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水浒读书 > 15营救中下103(第1页)

15营救中下103(第1页)

上了梁山,依然是朱贵这个梁山头领自己人先汇报工作。晁盖听到报告,慌忙询问宋江的具体情况;戴宗说完情况,看起来这是宋江自己的责任事故,但晁盖从自身道义原则出发,不顾艰难,立刻决定要去救宋江。

吴用出头,坚持晁盖救宋江的方向,反对晁盖救宋江的方式。从梁山出兵江州,沿路被周边州府知道了,宋江就不是个政治工具了、而是真坐实了反叛,死得更快。何况这时梁山估计规模还在五六千人马附近,和江州驻军差不多,沿途行军应该要走上二十天时间,按这方式操作,宋江救不救得到不知道,梁山兵马搞不好就要送光了。因此吴用主持细节,要骗江州把宋江送到梁山来。

晁盖先没担心骗的细节,只觉得这计划不保险;江州就算送宋江来,走哪条路又不是梁山定的。天闲心发话,天魁星有难,天闲心可以准备出手。“这个何难”。说法名义是“去远近探听”;但公孙胜的底气应该是用道法算定时间地点。公孙胜很少发话。有生辰纲案例在先,这话一出,梁山上对截准宋江就没了多少担心。但天闲心:“只怕不能勾他解来”,又是泄漏天机——后面发展就是没骗来。

有公孙胜兜底测算宋江行踪,想想黄泥岗上公孙胜的神奇表现,晁盖转而关心欺骗蔡九的细节。吴用找自己的人际关系,选中萧让、金大坚解决造假问题。二人都在济州城。梁山此时要个普通人入伙还是比较容易的,晁盖了解完计划,认可“妙哉”,放下心来,让吴用去执行操作,转而招待戴宗。

萧让大概是“霄壤”。梁山台面上真正的唯一秀才(吴用只是秀才打扮),和其他人在那个以文制武的时代与其他人身份是霄壤之别。金大坚的名字可能就是字面意思,凿金石的人,也可能是“霄壤今大间”,如今天地之间、秀才和普通人之间距离太远了,互不声闻相知。

戴宗出发起的第四天,戴宗装成泰安岳庙太保,带钱做法冲济州来。不到两时辰,走了不到二百里地,戴宗已到了城里。秀才萧让住在文庙前;碰到金大坚也在文庙附近。戴宗对两人各出五十两银子(参考折算十万)。这活太香了,而且戴宗的理由确实也说得过去。第五天萧、金三点多早起,离开济州;走到下午快一点的时候,梁山百余人队伍把二人截上山。第五天夜里,赶回到朱贵酒店,晁盖等人也在连夜等待。第六天清晨,萧、金二人家属送到。

在晁盖的带领下,梁山行事还是讲道义的。没有抓了两人、毁了各自家来让他们死心塌地,而选择了成本更高、操作更难、风险更大的把家属一并骗上山的方式。能做到这种程度,道义强盗的行事和不道义的盗匪已经有了巨大差别。

戴宗出发起的第六天,被“分付了备细书意”、知道了信件具体内容的戴宗拿了伪装的蔡京信件,抓紧下山,还是四甲马启程,人形态八百里加急启动,往江州回去。当然,由于知道信件具体内容,戴宗“扣着日期,回到江州,当厅下了回书”。这个日期,必然不是四甲马全速直接回到江州的日期。

戴宗出发时是六月初,如果八百里加急回到江州,那时间都不到六月十五,信里写法是蔡京向官家做过汇报、得到官家的反馈再回的信,因此戴宗应该是在六月底,甚至晚点的话,七月初回到江州才能算合理。因为按信里流程,应该是戴宗在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五之间到了蔡府,蔡京收信后,去请示了官家,得到了官家“今上自要他看”的答复,再回的信。所以戴宗正常应该是六月十六七左右得的回信,到江州在六月二十六七。而由于戴宗本不应知道信件具体内容、蔡京也未必对来人仔细交待,此外还可以有各种事务空隙、等待官家时间、戴宗自己偶发情况而造成的四五天延误时间。所以戴宗回程,除了开始的时候习惯性着急,在临近江州之前,中途必然需要找地方去开个十来天小差,才能拖到正常时间回江州。且因为知道了宋江生死就在自己手上这封信里,戴宗也完全不用担心宋江的安危问题,不需要着急回到江州。

戴宗出发起的第六天,大概是晚上,吴用反刍各类行动计划时发觉了信件里的毛病:对儿子的私人信件却用了过时公章。戴宗脚快,梁山追不上,只能安排拼命计划。于是“众多好汉得了将令,各各拴束行头,连夜下山,望江州来”。

