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葬明1620 御风伯爵5 > 第389节(第1页)

第389节(第1页)

&esp;&esp;这个时候建奴的血性还有他们最终的一腔血勇也彻底被逼了出来,本来对他们来说,建奴很清楚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根本已经无法再和大中朝相对抗,死守盛京最多也就是一个玉石俱焚的下场,他们完全可以放弃盛京,朝北遁入到山林之间,放弃眼下他们掌握的这些地盘,可是过了十几年舒服日子的建奴,现如今却将盛京视为了他们的圣地,盛京在,则他们大清在,盛京亡,则大清亡!所以在这个时候,建奴们有不少人选择了留下来,死守盛京,和大中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esp;&esp;对于建奴的冥顽不化,消息很快便传回到了北京,肖天健听罢之后冷笑了一声,用朱笔在军报上批注了一行字,八月二十上午辰时发动总攻!

&esp;&esp;整个辽东大中军得到命令之后,一支支的开始调动了起来,这对于大中军来说,将是辽东之战的最后一场大战,整个作战指挥,肖天健都交予了罗立负责,因为这对于罗立来说,是一种荣誉的奖赏,总参谋部也抽调出了数十名得力参谋人员赶赴到了辽阳,作为罗立的参谋人员使用,帮助罗立来指定这一场大战的各种细节。

&esp;&esp;此次盛京会战,大中军一共调动了四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另外还有两个独立重炮团和数个独立加强炮兵营,兵力总数大致在六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动用了两个辎重团和数个辎重营以及相当多的工兵部队参战,作为总攻建奴盛京的辅助部队参战。

&esp;&esp;胜利的天秤早已向大中军倾斜,不论是从兵力上来说,还是装备质量上来说,大中军都远超过了建奴的兵马,相对于大中军来说,建奴在这个时候,仅仅能在盛京一带集结起来不足四万的人马,这对于建奴来说,已经是倾其所有了,他们几乎动员了所有能动的旗丁参与这场大战,上至五十岁的老头,下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几乎都被他们武装了起来,投入到了对盛京的保卫战之中。

&esp;&esp;甚至于连一些旗人中的健妇也被建奴组织了起来,参与到了为守城兵马运送物资,做饭等事务之中。

&esp;&esp;虽然多尔衮和顺德极尽可能召集兵马,但是这也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至于装备,他们更是简陋到了极点,接二连三的失败,使得建奴军损失非常巨大,之前他们缴获抑或是自造的许多火炮,随着战争的失利,多成为了大中军的战利品,再加上汉军旗的覆灭和大量掳来的汉人工匠被杀抑或是逃亡,使得建奴正在逐步的失去制造火器的能力,再一次使得他们逐步退回到纯冷兵器的时代,兵将们只能用原始的刀枪或者弓箭来和几乎已经全部火器化的大中军进行对抗,整个战争的未来可以说是让建奴有些绝望。

&esp;&esp;(今天心情不错,昨晚和编辑讨论了新书,基本上通过,要进行最后的修改,便可以签约,具体书名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一旦有新消息,&esp;奇怪圣旨

&esp;&esp;大中军不是当年的明军,这里也不再是当年的萨尔浒,可是为了调动士气,多尔衮想方设法在建奴军之中,连连提及当年的萨尔浒之战,称汉蛮子不可怕,只要他们上下齐心,定能再在盛京城外再建新功,重新再现当年萨尔浒之战。

&esp;&esp;虽然多尔衮表面上像是信心满满,但是对于建奴的士气提升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因为建奴上下,谁都知道多尔衮乃是大中军的手下败将,而且还是一个常败将军。

&esp;&esp;从当年崇祯十一年入关,到山海关之战,进而又是去年的锦州大战,接着辽阳之战,多尔衮这些年来,和大中军交手不止百余次,但是结果是他只要碰上大中军,几乎都是逢战必败,从无一场像样的胜迹可言!

