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绿色森林和食人神之山 > 第62部分(第1页)

第62部分(第1页)

谁说观音菩萨是女的?!季莹四人喜极而呆,眼睛相互滴溜溜一顿猛探,旋即搂作一团,大呼小叫地跳了起来。

方寸斗室岂容得下几人漫天的喜悦!鲜嫩yù滴的娇啸立时溢出屋外。这可乐坏了办公区的一干员工们。于是纷纷抵头触首交头接耳,人人面露欣喜之sè:小富一把,指rì可期矣!

原来,在未识季玉之前,不知自己此生情归何处的陈子昂曾不止一次于玩笑间对手下们放言:自己成婚之rì,定赏每人一个实心砖头般大小的红包。便有好事者捡来实心砖头依样粘了红包,发现竟能容下四五万!

却也有一人闻声于欣喜间面显愁sè,那便是副总沈妙曦:看来,下次给子昂上教育课,题目得改成“恋爱艰难百战多”才行!而他,却偏是情商匮乏,好不容易娶了老婆,说声“我爱你”,羞于启齿竟还用英文。

哎,真是四只小鸟!

眼瞅着自己办公室几yù被季莹四人的喧嚣掀翻,陈子昂没有制止。只是一旁静静地看着,神情无比享受。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施助于人,心境竟是如此的美妙。而这份美妙是他以往每年捐数百万以至上千万却不知自己的钱去了哪里、又帮助了哪些人时所从未体味过的。

或许,真是到了自己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了!至少,这捐赠支票以后递出去的时候,得问问收票之人都打算干些什么。

陈子昂仰在椅上优雅地吐着烟圈,一团烟火于渐趋昏黑的室内忽明忽暗地闪烁,恰似他此刻起伏不平的心动。

季莹四人跳够叫够后,又团花簇拥围了陈子昂好一顿叽叽喳喳。直到天sè渐暗,方想起得赶回学校晚自修了。于是手忙脚乱收拾好各自拉在沙发上的背包手袋,纷纷抢着出门。

陈子昂虽早被几只小鸟的莺歌燕语腻得七晕八素,却也还不失一分清醒,待送四人到楼下,便拉了季莹一再叮咛:“今rì之事,千万不可让你姐知道!”

季莹大惑,“为什么?”

陈子昂嗫嗫半晌,神情扭捏,“我怕。。。。。。她到时怪我‘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有什么不好!”季莹大不以为然,却还是颇为义气和陈子昂击了掌。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第九十一章 凤凰来仪

()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孙悟满照例给远在越城的王昌临打了电话,得悉陈子昂正夜以继rì督促手下设计“天字一号”的装修图纸,心里大为高兴。撂下电话后,他抬起右脚,用手极其轻柔地触了触,感觉似不如昨rì那般痛得钻心了,心里顿时大感惊奇:想不到这陈子昂刚对“天字一号”有了一点真动作,自己的脚痛就马上有了转机!若有朝一rì待他装修完“天字一号”住进去,那自己这脚痛还不得应景而愈了!

如此想着,心里宽慰之余,对绝望之时赐他偈语的方士尤是万分感激。于是唤来刘参谋细细交待:改天一定得将方士上次拉下的劳务费给送去。刘参谋唯喏而出。

孙悟满赶紧关了总裁室的门,一屁股坐回办公桌后,得意洋洋地将老板椅晃得嘎吱嘎吱乱响。如此过了一会儿,终不堪呱噪的嘎吱声,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庆贺方式。眉一皱,便想起自己新近开发的自娱项目——美脚甲,忙将脚撩在老板桌上盯了挑剔地左看右看,见十块大小不一的“青鱼鳞片”于规整间又生瑕疵,顿如发现新大陆似地眼睛一亮。于是从桌屉里拿出钳子、锉刀等一干jīng致的美甲工具,有条不紊忙了起来。一边忙,一边还轻松地吹起口哨。其悠然自得的神情,看了好不让人羡慕。

要说孙悟满的这份悠然,来得也委实不易。自把总经理的挑子撂给严嗝嗝后,他一度感到非常不适。尤其当看到原本在自己总裁室门前汩汩流淌了十多年的络绎不绝的请示与汇报的人流忽然改道严嗝嗝办公室门口、并流淌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欢畅的时候,那份强烈的不适,更是令他心底生出万分的失落和对严嗝嗝无尽的嫉妒来。

好在早年艰难的创业历程练就他对新环境非凡的适应能力,兼有时时伴随左右且明察秋毫的刘参谋的适时提醒与规劝,他很快就习惯了自己悠闲的新角sè——“懂”事长!决意无为而治的他,这两天更是以自己总裁室门可罗雀为荣。

不过,孙悟满看似悠闲,实际上也并非真的悠闲。至少,整rì将严嗝嗝提溜得鸡飞狗跳还是颇费功夫的;更何况,每天N次打电话给远在越城的王昌临不厌其烦询问陈子昂及“天字一号”的最新动向,也花了他不少时间。

孙悟满美脚甲正如佳境,忽闻集团门口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忙丢了锉刀趴到窗口张望。谁知不望不打紧,一望吓一跳。只见青城的市长和市委书记正满面chūn风站在集团门口,身后还跟着一大帮人;其中一人端着牌匾,一人捧着锦旗。

因为隔得太远,他也没有看清上面写些什么,还以为又是来劝捐的,慌忙躲进刘参谋办公室,嘴里火星四溅:“不是刚捐了一个亿吗?怎么又来了!去!跟他们说,要钱没有,要痛脚有一只!”

刘参谋赤脚嘟嘟嘟跑到门口,见锦旗上写着“青名远扬,万古流芳”,牌匾上写着,“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一时大惑,忙恭问市长和书记大人此为何意。二人相视一笑,冲刘参谋直挥手:“去!告诉孙悟满,我俩是来道谢的,不是来募捐的——不用躲了。”

说起青城两位父母官为何要屈驾就尊亲自登门送孙悟满旗匾,话就有点长了。

小小青城虽说偏于省内一隅,却是全国有名的建筑之乡。当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民谣——“青城十人九盖房,余下一个灶瓦匠。”算是对自古及今便与建筑颇有渊源的青城人的生动写照。据说,当年北-京的故宫和拉-萨的布达拉宫yù行大修,应者云集,最终还是青城的两支仿古建筑施工单位揽下了这瓷器活。青城人建筑工艺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多年来,青城人在全国各地建了多少个楼盘、又造了多少栋房子,没有人统计,也无从知晓。不过,现在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上规模、有点像样的施工队伍中,若找不出一个青城人的影子,那倒是一个奇迹。

常言道,“做裁缝者无衣穿,当木匠者缺椅坐。”这话拿来形容青城前些年的城市建设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也难怪,多年来,数目庞大的青城建筑军团在外面东征西讨、攻城掠地,虽说个个养得膘肥马壮,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们整rì里忙着义无反顾地“支援”外省、外地的城市建设,哪里顾得上自己家乡的城市发展——当然,那时他们也根本没把这“城东一蹦跶,城西闻脚声”的小小青城放在眼里。

终于有一天,有部分大小不一、却都是一样腰包鼓胀的建筑军团头目首先感到累了,兼之心头饶是再富也难以割舍的农民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rì渐浓烈,于是想到衣锦还乡。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于是一夜之间青城里农民富豪有如狂风卷过大树般落英缤纷。这时,他们才发现,想在青城觅得一块即可炫富乡邻、又可以修生养息的风水宝地建别墅、造豪宅,何其难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