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任何象南斯拉夫已参加轴心国或与匈牙利签订了一项协定之类的惊人的宣布,它方才松了一口气。依据齐亚诺所记述的保罗亲王同墨索里尼的谈话,南斯拉夫人确曾答应要减少他们同巴尔干协约国的联系而更加接近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但是摄政王访问罗马和柏林的主要结果是使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确信南斯拉夫并不“忠心”于轴心国,而是在两个大国集团之间保持平衡。
5月21日,在南斯拉夫对罗马和柏林的两次国事访问之间,加芬库又一次会见了马科维奇,并从他那里获得一项保证:南斯拉夫在罗马并没有承担会削弱巴尔干协约国这一政策的任何义务。据罗马尼亚人关于这次会见的记述,马科维奇在另一方面也确曾警告加芬库说,如果巴尔干协约国肯定加入西方阵营,南斯拉夫决心维护它的中立,将被迫同它的盟国们分手;因此,加芬库虽然同意巴尔干国家不应与西方共命运,他也指出维持巴尔干的独立还含有不受轴心国的威胁的意思。两国外长同意,5月12日发表的英土声明将加强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地位,这对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也将是有利的;但他们也同意,任何把英土安排扩大到巴尔干国家的举动,对维持巴尔干的独立将是有害的。为此,他们希望在任何进一步的英土协议中不要提到巴尔干国家。他们还同意,加芬库应当立即把这个意思向安卡拉转达,以防再会采取某些使得南斯拉夫摄政王和外长在他们即将对柏林的访问中感到为难的步骤。
罗马尼亚人在5月的最后一周里向安卡拉方面作了以上意思的转达,但对方听了以后表情生硬。不过,萨拉若卢同意,在保罗亲王从柏林回来之前不与英国缔结一项确定的协定(事实上这种协定还毫无踪影),并一般地答应在加芬库6月11日下一次访问安卡拉之前不采取决定性的步骤。
在加芬库6月9日离开布加勒斯特到安卡拉去之前,他告诉英国公使说,他刚从德国和意大利公使那里得到类似的但不是相同的信息,警告他,如果罗马尼亚同意把英土声明中所记载的安排扩大到巴尔干国家,它将被看成是加入了一个与轴心国敌对的联合体。在他到达安卡拉后,加芬库极力想从土耳其外长和英国大使获得保证,即英土声明中第六款的规定将不在正式的英土协定中重现。萨拉若卢和纳奇布尔…休格森极力想使加芬库相信(但没有获得成功),为巴尔干的安全而作出的较好安排将加强而不是削弱巴尔干协约国,另外,加芬库自己承认担心南斯拉夫将被迫投入轴心国的怀抱,这种担心也是虚幻的,特别是现在保罗亲王已访问过罗马和柏林而没有发生意外事件,看来甚至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特殊的压力。加芬库最后从萨拉若卢那里得到保证:英土声明第六款的规定不会原封不动地在英土正式协定中重现。但他并没有答应,英国和土耳其政府将不实现它们在第六款中宣布的继续一起磋商巴尔干事务的意向。萨拉若卢的确似乎对加芬库的观点很少表示同情,而且(据加芬库的说法)也不十分理解南斯拉夫的真正困难。在罗马尼亚…土耳其会谈结束后,萨拉若卢告诉纳奇布尔…休格森(后者有点感到意外),加芬库对第六款的反对“已退居次要地位”,英土谈判可以继续进行而不必再考虑罗马尼亚的观点。
不过,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结。法土对哈塔伊问题的谈判现在正接近完成,这就意味着一项与英土声明条款相同、因此也提到巴尔干的安全的法土声明不久即将公布。加芬库竭尽全力想使法土声明中略去第六款或推迟这个声明的发表。他离开安卡拉后在6月中去雅典,劝说梅塔克萨斯向土耳其政府建议选择第二个办法;但在20日之前南斯拉夫政府已向安卡拉、巴黎和伦敦提出应当采用加芬库的两个建议中的一个的请求。法国、英国和土耳其政府都不愿推迟发表声明,因为并没有由于可早日缔结正式协定而不再需要它的前景,它们也不愿略去第六款,因为它们深信,法土和英土声明如果内容不相同,要比巴尔干各国去冒加芬库和他的同事们所忧虑的风险,后果更加严重得多。因此,在6月23日,公开发表了法土声明的全文。但是在安卡拉向大国民议会宣布时,土耳其总理依次对每一条款作了解释,当他谈到第六款时,他解释说,虽然这表示寻求安全并不仅限于地中海地区,但它一点也没有改变巴尔干协约国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协约国“仍保持它充分的和完全的独立和作为为和平效劳的一个独立因素的性质”。
英国政府倾向于再想一想,它最好也对声明的第六款的含义作一次非正式的解释,这样也许有助于使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政治家们消除忧虑。它于是同法国和土耳其政府磋商:在巴尔干各国首都采取这样一种外交行动是否可取。不过,要说明第六款并没有恶意,同时又要说清楚各有关政府事实上的确打算使这一条款所包含的原则能付诸实行,虽然在将来的协定中并不需要重复使用它原来的词句,这确实是很困难的。不过,到了7月中,巴尔干各国对于第六款的不安情绪减退了;当南斯拉夫的保罗亲王7月20日在伦敦与哈利法克斯的会谈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一点时,怀疑对这件事的抱怨是过于草率从事,和怀疑这主要是为了使轴心国家获得深刻印象而设计出来的,也就全部被证实了。因此,英国政府决定不再就第六款说什么话了,除非有某一个或几个巴尔干国家再提起这问题。