&esp;&esp;现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大中军大军来了,而且兵多将广武力超强,他们满洲八旗,现如今镶蓝旗尽毁,正红旗、镶红旗几乎全没,正蓝旗到现在也没有回复,镶黄旗也损失惨重,两白旗兵力尚不足全盛时期的一半,仅剩下正黄旗尚且保存着一定的实力,但是当年那些能征善战的建奴将领们,这个时候一个个却都成了昨日黄花,已经凋零。

&esp;&esp;屈指算来,建奴这些年来,折损在大中军手下的大将,先是岳托死于崇祯十二年出关,接着阿巴泰死于崇祯十四年通州之战,豪格也在通州之战之后失踪,后来鳌拜死于金州之战,罗洛浑死于去年的盖州之战,阿济格死于辽阳之战……

&esp;&esp;现如今建奴之中还能算上勇将的也仅剩下了多尔衮和多铎等少数几员大将,而这些所谓的大将,又有谁不是大中军的手下败将呢?

&esp;&esp;所以不管多尔衮如何鼓吹再现当年萨尔浒之战,可是建奴军之中,却弥漫着一种难以遏制的失败情绪,虽然他们为了他们的荣耀,决定留下和大中军在盛京决一死战,但是看好这一场大战的建奴却少之又少。

&esp;&esp;再加上严重的粮荒,让建奴军上下几乎人人吃不饱,这半年多下来,大部分建奴都饿的是面黄肌瘦,就连他们引以为豪的马甲兵,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已经没有了战马,成了步甲,只能徒步参战,他们最为倚重的骑兵优势,在这个时候也早已无法再次发挥出来。

&esp;&esp;随着八月二十这一天的临近,大中军和建奴军纷纷开始开赴到了盛京周边,在八月二十日之前,许多地方便已经提前开始发生交手,大中军一支支的抵达了他们预定的出发地点,迅速的将出发地周边的建奴肃清。

&esp;&esp;这种肃清行动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屠杀,凡是不肯立即投降的建奴,都迅速的被大中军的各路人马迅速的肃清,大中军为了减少后勤供应的麻烦,甚至于采取不收容俘虏的政策,凡是抓到建奴,不论男女老幼,直接杀掉,省的还要将他们向后方输送耗费粮食。

&esp;&esp;渐渐的建奴军开始被各路大中军兵马挤压到了盛京周边的二十多里范围之内,两个骑兵师这个时候充当了遮蔽部队,依靠着他们的机动优势,不断的将大中军四周出现的建奴骑兵击退,死死的压制住了建奴大军的哨探,使之无法深入到纵深探查大中军的行动和兵力部署。

&esp;&esp;更多的大中军斥候,则提前开始和建奴的哨骑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绞杀战,双方都极力的压缩对方的侦查范围,之前大中军斥候在和建奴哨骑交手的时候,并不占多少便宜,只能依靠着他们拥有望远镜的优势,来提前打伏击战,方能占据优势,但是这种情况在天元元年之后,已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esp;&esp;大中军有意识的吸收了相当一批弓马娴熟的蒙古骑兵,将其并入到骑兵部队抑或是斥候之中,这些蒙古骑兵的加入,使得大中军的骑兵部队和斥候部队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为这些蒙古骑兵自幼也都是生活在马背上,几千年来都这样的生活,虽然他们早已不复当年蒙古铁骑的威风,但是个人的能力却并没有降低,甚至于比起半游牧半农耕的建奴,他们更有优势一些。

&esp;&esp;所以这些年来,大中军斥候在增添了大批蒙古骑兵之后,战斗力更加强悍了许多,往往可以直面建奴的游骑,并且丝毫不落下风。

&esp;&esp;在八月二十日这一天之前,大中军终于完成了战前的部署,死死的将数万建奴挤压在了盛京周边一带动弹不得。

&esp;&esp;到了八月二十日这天上午的七点,也就是辰时的时候,罗立亲自出现在了最前线,只见他手提一把大刀,高高的举过了头顶,然后重重的朝着盛京方向挥了下去,刀锋直指盛京。

&esp;&esp;“全军开始攻击!”这是罗立发出的命令。

&esp;&esp;几个步兵师在看到了南面升起的三颗红色火箭弹之后,一起发动了进攻的行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