这里吴用的行动“向前与晁盖耳边说”、言语里“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受到阴谋论者的发挥,认为吴用要坑害宋江、要坑害晁盖云云。吴用如果是要坑害宋江,则没有必要突然醒悟;如果要逼宋江上山,则正常计划已够(送梁山途中打劫),不需要这么弯弯绕绕定计。后续梁山行动,是做了全梁山诸多好汉给宋江陪葬的风险打算的。

当然这个计划,并不确定能救到宋江,可能赶到也为时已晚,只是平白旅游一趟,那就什么影响都没。至于坑害晁盖,别说留有林冲秦明在,公孙胜的地位也是超然,吴用的形象独霸不成梁山;就算独霸了,梁山主力大都陪葬在外,那和自己带个把好汉离梁山出走、白手起家有多大区别?吴用是吴加亮,不是独自光;这种局面,对吴用也是豁出去了,绝不好受。下山之人,出发前应该预计是要死伤大半的,头领全员归来是极大意外;吴用留在梁山,活下来的人还有地方可回;吴用也去,则吴用也在大概率死伤的范围内,梁山上此时有谁能替代吴用的作用?

“向前与晁盖耳边说”、“暗传下号令”的必要性,书里已经点明。

当时是在筵席上,身边除了去营救的头领们,还有许多不参加营救计划的服务员喽啰。梁山三五千人马,最终成行人员不过一百人出头,只是其中精英分子。去往江州,隐蔽起见,是分散成多队以步行为主,马匹很少。如果有怀恨在心的喽啰,知道了详细计划,脱离山寨,快马送往江州去立功,这捞住晁盖等人的赏格怕不在半个生辰纲上下?所以即便底下人得知头领们都离山而去,应该是去救宋江,但怎么救的信息一定要严守,只有精挑细选的人员、已经出发的头领在路上才能知道具体计划,山上的人全都要蒙在鼓里。此时,秦明在山上甚至可能成为吴用的重点防范对象。能看明白秦明事情的、对秦明内心有把握的,除了宋江,最多加一个花荣,黄信都不能肯定。所以哪怕能守紧剩余人员点喽啰名做到一个不漏——事实应该做不到,吴用也最好不让秦明知道具体计划。这种情况下,“向前与晁盖耳边说”、“暗传下号令”就是吴用想得周全、执行到位的必然行为。

上了梁山,依然是朱贵这个梁山头领自己人先汇报工作。晁盖听到报告,慌忙询问宋江的具体情况;戴宗说完情况,看起来这是宋江自己的责任事故,但晁盖从自身道义原则出发,不顾艰难,立刻决定要去救宋江。

吴用出头,坚持晁盖救宋江的方向,反对晁盖救宋江的方式。从梁山出兵江州,沿路被周边州府知道了,宋江就不是个政治工具了、而是真坐实了反叛,死得更快。何况这时梁山估计规模还在五六千人马附近,和江州驻军差不多,沿途行军应该要走上二十天时间,按这方式操作,宋江救不救得到不知道,梁山兵马搞不好就要送光了。因此吴用主持细节,要骗江州把宋江送到梁山来。

晁盖先没担心骗的细节,只觉得这计划不保险;江州就算送宋江来,走哪条路又不是梁山定的。天闲心发话,天魁星有难,天闲心可以准备出手。“这个何难”。说法名义是“去远近探听”;但公孙胜的底气应该是用道法算定时间地点。公孙胜很少发话。有生辰纲案例在先,这话一出,梁山上对截准宋江就没了多少担心。但天闲心:“只怕不能勾他解来”,又是泄漏天机——后面发展就是没骗来。

有公孙胜兜底测算宋江行踪,想想黄泥岗上公孙胜的神奇表现,晁盖转而关心欺骗蔡九的细节。吴用找自己的人际关系,选中萧让、金大坚解决造假问题。二人都在济州城。梁山此时要个普通人入伙还是比较容易的,晁盖了解完计划,认可“妙哉”,放下心来,让吴用去执行操作,转而招待戴宗。

萧让大概是“霄壤”。梁山台面上真正的唯一秀才(吴用只是秀才打扮),和其他人在那个以文制武的时代与其他人身份是霄壤之别。金大坚的名字可能就是字面意思,凿金石的人,也可能是“霄壤今大间”,如今天地之间、秀才和普通人之间距离太远了,互不声闻相知。

