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清穿之年贵妃的娇软日常关尔家 > 第9部分(第3页)

第9部分(第3页)

大嫂亦起了促狭之心,假意正色道:“哎呀,原来小姑子这样难缠,看样子,嫂子得赶紧地给她找个婆家把她嫁了!”

年秋月里子里虽然有着三十多岁的灵魂,但毕竟面子是个小姑娘,她霎时羞红了脸颊,扑过去佯打着大嫂道:“大嫂真坏,就知道打趣我!”

母子姑嫂打闹一番,这才紧挨着在暖炕上坐了。年西尧的夫人估摸着众人的身子暖和了,这才提议回上斜街年府去。

于是,年夫人携着女儿媳妇率先上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年府。

年秋月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她看着熟悉的地方,感受着不同的人文景观,年秋月仿佛置身梦境。

回神时,年秋月已经置身于自己的小院。

只见小院中间有几点山石,周围种着芭蕉,院墙边有棵松树,回廊外挂着一溜灯笼,即使大晚上的出来走走也不至于黑灯瞎火。

廊檐上有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色彩鲜亮的隔扇,檐上悬着一匾额,上有“望月阁”龙飞凤舞三个大字,一看就只是二哥的手笔。

她一时欢喜万分,立即莲步轻移进入房内。一进门处的多宝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个西洋自鸣钟,有了它就不愁不知春秋几何了。

绕过多宝阁,后面是五间正房。中间一间是堂屋,西边两间是卧房,东边两间是书房。书房里的书显然是零时置办的,大多都是簇新的,还飘着墨香,可见,父母还是很疼爱年秋月的。年秋月心里暖暖的,感觉分外亲切。

年秋月来到西暖阁临窗的木炕上坐下,顺手捞起一旁花斛里的梅花闻了闻,然后又丢进花斛里。

房内一应布置都是按照她的喜好设计,清新而不失雅致,她不觉小小地欢喜一把,能有个自己喜欢的空间,的确算是穿越后的一件幸事,她惬意而慵懒躺在拔步床上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兴许是丫鬟来回的走动声惊醒了她,她揭开暖融融的棉被,吃惊地看见年夫人就坐在自己的床前看着她。

她猛地起身叫道:“母亲,您……”她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年夫人慈爱地笑道:“和我的月儿离得太久,想多看看!今后只怕想看也没得看了!”

年秋月见年夫人眸中蒙了层水雾,竟然勾起她思乡的情绪,她搂着年夫人的腰肢,腻在她的怀里,享受着这异世的亲情。

晚间的家宴更是其乐融融,席间虽然言语较少,但父子之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母女之间则小酌几杯也算是述尽相思之苦。

几日后,年秋月在暖阁里看书,只见暮云掀开布帘子进来笑道:“小姐,您猜谁来了?”年秋月瞅了她一眼笑道:“你家小姐既不是神仙,也不会掐算,怎会知道谁来了?”

暮云失望地提示道:“在开封时小姐做了桩好事就忘了?”

年秋月霍的起身道:“难不成是那个乞丐来了?”暮云抿嘴笑道:“奴婢还道小姐忘了,原来还记着呢!”

年秋月连忙起身披上大氅就要往外冲,被进屋的吴嬷嬷撞了个正着,她嗔怪道:“哎呀,我的小祖宗,您这又是唱得哪一出?火急火燎的成什么体统?”

年秋月陡然清醒,是呀,在外人眼中一个乞丐怎能让她如此关注?她的举动岂不令人怀疑?如果那人真是邬思道,自己在他面前更不能露出分毫,否则只会令他远离自己。

思虑一番后,她望着吴嬷嬷笑道:“在屋里呆久了想出去转转!”遂带着暮云到上房和母亲说话去了。

第17章 邬思道

年夫人正在暖阁里做针黹,见女儿进来,丢下手中的活计,拉着女儿的手边搓边道:“这么冷的天,我儿怎么过来了?看这手冷的像冰凌子,坐下病来可了不得!”

年秋月笑道:“母亲,您女儿又不是水做的泥捏的,哪会那样容易生病?”

年夫人亦笑道:“我儿年岁大了,身体倒比小时候好多了!”一旁的龚妈妈接话道:“老奴看着小姐是个有福气的,身体只会越来越好了!”

年秋月心道:要不是自己每天坚持打太极,多多锻炼,说不定还是前世的病秧子呢!

年夫人越发高兴,转头对着龚妈妈道:“前儿个老大媳妇给我送了盒人参,我现在用不着,龚妈妈给秋月带回去,小姑娘多补补身子,对将来总是有好处!”

年秋月最怕人参的那个土腥味了,她连忙摆手道:“母亲休要浪费了好东西,女儿这么年轻,哪里需要那样好的补品?再说,那可是嫂嫂孝敬母亲的,母亲转头就送给了女儿,嫂嫂心里会难过的,还以为她送的东西不如母亲的意呢!”

年夫人想想也有理,遂歇了心思,和女儿家长里短地说起话来!

年秋月有些心不在焉,此时,她越发笃定那个人就是邬思道!想着不知邬思道能不能为她所用,会不会留下来屈尊她的手下。

她从史书上了解到的邬思道是个好读书、心气儿高,但是运气却很差的人。在科考路上屡试不中,最后由于家庭贫穷实在无钱科举,这才到处游幕为生。后来被河南巡抚田文镜聘请为幕僚,帮助他承办了一件棘手的案件,这才得到田文镜的赏识,一直为他所用。他为田文镜撰写的折子曾得到过雍正的好评。

这样的人要想把他控制在一个闺阁女儿的手下,那简直是难于登天。不过,年秋月向来相信事在人为,有些事情不亲自做一做又如何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