手被反绑着去见曹操,跪在台阶前请求死罪。曹操就让人给他松绑,请他到厅堂上询问原因。夏侯惇说:“我到博望坡下遇到敌军,想要尽全力捉拿刘备,却被诸葛亮用火攻;火起的地方,自己人相互残害,十个人有四五个受伤。”曹操说:“你自幼用兵,难道不知道在狭窄的地方不能用火攻吗?”夏侯惇说:“于禁曾说过,后悔也来不及了!”曹操问于禁,于禁就把前面说的话回答他。曹操说:“文则本来就有这样的高才,能够胜任大将军啊。”后来水淹七军,损失了很多人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起。于是重重地赏赐他。曹操说:“我心中所忧虑的是刘备和孙权啊,其他的都不值得介意。我现在有精锐的士兵上百万,不趁着这个时候扫平江南,就会失去这个机会。”就下令:“起兵五十万,曹仁、曹洪作为先锋;张辽、张合作为第二队;夏侯惇、夏侯渊作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作为第四队;我作为主将,统领文武大将作为第五队:各自率领十万军队。”又命令许褚担任折冲将军,带领三千军队在先锋部队前面,所到之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选好日子出兵,必然能够取得胜利。荀彧等人留守许昌。选定在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末旬丙午日出兵。当时大中大夫孔融进言劝谏说:“荆州刘表、新野刘备,都是汉室宗亲,又不曾侵犯边界,反而背叛朝廷。江东孙权占据六郡,更有大江的险阻,不容易攻取。现在如果发动没有道义的军队,损失军队残害百姓,大大失去天下人的期望。”曹操呵斥他说:“刘备多次侮辱我,是我心腹的大患。刘表供养他,他必定会背叛。孙权违抗命令,怎么能不讨伐他呢?再劝谏,一定斩首!”孔融走出官府长叹说:“用不仁德去征伐最仁德的,怎么会不失败呢!”当时有御史大夫郗虑的随从听到了,报告给郗虑。郗虑常常被孔融侮辱轻慢,心里非常怨恨他,进宫拜见曹操说:“丞相知道孔融想要谋反吗?”曹操说:“你试着说说。”郗虑说:“孔融平常戏弄侮辱丞相,您知道吗?略举其中一二件事,来证实他的罪过。丞相下令禁酒,孔融上书说:‘天上有酒旗星,地上有酒泉郡,人有喜爱美酒的品德。所以唐尧、虞舜不喝上千钟酒,就不能成就他们的圣明。而且夏桀、商纣都是因为好色而亡国,现在为什么不禁止他们的婚姻呢?’这是孔融深深地讥讽丞相啊。又曾经记得,有一天丞相问起妲己的事,孔融回答说:‘周武王讨伐商纣,把妲己赐给周公。’丞相因为孔融学识渊博,认为是书中所记载的,深信不疑。后来又问起,有人说:‘妲己却被周武王斩杀了。’丞相又问,孔融说:‘用现在的情况来推测,想必当初就是这样的。’当时孔融把丞相看成什么样的人呢?曾经和祢衡互相称赞。祢衡称赞孔融说‘孔子没有死’,孔融称赞祢衡说‘颜回复活’。以前祢衡侮辱丞相,就是孔融指使的。这些都不值得谈论。而且孔融和刘备、刘表关系很深厚,常常有书信往来。孔融又对孙权的使者诋毁诽谤朝廷,暗中传递消息。这就可以看出大逆不道的情形啊。”曹操听了,大怒说:“御史的话是对的。可以传唤这个贼人,在街市上斩首!”于是命令廷尉去捉拿孔融。孔融的两个儿子正在家里相对下棋,左右急忙报告说:“您的父亲被廷尉抓走要去刑场,二位公子为什么不起来?”两个儿子说:“哪里有鸟巢毁坏了而鸟蛋不破碎的道理呢?”话还没说完,廷尉又到了,把孔融全家老小都捉去斩首,消灭他的家族,把孔融父子的尸首示众在街市上。京兆人脂习趴在尸首上痛哭说:“文举舍弃我而去死,我为什么独自活着呢?”有人报告给曹操,曹操想要杀他。荀彧说:“我听说脂习常常劝谏孔融说:‘您太刚直了,必定会遭遇当世的祸患。’是个有义的人,不可以杀。”曹操赦免了他。脂习就收殓孔融父子的尸首,一起都埋葬了。后来魏文帝因为脂习有栾布的节操,加授中散大夫。又非常喜爱孔融的文章,常常叹息说:“是扬雄、班固一类的人啊。”招募天下有呈上孔融文章的人,就赏赐金银丝帛。孔融所着的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共有二十五篇。后来史官怜悯孔融的才华,而作赞说: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华绝世大,词语侮曹公。脂习怜刚直,收尸解送终。