戴宗出发起的第四天,戴宗装成泰安岳庙太保,带钱做法冲济州来。不到两时辰,走了不到二百里地,戴宗已到了城里。秀才萧让住在文庙前;碰到金大坚也在文庙附近。戴宗对两人各出五十两银子(参考折算十万)。这活太香了,而且戴宗的理由确实也说得过去。第五天萧、金三点多早起,离开济州;走到下午快一点的时候,梁山百余人队伍把二人截上山。第五天夜里,赶回到朱贵酒店,晁盖等人也在连夜等待。第六天清晨,萧、金二人家属送到。

在晁盖的带领下,梁山行事还是讲道义的。没有抓了两人、毁了各自家来让他们死心塌地,而选择了成本更高、操作更难、风险更大的把家属一并骗上山的方式。能做到这种程度,道义强盗的行事和不道义的盗匪已经有了巨大差别。

戴宗出发起的第六天,被“分付了备细书意”、知道了信件具体内容的戴宗拿了伪装的蔡京信件,抓紧下山,还是四甲马启程,人形态八百里加急启动,往江州回去。当然,由于知道信件具体内容,戴宗“扣着日期,回到江州,当厅下了回书”。这个日期,必然不是四甲马全速直接回到江州的日期。

戴宗出发时是六月初,如果八百里加急回到江州,那时间都不到六月十五,信里写法是蔡京向官家做过汇报、得到官家的反馈再回的信,因此戴宗应该是在六月底,甚至晚点的话,七月初回到江州才能算合理。因为按信里流程,应该是戴宗在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五之间到了蔡府,蔡京收信后,去请示了官家,得到了官家“今上自要他看”的答复,再回的信。所以戴宗正常应该是六月十六七左右得的回信,到江州在六月二十六七。而由于戴宗本不应知道信件具体内容、蔡京也未必对来人仔细交待,此外还可以有各种事务空隙、等待官家时间、戴宗自己偶发情况而造成的四五天延误时间。所以戴宗回程,除了开始的时候习惯性着急,在临近江州之前,中途必然需要找地方去开个十来天小差,才能拖到正常时间回江州。且因为知道了宋江生死就在自己手上这封信里,戴宗也完全不用担心宋江的安危问题,不需要着急回到江州。

戴宗出发起的第六天,大概是晚上,吴用反刍各类行动计划时发觉了信件里的毛病:对儿子的私人信件却用了过时公章。戴宗脚快,梁山追不上,只能安排拼命计划。于是“众多好汉得了将令,各各拴束行头,连夜下山,望江州来”。

这里吴用的行动“向前与晁盖耳边说”、言语里“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受到阴谋论者的发挥,认为吴用要坑害宋江、要坑害晁盖云云。吴用如果是要坑害宋江,则没有必要突然醒悟;如果要逼宋江上山,则正常计划已够(送梁山途中打劫),不需要这么弯弯绕绕定计。后续梁山行动,是做了全梁山诸多好汉给宋江陪葬的风险打算的。

当然这个计划,并不确定能救到宋江,可能赶到也为时已晚,只是平白旅游一趟,那就什么影响都没。至于坑害晁盖,别说留有林冲秦明在,公孙胜的地位也是超然,吴用的形象独霸不成梁山;就算独霸了,梁山主力大都陪葬在外,那和自己带个把好汉离梁山出走、白手起家有多大区别?吴用是吴加亮,不是独自光;这种局面,对吴用也是豁出去了,绝不好受。下山之人,出发前应该预计是要死伤大半的,头领全员归来是极大意外;吴用留在梁山,活下来的人还有地方可回;吴用也去,则吴用也在大概率死伤的范围内,梁山上此时有谁能替代吴用的作用?

“向前与晁盖耳边说”、“暗传下号令”的必要性,书里已经点明。

当时是在筵席上,身边除了去营救的头领们,还有许多不参加营救计划的服务员喽啰。梁山三五千人马,最终成行人员不过一百人出头,只是其中精英分子。去往江州,隐蔽起见,是分散成多队以步行为主,马匹很少。如果有怀恨在心的喽啰,知道了详细计划,脱离山寨,快马送往江州去立功,这捞住晁盖等人的赏格怕不在半个生辰纲上下?所以即便底下人得知头领们都离山而去,应该是去救宋江,但怎么救的信息一定要严守,只有精挑细选的人员、已经出发的头领在路上才能知道具体计划,山上的人全都要蒙在鼓里。此时,秦明在山上甚至可能成为吴用的重点防范对象。能看明白秦明事情的、对秦明内心有把握的,除了宋江,最多加一个花荣,黄信都不能肯定。所以哪怕能守紧剩余人员点喽啰名做到一个不漏——事实应该做不到,吴用也最好不让秦明知道具体计划。这种情况下,“向前与晁盖耳边说”、“暗传下号令”就是吴用想得周全、执行到位的必然行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