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老者稍稍沉默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接着说:“再看看那时的宦官专权现象日益严重,他们仗着皇帝的宠信,胆大妄为,肆意干涉朝廷政务,使得国家政局越发混乱不堪。”
白衣老者顿时义愤填膺,愤怒地拍案而起:“这实在是太可恶了!宦官们本来只是负责侍奉皇室的角色,怎能摇身一变成为掌握大权的权臣呢?他们干预国事,弄得朝政乌烟瘴气,简直就是败坏朝纲的罪魁祸首!”
黑袍老者(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就像那令人痛心疾首的土地兼并问题啊!农民们本就生活艰难、困苦不堪,如今更是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立命。”
白袍老者(义愤填膺地说道):“这都是因为制度存在缺陷啊!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导致无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呐!”
黑袍老者(沉默半晌后,语调渐渐变得低沉):“虽然明朝时期的政治确实存在许多弊病,但不可否认它也曾有过辉煌时刻。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为此付出实际行动,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呀!”
白衣老者(频频点头表示认同,言辞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您说得太对了!我们理应勤奋好学,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争取金榜题名,从而为国家的前途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才行呐!”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比的,他们已步入中年,人生过大半,想要再去考取功名谈何容易?更何况身处这偏僻荒凉之地,既无充足的书籍可读,也无法接触到那些名门望族所研习的经典着作。他们手头仅有的几本书,也是费尽千辛万苦从别人那里手抄得来的罢了。
在三位老者身旁,还站立着三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他们正如曾经的自己一般,怀揣着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和期待。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渴望能够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理想。毕竟这位新来的藩王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为此专门举办了这场小考选拔活动。
那位身着青衫的翩翩公子手持一把折扇,一边轻轻晃动,一边感慨道:“哎,你们说说看,这大明朝为何会存在如此之多的弊病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
另一名身穿白袍的清秀少年则手托着下巴,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如今这官场上的官员冗余现象实在太严重了,而科举取士制度更是变得僵化死板,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难以脱颖而出啊。”
站在一旁的黑袍少年轻轻撇了撇嘴,一脸厌恶地抱怨道:“还有那些可恶的太监们仗着皇帝宠信胡作非为、专横跋扈,真是令人深恶痛绝!不过幸好有咱们英明神武的大王来到此地治理!”
白袍少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烁着坚定光芒,信心满满地说道:“说得极是!这宦官当权乱政,简直就是祸国殃民呐。相信只要大王来到我们这里后广纳贤才,并与本地德才兼备之人齐心协力,必定能够扭转乾坤,彻底改变当前这种混乱不堪局势!”
青衣少年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可是如今土地兼并这般严重,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简直苦不堪言呐!大王他……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吗?”
黑袍少年闻言,顿时愤愤不平起来,语气激昂地道:“哼,这全都是那万恶的制度所带来的弊病!若换作咱们大王来治理,必定能够大力推行改革,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青衣少年听后,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还是鼓励道:“改革?说起来倒是轻巧,可又谈何容易呢。不过,既然无力改变大局,那我们不妨就从自身做起吧。努力用功读书,或许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们真的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一切。”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白袍少年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附和道:“对啊,青衣大哥说得极是!我们应当发愤图强,刻苦攻读诗书,待到学有所成之时,便能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啦。到那时,定要全力以赴报效王上知遇之恩!”
黑袍少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嘴角含笑道:“嗯嗯,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务必要坚信,只要不懈努力,终有一日我们必定能够成为王上的得力干将!”
(三人异口同声,紧紧握起拳头)“没错,让我们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定能达成心中理想,实现匡扶大明、造福苍生的宏伟目标!”
朱光进入这里仅仅几年时间,便将这片地处偏远、曾经荒芜破败的土地治理得如同钢铁般坚固。无论是饱读诗书的学者,还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乃至当地手握实权的土司们,无一不对他充满信任与敬仰——不夸张地说,至少有80%的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着这位王者归来。
如此深得民心,实乃一方百姓之福。假以时日,必能成就一番霸业,君临天下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此时此刻,朱光已然具备了称霸的根基。
几十年后有人评价过朱光一副天子气,过江由龙飞。
游走之龙,归于田地,是地之王。
正大光明,洪朋万里,此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