讨论说:

昔日谏议大夫郑昌有话说:“山上有猛兽,野菜因此就不会被采摘。”所以孔父表情严正,不容许有杀害暴虐的阴谋;《公羊传》说:孔父表情严正地站立在朝廷上,那么人们就不敢有冒犯君主的行为。而使君主遭遇危难,可以说是正义表现在神色上。晏平仲在朝廷,有缓解田常盗夺齐国的期望。纾,读音舒,是解的意思。盗齐,说的是田常。一天就杀了齐国君主,进而盗取了他的国家。至于孔融的高远志向和直率性情,足够用来触动正义的感慨而违逆雄主的心。所以使得转移汉朝的鼎的行迹,在人还活着的时候被搁置;“移鼎”,说的是迁走汉朝的鼎。“人存”,说的是曹操还在,不用等到他篡位。朝代终结的规划,在他身后开启契机。“代终”,说的是汉代国运的终结。“身后”,说的是曹丕接受禅让。那威严的气质、正直的品性,只是遭受挫折罢了。难道那圆滑委屈,可以贪求他的生存吗!园,就是圆,就是没有棱角。庄重严肃啊,洁白光亮啊,他可以和美玉秋霜相比质地啊。

曹操下令五路军马,先派出三路,依次进发。

却说荆州的刘表病情严重,派人请刘备来托付后事,当时还不知道曹操的军队要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日夜兼程赶到荆州去见刘表。刘表说:“我如今病已深入膏肓,将后事托付给贤弟。我的儿子没有才能,众将领也大多离散;我死之后,贤弟可以掌管荆州。”刘备在床前拜倒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持忠诚,辅助贤侄,怎么敢承担掌管荆州这样的重任呢?”刘备坚决推辞不接受。第二天,有人禀报说曹操的军队来了。刘备急忙辞别刘表,连夜再回新野。诸葛亮询问原因,刘备就说了托孤的事情。诸葛亮说:“主公不接受,灾祸就不远了。”刘备说:“刘表待我非常优厚,现在如果做这件事,别人会说我忘记了他的大恩,所以不忍心啊。”

刘表病重,又听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前来平定江汉,他对此非常惊讶,于是商议写遗嘱,让他的弟弟刘玄德辅助长子刘琦做荆州的主人。蔡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她关上内门,让蔡瑁和张允把守外门。当时,长子刘琦得知父亲病重,急忙离开江夏,直接到荆州探望父亲。当他到达外门时,蔡瑁急忙拦住他说:“公子奉命镇守江夏,责任重大。现在你擅自离开职守,如果东吴的军队来了,怎么办?如果你进去见主公,主公一定会生气,病情会加重,这不是孝顺的做法。你应该赶快回去。”刘琦站在门外,大哭一场,然后上马回到江夏。八月戊申日,刘表在里面大声叫了几声后去世。史官有诗说:

昔闻袁氏居河朔,今见刘君霸汉阳。

无决有谋空战讨,外宽内狭远贤良。

绍因谭、尚须倾国,表为琦、琮立丧邦。

观此可为千古戒,怨魂应是绕荆、襄!

