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个80后的回忆录 > 第36章 村河堤(第1页)

第36章 村河堤(第1页)

家住河堤上十三年左右,吃穿住行娱乐有大半时间在河堤上,连鸡鸭鹅不沾边的故事都能单独写一章节出来,不写河堤上下发生的故事有点说不过去。

河堤上发生的故事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东拉西扯,想到哪写到哪里。

先说河堤上的事,河堤是连着湖北农村的,河堤马路两边的农户很少,印象中就二组有几户人家,我们三组有一户,一组也有几户,四五六组完全靠近湖南这边,与各个村子隔河相望。一组是边角上,也是整个村子外出的两大渡口之一,另一个是六组渡口,六组在整个村子的中轴线上,把整个村子均分成两半,全村成椭圆形结构布局,居民都分布在沿河河堤上下集中居住,中间地带就是广大的农田和水塘,算是一个天然的农场,地理位置的优越,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和居住,适合古代的田园生活,不适应于现代生活,交通不方便,出村门就得坐船,村子估计也是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人了,随着时代进步,尤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村子已经不能满足高水平的生活了,医疗和教育都是大问题,不只是90年代前后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今时代农村也要面临的问题,老一辈的教师基本上都已退休,各村小学也基本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赤脚医生已经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各种怪病,娱乐设施更不用提,所有优质资源都集中到了城市,农村不进城市,就会一代不如一代。

整个村子就是由河堤围城的一个村,就像天然的护城墙,还有三面环水的护城河,古人建造都城都是如此布局,一旦外敌入侵,就要过护城河和城墙这关,难怪听说日本鬼子打进整个常德和武汉,都打不进村里,天然的战略枢纽站和缓冲地带,老家看天气预报都是以武汉和长沙为标准,以前村里可以不关注新闻联播,但那几分钟的天气预报一定会要关注,就为了听武汉和长沙的天气预报,大人不得空,也会委派小孩帮忙听天气预报,因为生产需要天气的支持,不然有些劳作就白干了,你刚打完农药,一场雨来,害虫不死,杂草也不会死,天干旱需要给农田灌水,知道要降雨,就可以多坚持一天。

河堤上也是外村人经常跑过来叫卖各种商品的场所,河堤上一喊,村里在家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能听到,去田里干活的就可能听不到了,河堤两边十字中间分界线上看,都是相距三四里路,长度可能七八里,河堤上喊叫的声音可能传播不到中间位置,但村广播的喊叫可以清晰的到达村里的各个角落,村广播和村部设在六大队河堤边上,全村的中间位置。村里叫卖的都是一嗓子,没有循环高音喇叭叫卖,小的物资全靠人工叫卖,大的物资就靠大船,村里经常停泊大船,尤其我们家门口附近,几乎常年都会停靠大船,其他村组就不知道有没有大船长期停靠了,村里除了一二组大部分的村民远离河堤和河边外,另外的四个大队都是靠着河堤而居。大船给我们村带来了多少商品,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带走多少物品还是很有印象的,村里的粮食和棉花都是通过大船大规模的运输出村。带来的商品种类繁多,什么都有,衣食住行和资源类都有,布匹,各种水果,蔬菜,煤炭都有,带来的商品都可以用粮食交换,可以半袋以上的粮食交换,就是怎么回忆都有点想不起来了,有点卡壳,粮食换梨子和土豆的居多,还有换什么了真想不起来,可能还有大部分商品用现钱交易,虽然有跑船上去看热闹,村里只要能种植的蔬菜水果基本都有,蔬菜有茄子,黄瓜,四季豆,豆角,辣椒,葱姜蒜,白菜,青菜,丝瓜,冬瓜,南瓜,菜瓜,香瓜,凉瓜西红柿,扁豆,豌豆,黄豆,绿豆,水芋头,芹菜,韭菜,刀豆,野菜,橘橙柑柚子都有,桃子,枣树,基本上这些蔬菜水果都能满足村里的日常生活,除了淡季,实在想不通村子还缺哪些蔬菜水果,西瓜和梨子成熟了,隔壁村会用拖拉机和板车拉过来卖,这两个水果都能用粮食兑换,干粮零食村子小卖铺基本也有售卖,面包,发饼,麻花,瓜子花生,现粉糕都有,麻花,村子里有农户会自己油炸,二组有一家,比我高一届的学长家,整个村子比我高一届,又能一起上下学的,就三个人,二三四组各一个,我上初一的时候经常结伴同行步行回村,全程同行一个多小时左右。

村里有几个农户会制作麻花,包子馒头,娃糕,在那个年代还是稀有小吃,虽然常见的食物,但全村也就一两户会做,所以不能天天都吃到,三天一吃还是可以,有的也就做一两年就不做了,甚至一年不到,所以平常想要吃包子馒头和喝面汤就要去十里开外,还要坐船过河,麻花倒是可以常吃,因为商店有卖,也方便储存,油炸一月的麻花,可以供应村子一年,小时候稍微正规点的小卖部都是上半门板的,就是一个窗户大小的门板,大概总共由五六块木板组合而成,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开店和关店,都需要上门板和拆门板的,现在感觉就会觉得太麻烦,但在那个年代,各乡镇村组的小卖部都有那个标志性的小木板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