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奥运人物故事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30年的权利,这是以往奥运会行销方式所没有的,也是值得在以后的奥运会行销中学习和推广的。

二、圣火传递与“政治”无关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公布以后,中国台北被列入传递城市,接在越南胡志明市之后、再传往香港;对此,中国台湾籍国际奥会委员吴经国表示,圣火传递是很单纯的体育活动,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联想,如果连奥运序幕都不参加,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对于中国台湾某些政治人物称,奥运圣火离开朝鲜平壤“跳过”台湾,先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再返回中国台北,目的是要“矮化台湾”,吴经国则解释说,这是因为朝鲜和越南都有和中国大陆土地相连,才作此规划。

吴经国表示,圣火传递是每次奥运活动的序幕,如果中国台湾连序幕活动都不想参加,那是不是要认真的考虑,到底还要不要参加奥运。吴经国说,中国台湾一直想要申办国际综合运动赛事,且一直积极参与国际运动,没有理由也没有道理拒绝圣火来台,希望让体育活动越单纯越好。

三、手中的那一票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虽然失败了,吴经国说,但他是投给北京的。当年在票选结束后,为了给历史留下见证,他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l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有一天关心这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能有机会检视这张选票,届时即可依据这张手写的字样“得到证明”。

。。

吴经国:北京奥运的“关键一票”(2)

吴经国还记得在出发前,父母亲即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他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吴经国了然于胸。另外,选后一个月,收到何振梁主席的谢函,除对于他的支持表示谢意外,更谢谢他为北京拉了不少票。

2001年7月13日,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时刻终于到来。第一轮投票后,第二轮投票开始,两分钟后结果出炉。 吴经国对坐在两边的委员轻声道:“选举已经结束,北京获胜了。”在他左边的新西兰籍委员威尔逊高度近视,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答:“相信我,主席很快就要宣布结果。”他屏息以待历史性的一刻到来——北京在第二轮中以56票过半数夺下奥运会主办权。

只见萨马兰奇接到信封,撕开封口,拿出纸条念:“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全场顿时欢声雷动,北京代表团成员从座位上跳起来,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吴经国也从座位上跳起冲向何振梁,他们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喜极而泣。何拍着吴的背说:“经国,你做了件大好事。”吴答道:“何先生,我们俩共同为中国人做了件大好事。”他俩真情的流露感动了在场许多委员。许多中外媒体冲到他们面前,镁光灯闪个不停。

四、平生只有“两个梦想”

“我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来协助国际奥委会推动所有的有关奥林匹克事务,我人在台湾,祖籍是苏州,是中国人,我必须非常明确地表达我对北京的支持,协助北京来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且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去。”

如今,吴经国先生先后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与评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吴经国先生还兼任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受国际奥委会之托担任工程建设组的召集人。

吴经国先生一直致力于两岸的交流,他告诉我,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北京奥运的筹备过程中,两岸各界有许多方面可以合作,如奥运主赛场的设计招标活动中就有台湾同胞递交的方案,尽管没能中标,但至少有了一次参与的机会,是两岸同胞为奥运携手的一个表现,肯定会对两岸交流有所帮助。他还积极呼吁台湾同胞参与捐建北京奥运游泳馆。

作为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委员,吴经国先生一直关注北京奥运会歌曲的征集情况。他认为,在奥运体育比赛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奥运文化上还是应该突出主办国的地方特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还是要展现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这也是将中华文明向全球推广的舞台。”吴经国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没有理由创作不出优秀的奥运歌曲,更不可能让哪位国外的歌手演唱北京奥运会歌曲。吴经国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在开幕式、点火仪式、主题曲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奥运会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吴经国还告诉我,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他一生的梦想。此外,他还有第二个梦想,那就是希望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中国同一块牌子下,台湾运动员和大陆运动员能够手挽手地一起步入会场。他说:“我和何振梁先生相约,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他说,这将是他和何振梁先生一起为历史做的一件事情。吴经国先生祖籍苏州,1946年出生于重庆,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袒露心迹:“虽然在奥委会的工作常常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与不解,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1984年,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奥运会上为中国摘取第一枚金牌,2004年“亚洲飞人”刘翔一鸣惊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早已将“东亚病夫”的帽子甩入了太平洋!奥运会是体育明星的最大舞台,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欢笑与泪水……

姚明:王者归来(1)

姚明,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美国NBA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作为中国的“名片”,姚明成为世人瞩目的篮球明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为何是“2008年再做一次旗手”?

从一出生就备受关注的巨大婴儿到中国第一个NBA明星,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笔下的姚明成长之路。未出生已被体委预定,姚明的传奇经历,被西方人广泛关注。

这种非常西方化的纪实性的笔调,对习惯了中国媒体传统报道方式的国内球迷来说,是很不熟悉的,但正是这种陌生感,才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这本书的价值。一切的一切:成长中的痛,训练中的苦,生活中的酸,胜利后的甜,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美'布鲁克·拉尔默:《姚明行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奥运会,因为刘翔,很多人想看110米跨栏;因为姚明,很多人想看篮球。

随着2008年奥运会来临,中国体育各个项目都在磨刀霍霍。姚明已经明确表示:“我非常想再做一次(中国代表团)旗手。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始,旗手一直出自我们中国男篮。”

也许在休斯敦参加NBA常规赛时,繁忙的、紧张的赛事令姚明还没有真正投身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过程中。但是回到祖国之后,在积极养伤以及到日本征战世锦赛的同时,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备战2008的行列里。2006年7月21日,作为2007年上海特奥会形象大使,他还出席了特奥会公益宣传片发布活动。面对3名特奥会选手,姚明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份礼物。他把一双运动鞋递给一名选手,微笑着说:“希望你穿上它能跑得更快。”

一、中国“名片”

还是2006年在上海采访特奥会时,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对我说:“作为上海人的骄傲,姚明和刘翔在体育上取得辉煌的同时,还有着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儒雅、宽厚。

不少美国人曾认为中国人是古板的、落后的,可是米的姚明和他的打球方式给美国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谦逊而彬彬有礼的举止,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前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曾给姚明取了个别号——中美外交的民间大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