评论说:

董卓凶狠残暴,贪婪不仁,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几乎没有这样的人。《英雄记》中说:“大人见到临洮铜人,便铸造了临洮铜人,而铜人却被毁掉了。世上有董卓这样的人,就会有大乱发生,而董卓也自取灭亡,这是有原因的。”袁术奢侈荒淫,放纵无忌,荣耀不能长久,这是他自己造成的。我认为,夏桀、商纣无道,秦朝、王莽暴虐,都经历了很多年,然后他们的罪恶才被人们所认识。董卓自窃威权,到他死去,还不满三周,他的罪恶却像山岳一样高大,毒害了整个天下。他的残忍本性,实在是连豺狼都不如。“袁绍、刘表都有威严的仪表和风度,在当时很有名望。刘表在汉水以南称霸,袁绍在黄河以北称雄,然而他们都是外表宽厚,内心猜忌,好谋无断;有才能却不能任用,听到好的建议却不能采纳;废黜嫡子,册立庶子,违背礼法,崇尚私爱。以至于他们的后代衰败,国家灭亡,这并不是不幸的。过去项羽违背范增的谋略,因而丧失了他的王业。袁绍杀害田丰,比项羽还要过分!

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诏,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才举哀报丧。当时刘琮只有十四岁,颇为聪明,他召集众人说:“我父亲去世了,我哥哥刘琦在江夏,还有叔父刘玄德在新野。你们拥立我为主,倘若我哥哥和叔父兴兵问罪,该如何解释?”众官员都没有回答,只见阶下幕官李珪站出来说:“公子的话很有道理。现在可以赶紧发丧信到江夏,请求大公子刘琦来做荆州之主,让刘玄德一同理事,这样向北可以抵御曹操,向南可以抗拒孙权。这是万全之策。”蔡瑁上前说:“你是什么人,竟敢胡言乱语,违背主公的遗命!”李珪大骂道:“你们这些人内外勾结,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看就要把荆襄九郡送给蔡氏家族!故主有灵,一定会诛杀你们!”蔡瑁大怒,命令左右将李珪推出斩首,并将首级献于阶下。于是蔡瑁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别统领荆州的兵马,护送蔡夫人和刘琮前往襄阳驻扎,以防止刘琦和刘备的叛乱。他们将刘表的灵柩安葬在襄阳城东四十里的汉阳平原,却没有向刘琦和刘玄德报丧。