南斯拉夫的摄政王自从访问罗马和柏林后又过了一段适当的间歇时期,然后从7月17日到8月2日访问了英国,这既是对加芬库的建议作出反应,也是考虑到了他自己的兴趣。在他7月20日与哈利法克斯的谈话中,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对意大利侵略的危险特别感到忧虑,但是他说南斯拉夫如果受到攻击将进行战斗,即使它肯定要被蹂躏。并要哈利法克斯放心,他无须怀疑南斯拉夫的政策。哈利法克斯则答应保罗亲王,英国可以在信贷和飞机的供应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在谈话的过程中,保罗亲王提到,为了希望能满足意大利提出的匈南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但又不危及南罗关系,他已经在采取的步骤。他的想法是,如果一项三方协定安排起来太困难,也许可以安排两个双边协定,即匈牙利同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同罗马尼亚的协定。他已经向匈牙利政府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它回答说,罗马尼亚人曾进行挑衅,同他们是搞不出什么来的,而匈牙利同南斯拉夫的关系是这样的好,并不需要再做什么来加以改进。保罗亲王自己承认无法解释匈牙利方面的这种态度。解释也许可以在以下这一事实中找到:轴心国已经放弃了可以把南斯拉夫拉入它们的阵营的想法,现在正执行另一条从内部分裂它的政策,因此,已经让匈牙利人知道,匈南建立友好关系不再是属于它们迫切想做到的事了。
我们当还记得,1939年5月12日在伦敦和安卡拉发表的联合声明,只是标志着英土谈判第一阶段的结束,两国政府的打算是继声明之后缔结一项临时协议,以适用于军事和财政专家们为了准备签订一项正式的互助协定而进行讨论的那一阶段。
5月12日声明的双方都公开承认急于想尽快结束谈判的以后各阶段,但事实上意见的交换却进行得很缓慢。对这种拖延双方都有责任:英国人是由于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其他的和甚至更加重要的问题上,由于每走一步都需要与法国人商量,和由于他们自己在财政和供应上的困难,使得考虑土耳其人的要求成了一项缓慢的工作;土耳其人则主要因为,当他们还不能确知他们所要求的军事和财政援助能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程度上得到满足时,他们是不愿进一步承担政治上的义务的。这种拖延不仅给了德国人在安卡拉施展阴谋的机会,而且在土耳其人中间也引起很大的失望,他们原盼望在英土和法土声明宣布之后马上可以得到具体的好处。
在6月初英国已准备好一份暂时协议的草案,并于6月3日把它交给了法国政府,于6月4日交给了土耳其政府。萨拉若卢在接受这份草案时立即问道,他什么时候可以收到一份关于经济和财政问题的通知,这一项询问在6月份还一再地被重复提出。土耳其对暂时协议提出的反建议在6月中以前早已准备就绪,但是直到6月23日才送交英国大使馆,并且只是作为一份非正式的“供初步讨论的样稿本”。这一天就是与英土声明平行的法土声明发表的日子,英国政府于是决定将来与土耳其的谈判最好是在一种三方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这个建议被法国人衷心地接受了,但土耳其人却有几分勉强。7月初,作为对伊诺努总统的一个暗示的响应,英国政府向法国政府建议,缔结一项临时性政治协议的想法应予放弃,缔结正式的互助条约的事应尽快进行协商。这个建议原打算使事情加速进行,但它的被采用也意味着伦敦必须准备一份全新的协定草案;这个草案直到8月4日才送交法国政府,直到8月14日,法国和英国驻安卡拉的大使才奉命把它递交给土耳其政府。
这正是在德国和俄国政府宣布两国同意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的一周之前,在这一宣布之后里宾特洛甫就立即去莫斯科访问,并在8月23日签订了这项条约。国际局势的这一变化使得西方国家极其渴望能使土耳其肯定地依附于和平阵线,它们于是马上开始强烈催促以最快的速度来缔结这项三方面的政治协定。在几天之内,战争可能即将爆发已变得很清楚,但是也似乎有理由可以相信,意大利将不会跟随德国一起去进攻波兰。土耳其目前对西方国家所负的义务,就是5月12日和6月23日的英土声明和法土声明中所载的那些,它们规定只有在意大利成为交战的一方的战争中才进行相互援助。英法政府现在在辩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要求土耳其在签署正式的政治协定之前立即扩大它的义务。它们最后决定不采取这样的方针,认为还是把力量集中在早日缔结三方协定为较好,它们希望这一协定的签订在西方和在轴心阵营都将产生重要的心理上的效果。
不过,在这种考虑中,英法政府都没有估计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讨价还价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萨拉若卢才接见英法大使并和他们一起仔细讨论协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时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干问题必须向伦敦和巴黎请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谈判拖下去的主要动机仍旧是对西方国家在财政方面的建议不满意。当战争爆发时,这一三边政治协定还没有能签订,在以后的几周里,土耳其人利用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获得了比西方国家原先愿意给他们的好得多的财政方面的条件。
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也没有给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来担心它与西方国家结盟的政策——或至少对它们保持善意的中立——发生了任何变化。萨拉若卢对于那头一次的关于德俄条约即将签订的宣布,对于德国同时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战争物资的合同和信贷并且不再续订8月21日期满的贸易协定的威胁,的确似乎感到有点震惊。然而,德俄条约一经签订,土耳其的态度又强硬起来。萨拉若卢8月23日告诉法国大使说,这一新条约将不会影响土耳其的政策,几天以后,他给予英国和波兰的大使以同样的保证。24日,萨拉若卢告诉德国大使冯·巴本说,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国的经济控制。据报道,伊诺努总统在8月26日接见巴本时说话也非常坚定。