刘琮到了襄阳,刚下马,就有急报传来。报告说:“曹操率领大军径直朝襄阳而来。”刘琮于是请蒯越、蔡瑁等人商议。东曹掾傅巽,字公悌,进言说:“如今故主刚刚去世,大公子刘琦在江夏还不知道;倘若他知道了,一定会起兵来争夺,那么荆州就危险了,这是一个不利之处。现在主公您在襄阳,又不告知刘玄德;而新野和这里只有一江之隔,他如果得知,一定会起兵问罪,这是第二个不利之处。眼下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想要吞并江、汉地区,这是第三个不利之处。虽然有这三个忧患,但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荆、襄九郡的百姓像泰山一样安稳,也足以保住主公您的名爵。”刘琮问:“什么计策可以保证?”傅巽说:“可以把荆、襄九郡的人马献给曹公,那么曹公一定会重重地优待主公。”刘琮呵斥道:“这是什么话!我继承先父的基业,座位还没坐稳,怎么能一下子受制于他人?我绝对不会这样做!”蒯越说:“傅公悌的话是对的。主公如果不听从采纳,就有三个危险。”刘琮说:“哪三个危险?”蒯越说:“顺从和逆反有大体原则,强大和弱小有固定形势。如今曹丞相南征北战,以朝廷的名义,主公抗拒他,以臣子的身份抗拒君主,这是违背道义的,这会使国家有危险,这是其一。主公凭借刚建立的楚国来抗拒中原的百万大军,这是形势危险,这是其二。主公势力弱小,一定会向刘玄德求救来援助,估量刘玄德怎么足以抵挡曹公?如果他足以抵挡曹公,那么刘玄德怎么会甘心处于主公之下呢?这会使自身有危险,这是其三。有这三个危险,却还想与曹公争高低,就如同用一块土去填大海,难道不是很难吗?况且荆、襄的众人,听到曹公的兵势如狂风,威风如雷电,还没开战就先胆怯了,怎么能与他对抗呢?”刘琮说:“诸位说得有道理,不是我不听从,怎么忍心把先父的基业一下子就废掉呢?这实在是会被天下人取笑啊。”话还没说完,一个人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说:“我有几句话是为了荆、襄的长久考虑,还能听我说说吗?”众人一看,原来是荆州的上宾,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担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担任司空。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年幼时,去拜见左中郎将蔡邕。当时蔡邕高朋满座,听说王粲来了,急忙倒穿着鞋子出来迎接他。王粲容貌瘦弱,身材矮小,在座的客人都很惊讶地说:“蔡中郎为什么唯独敬重这个小孩子呢?”蔡邕说:“这是王公孙,有奇特的才能,我比不上他。我家的书籍文章,都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因为西京混乱,都没有赴任。到荆州来避难,刘表把他当作上宾。王粲博学多闻记忆力强,别人都比不上。和人一起走,看到路边的石碑,别人问他:“你能默默地背诵吗?”王粲说:“能。”于是让人背诵,一个字都不差。看别人下棋,棋局被破坏了,王粲能重新摆出来。下棋的人不相信,就用手帕盖住棋局;王粲另外拿一副棋摆出来,让他们比较,不差一道一子。他又擅长计算,他的算术很精通,拿起笔就能写成文章,不用修改。着有诗、赋、论、议六十篇。当时他对刘琮说:“我有愚蠢的计策,希望能进献给将军,可以吗?”刘琮说:“我愿意听听。”王粲说:“天下大乱,豪杰纷纷崛起,现在在仓促的时候,强弱还没有分清,所以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在这个时候,家家都想做帝王,人人都想做公侯。看看古今的成败,能先看到机会的,就能享受福气。现在将军自己估量,和曹公相比怎么样?”刘琮说:“我比不上。”王粲说:“据我所听说的,曹公是杰出的人物。雄才大略在当时是第一,智谋出众,在官渡打败袁绍,把孙权赶到江外,在陇右驱逐刘备,在白登打败乌丸,以上三句,都是张隙虚假妄作,不是王粲原本的话,这是裴松之所批判的。平定消灭的功绩,常常如同神明,不可胜数。今天的事情,去留就很清楚了。将军如果听我的话,卷起铠甲倒转兵器,顺应天命,归附曹公,他一定会重重地对待将军。差不多能保住自己全家,长久地享受福禄,传给后代,这是万全的计策啊。我王粲在乱世中流落,在这个州寄托性命,承蒙将军父子的重用,怎么敢不尽心说话!将军明智地听从,不要让自己后悔。”刘琮说:“先生的教导,虽然是这样,也需要禀告母亲知道。”蔡夫人在屏风后面转出来说:“仲宣的话,公悌的谋划,异度的见解;关于兴衰的事情所见相同,何必告诉我。”就派人写投降书,让宋忠悄悄地直接去曹公那里送投降书。宋忠一直到了宛城,见到曹操,献上投降书。曹操非常高兴,加封宋忠为列侯,赏赐衣服、马鞍和马匹,吩咐让刘琮出城迎接,就让他永远做荆州的主人。

宋忠辞别曹操返回襄阳,快要渡过长江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支人马。宋忠没有路可以躲避,只能去迎接,原来是关云长。关云长盘问宋忠,宋忠很害怕,不敢隐瞒,只能把实际情况告诉他说:“刘荆州已经去世,拥立刘琮做了主公。听说曹操的军队到了,派我送投降书到宛城,去投靠曹操了。”关云长听了非常吃惊,于是抓住宋忠来见刘备。关云长详细地说了这件事。刘备听说后,扑倒在地上痛哭。不知道他性命会怎么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