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爆发后,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国的压力。当他们与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后,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认真考虑缔结一项双边的土俄互助协定,在8月的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国的为这样的一项协定开始谈判的建议。在8月的最后一周,萨拉若卢在回答一系列的俄国提出的问题时,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将只考虑签订一项适用于有限范围的土俄条约(即仅适用于与俄国和土耳其相邻的地区),它不应与土耳其即将对西方国家承担的任何义务相冲突。萨拉若卢在这一阶段也克制自己不去接受访问莫斯科的邀请。土耳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谈判一直继续到9月底,在29日一项英法土政治条约终于草签了。萨拉若卢然后访问了莫斯科,在那里他成功地抵制了强大的压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应采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让英法的战舰通过海峡。10月17日,萨拉若卢没有与俄国签订一项协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条约以及各项补充的财政协定都签了字。
虽然三边互助条约的谈判过程是很长的,三方在主要政治问题上协调它们的观点时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的确,早在7月第一周的末尾,当萨拉若卢必须在大国民议会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问题时,他就说过(并得到英国大使的默认),就政治立场而言,英国和土耳其两国政府可以被认为是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英国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须得到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应使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义务与英国的义务协调一致,或者至少不应使英国的义务更难履行。关于希腊,没有发生什么困难,因为在5月12日的英土声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将自动地卷入,如果希腊受到攻击的话。罗马尼亚的情况较为复杂。3月间英国政府曾询问土耳其是否准备帮助罗马尼亚,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于土耳其显然不愿考虑把它的义务扩大到罗马尼亚,这就使得英国政府只好首先集中力量来促成在地中海地区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关于罗马尼亚的地位问题留到谈判的第二阶段去澄清。英国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罗马尼亚被认为是正处于紧急危险之中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占据一个优越地位,以便履行对罗马尼亚的保证。依据蒙特勒公约的条款,英法政府没有把握确信它们的战舰在战时可以获准通过海峡进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战的一方并且是他们的盟国。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使土耳其在西方国家需要把援军运入黑海的任何冲突中,从一开始就至少在名义上应该是一个参战国。英国政府对于获得一项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直接保证也给与相当的重视,因为这会加强这些国家抵抗侵略的决心,但这一点并不认为是很重要的。英国在6月4日交给上耳其人的一项暂时协议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证希腊和罗马尼亚这一条列了进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建议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罗马尼亚人对于接受另一个直接保证也感到难为情。英国政府然后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议中的一个办法,即给予间接的保证。按照这个办法(它被写入最后条约的第三条),土耳其政府同意只要英法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保证继续有效,它将给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们由于保证的缘故而卷入战争的话。这就满足了基本的一点,即土耳其在一场由于罗马尼亚受到攻击而引起的、从而使英法保证生效的战争中应成为一个参与者。
在土耳其方面,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尽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确保英法所承担的义务是既广泛而又具有约束力,而土耳其的双手则只是松松地束缚着。土耳其人特别渴望:(1)确保他们不会为了罗马尼亚的缘